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很多創業項目的失敗,並非死於“想法”,也並非死於“執行力”,而是死於“腦袋熱”;
我也是一個經常“腦袋熱”的人,每天有很多想法,其中不乏很多非常有創意,甚至很藍海的想法。這些想法在我上家公司的時候,很多都被得以實現,因此我個人也從中受益巨大;但越是成功的經驗,越是負擔,因為這種“成功”是建立在公司的資源之上,建立在當時的特殊情況下,它的實施,很多我沒有考慮的因素,公司幫我規避了,從而使得自己反而看不清這件事成功的背後 忽略的因素,因此本文就個人的經曆,以及觀察的失敗項目做一個總結,創業者如何防止腦袋過熱;
首先,要值得肯定的是擅長“創業”的人,發現商機的直覺是非常強的,這種直覺不一定是來自於大量的行業經驗,或者資料分析經驗,很多時候是“拍腦袋”而來,也就是所謂的“天賦”,用我們coo的話來說,大方向是對的;但這裡往往也是坑,因為商機不等於”當前戰略“,商機只是代表一種方向,可能是未來才能達到的藍海。
把商機從最開始實現到推向一個高度,需要分為好幾個階段才能完成;第一階段,第二階段要做的事,往往不是”商機“,而是需要為此做準備。如果直接跳過前面幾步,把最後幾步往前跳,這簡直就是把一輛推土機往沙坑裡推,不消幾分鐘就動彈不得。
我拿之前做的項目來舉例子,營銷;
公眾號剛出來的時候,我們都很興奮的說,公眾號是一個非常好的crm管理工具,私密的互動性,以及每天或者每個月四次各種內容表達形式的推送,簡直是可以分分鐘秒殺任何的crm工具;
對,從理論的角度來說是不錯的,但關鍵的問題來了。
如果你一上來就把公眾號當作你的crm工具,把客戶資料從傳統的crm系統裡倒入公眾號,你會發現即便你每天或者每周可以給他做內容推送,但客戶就是不理你,至多看下你的文章,仍然達不到crm的效果;這時候大家就懷疑了,公眾號仍然是一個偽命題?
而我們當時怎麼做的呢?
倒資料這個過程,我和團隊折騰了大半年,發現確實沒有什麼效果,年後換了一個策略,把它當作新客戶的引流平台,然後通過推送文章,讓他們瞭解品牌,以及解答遇到的問題,通過慢慢建立信任,後期的crm功效就出來了。
所以,如果當時我們堅持做crm,把其他平台的資料匯入過來,那就不可能有後面三百多萬粉絲,更不可能通過一個公眾號,產生的業績就逼近了整個pc端的事了;
當時所幸的是,這個項目的最高領導人以及子公司的老總,都是屬於有互連網創業經驗的人。雖然我是第一個要提出做營銷,以及最後的項目負責人,但在他們的指引下,第一步的落地方案做了調整,也就是上面所說的 先從新客戶開始,最後得以很快把這個項目的威力發揮了出來。
因此,一個新的項目從最初的產生,到最後的收穫,既需要思維非常跳躍的創造者,又要有非常強的執行者,才能把商機落到實處;
在這方面我經常吃虧,每次有個新的想法在部門產生時,由於我演講時的激情澎湃也好,團隊沒有認真聽明白也好,很少有人幫我一起把這個方案想的很完善,就開始匆忙實施了,做了一半就發現原來團隊根本就達不到這個能力,惡性不斷的迴圈,給我造成了非常多不必要的彎路;
後來我想到了一個新的方法,允許自己天馬行空的想,甚至寫執行方案,但不那麼快落實,而是等上那麼幾天,不斷的去看,不斷的再去想,就會發現原來這個方案存在諸多問題,然後請不同崗位的人,從他們的角度來評估發現問題,來完善;也就是說,擅長頭腦發熱的人,只要剋制住自己的行動力,犯錯的幾率就會大大下降;
即便是放幾天, 在後期的完善,也有很多的坑;因為頭腦發熱者,在分享這個新發現時,一定是激情澎湃的,你的下屬礙於職場關係也好,礙於你的打擊也好,他的能力以及視野也好等等,很少人能提出“不同意見”,除非這個方案實在是糟糕透了。然後你會很順利的運用“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包括現場投票的人也會屈服於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或者以此懷疑自己的判斷。
這些都會加速創業者的頭腦發熱而做出判斷,因此做其他人的投票,應該這樣看待;
先分析這個項目的實施,佔據主導的有幾方面因素?市場,產品,技術,運營,以及市場調研;然後投票的這個人,代表哪方面的意見?他在這方面是否足夠專業,比如他是不是這個方面的領導,或者是不是這方面的資深研究者。如果不是,那這個人的附和僅僅當作參考意見即可;
如果是,特別是他提出了反對意見,一定要仔細分析他的意見對這個項目的影響程度,是不是前期必不可缺的,還只是 鑽細節沒有意義的,這個要進行認真的分析。
最好找每個領域的人,單獨私下聊這個方案的想法,有時候公開聊,他們會迫於現場的氣氛而不好發言,特別是一些不擅長表達的人,很有可能因為語言的表達能力而被其他人打擊而否決;
人有一個弱項,容易忽略自己不太瞭解的東西,以為那些就是自己所看到的,比如做產品而沒有做過營銷的人,以為做營銷就是投投錢發發,做營銷的人以為做供應鏈的人就是管理下進銷庫存;這種誤判會導致在資源分派方面,以及戰略實施方面會出現偏差;
比如我通過市場調研發現,發現完全有可能做一個比百度更牛逼的搜尋引擎,因為百度有各種的不完善。這時候如果我沒有去和做技術的人,做運營的人去聊這個問題,就很容易拍腦袋去做一個進階版百度,可最後發現連百度的十分之一都做不到;
所以,從一個新商機的發現,到最後的實施,要曆經方案的晾曬,從各個專業角度評估,到最後根據可實現的資源進行安排規劃,也就是 戰略從最初的商機到實現,要分成 發現藍海,到戰略規劃,才能真正落實到位;
作者介紹:諶基平,虎嗅,百度百家等科技媒體作者,專註移動互聯,o2o領域分享。
救贖“腦袋發熱”的互連網創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