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水“大資料” 招商銀行突圍互連網金融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標籤:style   blog   http   io   os   使用   ar   strong   資料   

  在華為等企業的努力下,大資料已轉化為傳統商業銀行觸手可及的技術。通過兩年的摸索,招商銀行切身體會到了大資料為金融服務、金融創新所帶來的驚人改變,並率先踏出了基於大資料分析的互連網金融服務的關鍵一步。在探索大資料奧秘的過程中,傳統商業銀行正逐步走出互連網金融“弱勢群體”的陰影,重回強者之位。

  理財產品推介簡訊量和過去相比下降82%,反倒實現了95%的客戶命中率;過去僅能線上查詢1年的曆史明細,現在可以查詢到5年以上;信用卡徵信可以從15天縮短到10分鐘以內,小微貸獲客預測轉化率比傳統方式提升40倍,或有金融資產預測誤差率降低一半……這組資料,來自招商銀行深圳分行大資料應用平台的試驗結果。基於深圳分行的成功經驗,招商銀行今年已率先在全國展開了基於大資料分析的線上曆史明細查詢、即時徵信、即時事件營銷、小微貸獲客預測、或有金融資產預測、理財產品精準推薦等金融創新服務。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招商銀行就把傳統行業仍然十分陌生的“大資料”技術,轉化為突圍互連網金融困局的“利器”,並培養出一個讓招商銀行具備“大資料”能力的IT團隊,他們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驅動力:

  資料是銀行的重要資產

  互連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真正衝擊在於,今天的互連網企業比傳統商業銀行更有能力網聚使用者、發現使用者的需求和精準服務使用者。這種能力本質上恰恰是互連網、大資料和雲端運算所賦予的,由於傳統商業銀行普遍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所以才漸漸失去了固有的金融服務優勢。很早,招商銀行就洞悉到了傳統商業銀行的這一短板,並在2012年開始著手構建雲端式計算系統的大資料平台。

  對大資料技術的應用,互連網企業尚在探索,更不用說以“謹慎”著稱的傳統商業銀行了。對向來“只選擇成熟技術”的銀行業使用者而言,招商銀行的嘗試似乎很冒險。但在招商銀行總行資訊技術部總經理周天虹看來,招商銀行的大資料嘗試能在短時間內初具成效卻絕非偶然。

  "招商銀行一直視資料為銀行的重要資產。”他告訴記者,銀行業的競爭與發展,從未擺脫對資料分析能力的依賴。作為中國第一家由企業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很早就把“從資料中發現價值”的能力作為銀行發展、保持競爭力的基礎能力。1999年,招商銀行就建立了資料倉儲系統,展開了在資料採礦、資料分析領域的探索。正是對資料價值的重視,讓招商銀行順利走上了大資料探索之路。

  儘管在基於資料倉儲的資料採礦、分析領域,招商銀行的技術團隊算得上經驗豐富,但面對近幾年才興起的大資料分析方法,整個團隊必須從零開始學習。從研究Google發布的大資料文獻開始,他們發現大資料分析技術有獨特的價值,特別是針對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海量資料的分析時,用廉價x86伺服器所組成的龐大叢集,就能實現強大的資料存放區能力和計算能力。而目前較為成熟的平台實現技術主要是圍繞Hadoop和雲端運算系統的,他們必須在這些領域快速實現技術突破。

  為了加快大資料工作的推進,招商銀行開始尋找有技術實力的夥伴,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們與華為形成了合作關係,並在華為的協助下很快實現了基於大資料分析的生產系統的上線,解決了大資料分析方法上的一系列難題。

  選擇:

  大資料技術並不掌握在傳統IT廠商手中

  華為,正式進入企業市場不足四年,和那些深耕金融行業十幾年的大牌IT企業相比,在大資料領域更是名不見經傳。但去年,華為卻發布了企業級大資料應用平台FusionInsight,很少有人知道,FusionInsight的很多功能和特性正是來自和招商銀行的大資料合作。

