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單KEY業務,資料庫水平切分架構實踐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標籤:phone   映射   img   資料存放區   獨立   uid   方式   資料   解決方案   

本文將以“使用者中心”為例,介紹“單KEY”類業務,隨著資料量的逐步增大,資料庫效能顯著降低,資料庫水平切分相關的架構實踐:

  • 如何來實施水平切分
  • 水平切分後常見的問題
  • 典型問題的最佳化思路及實踐

一、使用者中心

使用者中心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業務,主要提供使用者註冊、登入、資訊查詢與修改的服務,其核心中繼資料為:

      User(uid, login_name, passwd, sex, age, nickname, …)

其中:

  • uid為使用者ID,主鍵
  • login_name, passwd, sex, age, nickname, …等使用者屬性

資料庫設計上,一般來說在業務初期,單庫單表就能夠搞定這個需求,典型的架構設計為:

  • user-center:使用者中心服務,對調用者提供友好的RPC介面
  • user-db:對使用者進行資料存放區

 

二、使用者中心水平切分方法

當資料量越來越大時,需要對資料庫進行水平切分,常見的水平切分演算法有“範圍法”和“雜湊法”。

範圍法,以使用者中心的業務主鍵uid為劃分依據,將資料水平切分到兩個資料庫執行個體上去:

  • user-db1:儲存0到1千萬的uid資料
  • user-db2:儲存1到2千萬的uid資料

範圍法的優點是:

  • 切分策略簡單,根據uid,按照範圍,user- center很快能夠定位到資料在哪個庫上
  • 擴容簡單,如果容量不夠,只要增加user-db3即可

範圍法的不足是:

  • uid必須要滿足遞增的特性
  • 資料量不均,新增的user-db3,在初期的資料會比較少
  • 請求量不均,一般來說,新註冊的使用者活躍度會比較高,故user-db2往往會比user-db1負載要高,導致伺服器利用率不平衡

雜湊法,也是以使用者中心的業務主鍵uid為劃分依據,將資料水平切分到兩個資料庫執行個體上去:

  • user-db1:儲存uid模數得1的uid資料
  • user-db2:儲存uid模數得0的uid資料

雜湊法的優點是:

  • 切分策略簡單,根據uid,按照hash,user-center很快能夠定位到資料在哪個庫上
  • 資料量均衡,只要uid是均勻的,資料在各個庫上的分布一定是均衡的
  • 請求量均衡,只要uid是均勻的,負載在各個庫上的分布一定是均衡的

雜湊法的不足是:

  • 擴容麻煩,如果容量不夠,要增加一個庫,重新hash可能會導致資料移轉,如何平滑的進行資料移轉,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使用者中心水平切分後帶來的問題

使用uid來進行水平切分之後,整個使用者中心的業務訪問會遇到什麼問題呢?

對於uid屬性上的查詢可以直接路由到庫,假設訪問uid=124的資料,模數後能夠直接定位db-user1:

對於非uid屬性上的查詢,例如login_name屬性上的查詢,就悲劇了:

假設訪問login_name=shenjian的資料,由於不知道資料落在哪個庫上,往往需要遍曆所有庫,當分庫數量多起來,效能會顯著降低。

如何解決分庫後,非uid屬性上的查詢問題,是後文要重點討論的內容。

 

四、使用者中心非uid屬性查詢需求分析

任何脫離業務的架構設計都是耍流氓,在進行架構討論之前,先來對業務進行簡要分析,看非uid屬性上有哪些查詢需求。

根據樓主這些年的架構經驗,使用者中心非uid屬性上經常有兩類業務需求:

(1)使用者側,前台訪問,最典型的有兩類需求

  • 使用者登入:通過login_name/phone/email查詢使用者的實體,1%請求屬於這種類型
  • 使用者資訊查詢:登入之後,通過uid來查詢使用者的執行個體,99%請求屬這種類型

使用者側的查詢基本上是單條記錄的查詢,訪問量較大,服務需要高可用,並且對一致性的要求較高。

(2)運營側,後台訪問,根據產品、運營需求,訪問模式各異,按照年齡、性別、頭像、登陸時間、註冊時間來進行查詢。

運營側的查詢基本上是批量分頁的查詢,由於是內部系統,訪問量很低,對可用性的要求不高,對一致性的要求也沒這麼嚴格。

這兩類不同的業務需求,應該使用什麼樣的架構方案來解決呢?

