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信看未來互連網/移動互連網的發展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一、互連網的資訊組織

  

  為什麼要研究互連網資訊的組織,其實互連網不外乎資訊和人,人和資訊的互動,人和人通過資訊產生互動,或者人人通過互連網直接進行互動。互連網上的資訊包括了虛擬知識,商品資訊,新聞等等,這些不同的資訊成就了不同的互連網公司。

 

二、移動互連網的資訊組織

 

移動互連網和互連網的差別在什麼地方呢?

 

  • 1、螢幕大小不同:按照互連網的邏輯,廣告的價值就不同,螢幕越大廣告價值越大。所以從廣告的角度,目前還是電視>電腦>手機。螢幕小是特點,手機上還需要找到更適合其特點的盈利模式。

  • 2.應用情境不同:使用者在什麼情境下用手機,外出路上,所謂的片段時間,只有手機沒有電腦的時候,應用情境往往決定了應用的特點,需要更適合這些情境來使用和消費。

  • 3.資訊組織方式;這個也不能說不同,更多的是多了一個地理位置的維度,而這個地理位置的維度,我覺得將會有很大價值可以去挖掘。因為從前兩個特點而言,任何一種新的裝置出來,好像是都會具有的特點,螢幕大小,情境。但是手機隨身攜帶,天然和位置結合的特點未來一定會是移動互連網最重要的特性。

 

 三、互連網/移動互連網的本質:資料

 

上面其實是我之前在移動互連網的未來在哪裡對於互連網和移動互連網的解讀。現在回過頭來再看:其實互連網和移動互連網的本質其實就是資料(資訊),本質就是人和資料(資訊)的互動。

 

   所以從需求的角度:不管是互連網還是移動互連網,解決的都是人和資訊的互動的問題。只不過互連網和移動互連網資訊的載體不同,一個是以網站的形式,一個是以App的形式,但是網站和App都可以看成資料(資訊)的外在的表現形式。本質上資料即服務。

  在互連網上,人和人的資訊互動體現為即時通訊軟體,移動端上面除了即時通訊移動端之外,還有簡訊和電話,還有各類語音視訊通話服務。目前也被認為越來越有可能成為一個可以去改變原有的移動端人與人資訊互動的方式。

  當然互連網和移動互連網的資訊也會有所差異,這個和終端的屬性有關,比如移動端裝置會帶有位置屬性,也會有和電腦不同的更方便的資訊輸入和互動方式,比片和視頻。

 四、搜尋的價值

  互連網時代,搜尋有著巨大的價值,Google、百度基本上是很多人每天使用的用來擷取資訊的方式,但是也可以理解為,這是目前大量無序資訊存在的情況下,使用者找到自己想要資訊的一種方式。

  搜尋可以看做搜尋引擎按照興趣(關鍵詞)對於資訊組織的一種方式,當然目前這種排序方式更多的還是基於演算法考慮相關性,但是否是最好的方式呢,我覺得肯定不是:

  一方面目前這裡面搜尋解決的資訊搜尋只包含狹義的資訊,不包括人的關係的資訊,而目前資訊都是基於人在傳播,所以考慮人這個緯度的資訊搜尋未來會更有價值,這個應該也是Google拼了命一定要做Google+的原因。

  其二、不包含即時的資訊,而即時資訊的更新量所佔的比重可能在逐步增加。

  移動互連網時代的搜尋,從互動方式而言,應該更貼近使用者,更即時,更個人化,移動端的搜尋一定能夠收錄大量移動端產生的內容,而不是僅僅只能提供互連網上索引的內容。所以移動互連網時代搜尋的贏家可能從產品形態的角度,會和現有的產品形態有很大的不同,需要綜合人的關係,位置,使用者已經積累的線上資料(包括私人雲端的資料)給出使用者可能最感興趣的內容。

 

五、的價值

  如果說互連網/移動互連網本質是人和資訊的互動,那其實從架構上面其實就是想成為這樣一個資訊互動的平台。使用者的關係在上面;資訊也可以通過訂閱的方式擷取,不同的資訊可以通過文字或者語音進行互動。從這個角度,無疑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

  試想,大部分的需求都可以通過來解決的時候,App這樣的形態是否也會發生改變呢?並且這樣一個更適合使用者攜帶的產品上可以滿足絕大部分需求,有可能有效擷取關係以及即時資訊,從這個角度是否也會是移動搜尋的比較合適的產品形態呢?

 

六、個人化訂閱

  理想的狀態:使用者希望的是主動的擷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資訊應該都是可以訂閱的:新聞網站的資訊可以訂閱,人的資訊可以訂閱,購物網站的資訊可以訂閱,自己感興趣的興趣主題可以訂閱,假設我感興趣的內容都訂閱了,這個形成的資訊流就滿足了我的所有的需求。

  當然這裡面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如何保證這個訂閱的資訊流足夠精準呢?

  目前的的訂閱者式,其實更多的還是將原有的互連網或者移動互連網的資訊變成可訂閱的資訊,並且通過人工或者一定的方式進行推送,目前的方式其實訂閱的內容一多還是會感覺到資訊的煩躁。這樣的方式其實並沒有改變現有的資訊的組織方式,或者說只是換了一種使用者擷取資訊的方式或者渠道。

  如何從海量的互連網資訊中更好的通過興趣來訂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呢?從Google 做Google+來看,Google也認為社交網路可以通過人的關係來將資訊進行重組。不過在我看來,其實這樣的社交網路還是更關注人,而不是更關注興趣。所以個人相對更看好Twitter和Quora這樣的服務未來能夠在資訊組織的角度帶來新的變化,當然未來究竟是什麼樣的形態,目前還不得而知。

 七、小結

  未來的互連網/移動互連網的形態,我覺得還會有很大的改變。類似iWatch、Google Glass只是一個開始,互動方式和互動裝置會越來越多的出現,當然本質是為了讓更好的讓人們用更舒服更自然的方式來互動,人和資訊的互動的本質並沒有改變

  從創業的角度,重要是的為使用者如何提供有價值的資料(資訊)服務,目前有些資訊可能更適合移動互連網,但是可能更多的還是應該不以互連網/移動互連網來區分,那個只是產品形態,對於使用者有價值的資料(資訊)服務本質上是需求導向的思維方式。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