  很多人可能都會不理解,為何在IT投入方面向來“謹慎小心”的招商銀行,會在大資料這樣一個如此關鍵的嘗試中,一反常態地選擇華為這樣一個“年輕”的夥伴。周天虹認為,跟絕大多數資訊技術的發展曆程不同,大資料技術是由互連網公司發明和發展起來的,並且率先在互連網公司成熟應用。而過去,絕大多數的資訊技術,是由專業的IT企業發明並推廣應用的。

  “這意味著,大資料技術並不掌握在傳統的大型IT公司手中。”周天虹直言,傳統領先的IT廠商,也才剛剛開始進行大資料研究。在國內,目前能夠提供大資料技術服務的廠商就更為有限了。但招商銀行最終的選擇,卻並不是因為對國內企業的特殊支援,而是站在技術的角度,本著對銀行投資負責任的原則,選擇了華為。“作為企業IT服務的新生力量,華為有其獨特的優勢,比如學習能力非常強,駕馭新技術和創新能力強。”他坦言,在決定與華為合作之前,招商銀行也有一些擔心,還為此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他們發現華為在大資料領域各類資源的投入情況超過了很多競爭者,對於相關技術的積累也很有競爭力,才感到越來越有信心。

  從2012年初開始跟華為接觸、去華為進行相關調研,到與華為正式開始合作,招商銀行經過了“謹慎”的長達半年的技術審查,其間對華為產品和其他廠商的產品進行了嚴格的POC測試。只要與需求不吻合,招商銀行就會將POC報告結果提交給相關廠商要求其整改、完善。面對金融行業相關監管部門的嚴格要求、招商銀行嚴格的營運要求,華為技術團隊一直積極配合、不斷調整其產品,最終以符合招商銀行生產系統要求的FusionInsight金融行業發行版勝出,讓招商銀行在2013年年初順利展開了相關係統的開發,並在今年完成試驗後正式上線。

  和過去資料分析平台慣用的軟硬體綁定銷售模式不同,招商銀行當前所採用的雲端運算硬體平台並非華為提供,IT部門並沒有因為大資料平台的上線而為硬體進行“額外”投入,通過對資源的靈活調配,招商銀行可以用極低的成本構建起高效能的資料分析平台。讓招行感到滿意的還有FusionInsight在技術層面的表現,對大規模資料的處理,針對招商銀行特定業務應用情境,它比原有技術的效率有明顯提升。

  與華為的合作,已讓招商銀行實現了三個目標:一是構建起雲端式計算平台的大資料運用、分析平台,基於大資料分析開展創新的金融服務;二是通過構建大資料平台,把原有的游離在資料倉儲之外的非結構化資料、結構化資料,逐步收攏到平台上,具備處理海量資料的相關能力;三是建立起一支大資料技術隊伍,讓招商銀行的技術團隊全面升級,具備使用、運營大資料平台的能力。

  成果:

  最重要的是培養團隊

  隨著大資料平台的上線,新的金融應用也開始在招商銀行的各分行推廣。據預測,僅是查詢應用,全行每天所涉及的資料量就將達到幾百TB。如果算上其他應用所需的行為資料的全面採集,全行每天需要處理的資料量將達到PB級。

  大資料今天對任何企業而言都是需要摸索的過程,逐步實現資料分析成本可控才是科學的方法。招商銀行的資料分析平台目前採用了傳統技術和新技術並存的模式,主要因為傳統資料相對於結構化資料的分析處理,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體系,從資料的儲存、整合處理、分析展現、挖掘,都有成熟的工具(大資料魔鏡),用新技術完全替代還存在一些技術問題。

  “大資料技術是互連網公司發展起來的,互連網金融將大資料應用推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但銀行資料與互連網資料相比,複雜度更高。銀行曆經多年的發展,在資料分析領域已形成了很多成熟的技術,並沒有那麼容易被新技術完全替代,所以大資料應用還是會有一個過程。”周天虹認為對於商業銀行的大資料探索,培養出一支熟悉掌握大資料平台技術開發、分析應用的技術隊伍是關鍵,這方面還有很多路要走。

試水“大資料” 招商銀行突圍互連網金融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