 

五、使用者中心水平切分架構思路

使用者中心在資料量較大的情況下,使用uid進行水平切分,對於非uid屬性上的查詢需求,架構設計的核心思路為:

  • 針對使用者側,應該採用“建立非uid屬性到uid的映射關係”的架構方案
  • 針對運營側,應該採用“前台與後台分離”的架構方案

 

六、使用者中心-使用者側最佳實務

【索引表法】

思路:uid能直接定位到庫,login_name不能直接定位到庫,如果通過login_name能查詢到uid,問題解決

解決方案:

  • 建立一個索引表記錄login_name->uid的映射關係
  • 用login_name來訪問時,先通過索引表查詢到uid,再定位相應的庫
  • 索引表屬性較少,可以容納非常多資料,一般不需要分庫
  • 如果資料量過大,可以通過login_name來分庫

潛在不足:多一次資料庫查詢,效能下降一倍

【緩衝映射法】

思路:訪問索引表效能較低,把映射關係放在緩衝裡效能更佳

解決方案:

  • login_name查詢先到cache中查詢uid,再根據uid定位元據庫
  • 假設cache miss,採用掃全庫法擷取login_name對應的uid,放入cache
  • login_name到uid的映射關係不會變化,映射關係一旦放入緩衝,不會更改,無需淘汰,快取命中率超高
  • 如果資料量過大,可以通過login_name進行cache水平切分

潛在不足:多一次cache查詢

【login_name產生uid】

思路:不進行遠程查詢,由login_name直接得到uid

解決方案:

  • 在使用者註冊時,設計函數login_name產生uid,uid=f(login_name),按uid分庫插入資料
  • 用login_name來訪問時,先通過Function Compute出uid,即uid=f(login_name)再來一遍,由uid路由到對應庫

潛在不足:該函數設計需要非常講究技巧,有uid產生衝突風險

【login_name基因融入uid】

思路:不能用login_name產生uid,可以從login_name抽取“基因”,融入uid中

假設分8庫,採用uid%8路由,潛台詞是,uid的最後3個bit決定這條資料落在哪個庫上,這3個bit就是所謂的“基因”。

解決方案:

  • 在使用者註冊時,設計函數login_name產生3bit基因,login_name_gene=f(login_name),如粉色部分
  • 同時,產生61bit的全域唯一id,作為使用者的標識,如綠色部分
  • 接著把3bit的login_name_gene也作為uid的一部分,如屎黃色部分
  • 產生64bit的uid,由id和login_name_gene拼裝而成,並按照uid分庫插入資料
  • 用login_name來訪問時,先通過函數由login_name再次複原3bit基因,login_name_gene=f(login_name),通過login_name_gene%8直接定位到庫

 

七、使用者中心-運營側最佳實務

前台使用者側,業務需求基本都是單行記錄的訪問,只要建立非uid屬性 login_name / phone / email 到uid的映射關係,就能解決問題。

後台運營側,業務需求各異,基本是批量分頁的訪問,這類訪問計算量較大,返回資料量較大,比較消耗資料庫效能。

如果此時前台業務和後台業務公用一批服務和一個資料庫,有可能導致,由於背景“少數幾個請求”的“批量查詢”的“低效”訪問,導致資料庫的cpu偶爾瞬時100%,影響前台正常使用者的訪問(例如,登入逾時)。

而且,為了滿足後台業務各類“奇形怪狀”的需求,往往會在資料庫上建立各種索引,這些索引佔用大量記憶體,會使得使用者側前台業務uid/login_name上的查詢效能與寫入效能大幅度降低,處理時間增長。

對於這一類業務,應該採用“前台與後台分離”的架構方案:

使用者側前台業務需求架構依然不變,產品運營側後台業務需求則抽取獨立的web / service / db 來支援,解除系統之間的耦合,對於“業務複雜”“並發量低”“無需高可用”“能接受一定延時”的後台業務:

  • 可以去掉service層,在運營後台web層通過dao直接存取db
  • 不需要反向 Proxy,不需要叢集冗餘
  • 不需要訪問即時庫,可以通過MQ或者線下非同步同步資料
  • 在資料庫非常大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更契合大量資料允許接受更高延時的“索引外置”或者“HIVE”的設計方案

 

八、總結

將以“使用者中心”為典型的“單KEY”類業務,水平切分的架構點,本文做了這樣一些介紹。

水平切分方式:

水平切分後碰到的問題:

  • 通過uid屬性查詢能直接定位到庫,通過非uid屬性查詢不能定位到庫

非uid屬性查詢的典型業務:

  • 使用者側,前台訪問,單條記錄的查詢,訪問量較大,服務需要高可用,並且對一致性的要求較高
  • 運營側,後台訪問,根據產品、運營需求,訪問模式各異,基本上是批量分頁的查詢,由於是內部系統,訪問量很低,對可用性的要求不高,對一致性的要求也沒這麼嚴格

這兩類業務的架構設計思路:

使用者前台側,“建立非uid屬性到uid的映射關係”最佳實務:

  • 索引表法:資料庫中記錄login_name->uid的映射關係
  • 緩衝映射法:緩衝中記錄login_name->uid的映射關係
  • login_name產生uid
  • login_name基因融入uid

運營後台側,“前台與後台分離”最佳實務:

  • 前台、後台系統web/service/db分離解耦,避免後台低效查詢引發前台查詢抖動
  • 可以採用資料冗餘的設計方式
  • 可以採用“外置索引”(例如ES搜尋系統)或者“大資料處理”(例如HIVE)來滿足後台變態的查詢需求

九、參考文檔

沈劍  架構師之路 公眾號

 

【轉】單KEY業務,資料庫水平切分架構實踐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