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sp 資料 工作 伺服器 應用 br 網路 資訊 關係
我在大資料領域已經工作五年多了,可如果一個外行朋友讓我給他解釋一 下什麼是大資料,我還真不好講。我能說就是海量資料的格式化、傳輸、儲存、查詢、展示嗎?還是過於抽象。我能說資料量大就叫大資料嗎?其實也不一定,一台 機器上的感應器收集到的資料可能每天都有幾個TB,但也僅僅是監控了一個機器的狀態。而全國各個市一天的蘋果價格,可能也只是幾MB大小,但它就是一個大 資料的例子。
這本書的觀點很鮮明。首先是樣本等於總體。在大資料時代以前,如果想要瞭解某個市場的情況,一般是採用抽樣調查的方式,這種方式難免出現偏差,比如配合調查的人群,可能本身就有傾向性。但在大資料時代,我們直接面向的是總體樣本,能夠直接分析總體的真實情況,更加客觀。過去有兩個條件不具備,一個是資料的採集代價很大,現在通過網路可能直接拿到。比如全國人民今天都關心什麼,會在搜尋引擎的查詢記錄裡體現出來。第二是計算和儲存能力不具備,成千上萬台的高效能伺服器才能迅速計算出結果,在以前的計算機年代是搞不定的。
第二個觀點是要關聯關係而不關心因果性。買了A東西的人很有可能買B東西,可能這兩者看似沒有什麼關聯,但儘管把它們放在一起就是了,我們最關心的是銷量,不是嗎?弄清楚是怎麼一個表象可能比較容易,但是想弄清楚背後的緣由,就需要很大的代價了,在這種快速變化的時代,不妨先利用這種關聯性去產生價值,剩下的慢慢去分析。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也在思考大資料到底是有什麼樣的特徵?和以前的時代到底有何不同?我覺得是在地區上要具有廣泛性,比如開始我說的全國各個市蘋果價格的例子,如果有了這樣的資訊,你就可以確定蘋果運送到哪裡能賺更多的錢,考慮的更長遠一點是在哪裡種蘋果最划算。書中還列舉了一個所有航班票價的例子,也是類似的。
在大資料時代,我預測感應器領域會有十足的發展,也許以後感應器無處不在,我們通過感應器擷取到各種的資料,基於這些資料能實現一些新的價值。現在流行的穿戴式裝置,只是感應器的一個基本應用。Google的無人駕駛汽車也是一個應用的例子。但感應器時代我相信還沒有到來,現在是一個醞釀期。
轉文峰——讀《大資料時代》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