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des blog http io os 使用 ar 資料 div
互連網產品開發流程
對於稍微大一點的互連網產品都要有精心部署和安排才行,否則項目進行的將會一塌糊塗。
先說一說都有哪些崗位和開發所用的軟體:
PD(產品策劃):word,visio,Axure
PM(產品經理):EasyMind
ID(互動設計師):Axure, Photoshop
VD(視覺設計師):Phtotoshop, Illustrator
WD(前端開發工程師):Photoshop, Dreamweaver
DEV(後端開發工程師):Dreamweaver, MyEclipse
再說說MRD(Market Requirements Document市場需求文檔)吧,MRD需明確傳達產品需求的目的和目標,指出什麼樣的新產品、方案和服務為什麼可以在市場上或者內部取得成功,以及希望取得怎樣的成功。MRD說明“是什麼”和“為什麼”,但不要寫“如何”(即不要包含流程圖和原型圖)。當產品需求為高優先順序(即項目立項)時,需求方必須提供MRD文檔。產品需求的優先順序、權重和是否立項由項目實施委員會確定,日常需求由委員會負責人確定,非常規需求開會確定。
接下來就是PD的事情了,PD接到顯性需求後,應仔細透徹地分析需求方的真正意圖。有時候需求方的想法不一定正確,也有些是突然的想法並不可行,PD需進行判斷;當這種情況出現時,PD有權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包括否定需求。因判斷失誤造成需求衝突、重複開發等情況,責任由PD承擔。當發生爭執,由PM(Product Manager產品經理)協調解決。PD完成需求評審後,需告知需求方完成PRD的時間、產品開發的預估難度及完成工期。
接下來就應該是開發人員做PRD(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產品需求文檔),PRD側重對產品產品功能和效能的說明,相對於MRD中的同樣內容,要更加詳細,並進行量化。PRD一般包含流程圖、原型圖等,使用用例等手段,以準確說明。也就是說從做PRD文檔時就是已經進入準備開發階段,這時MRD文檔應該很明確了。
接下來大家開會討論PRD方案,參與討論的應該有需求方、相關領域的顧問(即有豐富經驗者)、PD或UI,並做好記錄。接下來PD出設計結果方案,需求方簽字確認。程式員接到PRD方案後,需評估完成開發的大致時間,以及任務分解安排。
ID(Interaction Designer互動設計師)根據PRD定稿做出互動設計方案,真實再現使用者互動過程(工作室一般用強大的axure),並與PD、UI進行內部評審。視情況,PM參與,做完後要與需求方反覆交流直到需求方滿意。
接下來VD(視覺設計師)根據axure做出的原型,進行設計頁面風格、布局、關鍵介面等。和使用者交流對頁面設計是否滿意。
WD(前端開發工程師)根據設計頁面切圖,編寫HTML,CSS,JS原始碼。
下面就進入了後台開發階段,在編碼之前,程式員應視其系統需要,進行概要設計、資料庫設計,並進行內部討論和評審。程式員對文檔或原型有疑問或不理解,需與PD和ID進行溝通,瞭解其真實涵義,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更改已確定的PRD文檔方案。確有功能需做調整,程式員需與PD、需求方共同協商完成。改動應出具文檔,由需求方、技術經理、PM同意。每個人寫的代碼都不可能完全正確,這樣就需要邊開發邊測試。
α(alpha最初)測試。在開發小組內部進行,測試的方法也較多,黑盒、白盒、 壓力、應力等。此階段應完成80%以上的需求開發,測試以PRD和原型為準。測試完成後,收集反饋,修複BUG,最佳化流程。
β(beta第二次)測試:有選擇地請一些終端使用者實際使用,將發現的問題反饋,開發人員對系統進行最後的修改,之後準備發布最終產品。β測試開發人員不在場。產品估算開發時間,以完成β測試為準。
產品上線後可能還存在一些bug,這就需要後期的維護了。等產品穩定後就完成了這次開發
轉:互連網產品開發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