在以下四中情況下,要想讓程式順利編譯,必須使用成員初始化列表(member initialization list):
1,初始化一個引用成員(reference member);
2,初始化一個常量對象(const member);
3,調用一個基類的建構函式,且該基類的建構函式有一組參數;
4,調用一個成員類(member class)的建構函式,且該建構函式有一組參數
這四種情況程式可以正常編譯,但是效率有所欠缺(下面會具體說到)。
class Word{String _name;int _cnt;public:Word() {_name = 0;_cnt = 0;}};
上面這個程式的實現機制是:Word類的建構函式會先產生一個String類的臨時對象(注意,_name是String類的對象),然後對該臨時對象初始化。
然後通過賦值運算子將臨時對象賦給_name,最後析構該臨時對象。
以下是建構函式的內部擴張結果,c++虛擬碼:
Word::Word(){_name.String::String(); //調用String類的預設建構函式(default constructor)String temp = String(0); //產生類的臨時對象 並初始化_name.String::operator = (temp); //通過賦值運算子將臨時對象的值(深)拷貝給 _nametemp.String::~String(); //調用String的解構函式_cnt = 0;}
以上的代碼效率並不高,因為中間需要調用預設建構函式和解構函式產生和銷毀一個臨時對象,以下是一個更有效率的實現方法:
Word::Word : _name (0) //_name直接調用String類的建構函式對其賦值{_cnt = 0;}
它會被建構函式擴張成以下的形式(c++虛擬碼)
Word::Word(){_name.Sting::String(0); //調用String (int) 建構函式_cnt = 0;}
成員初始化列表並不是一組函數調用,編譯器一一操作初始化列表,以適當的順序在建構函式中插入初始化的操作,並且是在程式員顯式的寫入代碼之前進行。
列表的中的項目次序是由類中的成員聲明次序決定的,不是由初始化列表中的排列順序決定。“初始化次序”和“初始化列表中的項目排列順序”的錯亂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錯誤:
class X { int i; int j;public: X (int value) : j (value), i (j) {}....};
以上代碼編寫者的本意是要把j的初值設定為 value, 再把 i 的初值設定為 j 。然而,由於聲明次序 i 在 j 之前,初始化列表中 i(j) 實際上比 j(value)更早執行,
這就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錯誤。正確的寫法應該是:
class X { int i; int j;public: X (int value) : j (value) // j (value) 此處調用建構函式賦初值 { i = j; }};
雖然這種寫法仍然是 i 聲明在 j 之前,但是並不會發生錯誤,因為初始化列表中的項目被插入到建構函式中不會再保持原來的聲明次序,也就是說初始化列表被插入到建構函式中初始化列表中的項目順序優先順序高於代碼編寫者顯式聲明的順序。
以上這篇關於C++類的成員初始化列表的相關問題就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全部內容了,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參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援雲棲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