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的變化
其實整個行業的變化早就在不經意間發生,就算是看起來最穩定的領域。很多人認為unix世界是穩定的,windows世界是快速變化的,其實正好相反。unix世界每分鐘都在變化。同樣,在互連網最基礎的層面,變化也在時刻發生。
互連網基礎的基礎,是頻寬和伺服器。95年的時候,建網站一般是自己拉一根專線到辦公室,接在“伺服器”上。其實直到現在,很多企業還在自建機房。比如我過去工作過的稅務報社,比如過去我們的兄弟單位經濟日報社,都是自己的機房。這些都是有錢,且更在乎資訊安全的單位,算特例。
IDC的產生我認為是通過集中管理頻寬來產生效益的方法。機器放在IDC託管,比自己建機房便宜,投入小,而IDC還能賺到錢。這是規模效應產生的利潤。 IDC滿足了99%的網站。除了剛才說的那種國企和機關。
更特殊的是google和amazon。他們對頻寬的要求,對成本的控制,整體的規模要求,已經沒有idc能夠承擔了。於是也只好自己建機房。不僅建造機房,為了支撐自己的服務,他們還要開發很強的軟體用於管理。比如google的gfs和bigtable用於儲存(在修改過得linux檔案系統上面的一層),gws用於Server Load Balancer和web 服務。按照機器數量和頻寬數量來衡量的話,google是世界上最大的IDC了。
amazon做得更有趣一些。除了自己建立了大型的分布的機房,完成了各種軟體應用,還把閒置資源分割開出租。這就是AWS(aws.amazon.com)。AWS應用最成功的服務是儲存服務S3(Simple Storage Service)和運算服務EC2(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這東西價格便宜到不可想象的地步,核算一下成本就會發現,任何規模小點的公司自己建立儲存,都不如採用S3划算和安全,小公司的頻寬投入價格甚至會超過購買同樣頻寬的S3。而且不需要投入開發人員,直接用就行了。
這仍然是“規模效應產生利潤”。前面說了,IDC完成了“頻寬”這個基礎的規模效應。同樣擁有大量頻寬的amazon,同時又具有強大的軟體系統,這種基礎將可以進行規模效應的產品向上推了一層。不再是硬的頻寬和伺服器,而是軟的儲存技術。這就是我稱之為互連網基礎技術的東西。
amazon在規模效應上遠高於IDC。首先,頻寬採購量更大,價格更便宜。其次,伺服器和存放裝置統一採購,價格更便宜。然後,自己開發的軟體進行統一管理,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後面兩個層次是IDC所不具備的。這是軟體的力量。
新一代網站與基礎技術渴望
與其叫他們web 2.0,我更願意叫他們新一代網站。他們有幾個特點:
1 目標更收縮集中。相簿能作成一個大網站(flickr.com),書籤能作成一個大網站(delicio.us),甚至唧唧歪歪的留言也可以(twitter.com)......任何一個獨立的領域都有可能成為一個單獨的服務被拿出來。
2 公司規模更小。比起傳統的互連網企業,新一代的網站工作人員數量變得很少。不再需要那麼多編輯,不再需要那麼多銷售...
3 傳統行業大量湧入。大量的傳統行業者利用現有資源,突擊互連網。他們的特點是行業資源強,盈利能力強,技術能力差。
4 網站的架構變得更加簡單。因為目標收縮集中了,網站的架構也就簡單了。
5 內容量快速增加。使用者創造內容並非空話,新的網站中內容增加的速度遠遠高於過去。
6 網站之間因為api的緣故,互相連通更加容易。
目標更加集中,導致架構簡單,而強大的互動特性導致了使用者貢獻內容,使得公司規模更小,更追求低成本。應用程式層技術要求下降,基礎技術要求提高。比如:應用程式層就一個bbs,但是這個bbs有了5000萬個文章。這時候需要的是儲存技術,而不是簡單改改bbs程式就能解決的。過去複雜的網站架構已經變成了簡單應用+高穩定+大負載+高容量的簡單架構。架構簡單了,但是難度反而提高了。作一套複雜的論壇程式還是簡單的,但是做一個高穩定+大負載+高容量的儲存服務,就很困難了。
我們急切的需要抹平這個技術鴻溝。現在做一個網站有很多可選組件了。比如,論壇有的是開來源程式,圖片可以通過flickr api放在flickr,需要地圖可以用google map api 或是51ditu api,至於facebook api提供的功能就更多了。有了這些東西,做出一個想象中的應用就變得簡單多了。而,在應用之下的技術基礎服務,卻仍然不夠豐富。只有amazon算是前瞻的走出了一步。
我們做諮詢的過程中,發現大量網站因為基礎技術問題而導致不穩定。這問題在一年後會變的更為突出。這一年所累積的內容和資料會令很多網站不強大的技術基礎徹底崩潰。
基礎技術服務
以我看來,基礎技術分為幾類,儲存算一方面,搜尋算一方面,負載算一方面。tiny早有名言說:每一個網站都應該有反向 Proxy緩衝,每一個網站都應該有搜尋技術。至於儲存,不是每個網站都需要,至少也是大部分網站都需要。
所有公司都習慣租辦公室而不是買樓,租比買好。按照新一代網站的實際情況和務實性,他們也應該更喜歡租用這些服務。amazon S3在美國的火爆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我們開始嘗試的對外出租搜尋技術的目前看來情況也不錯。
而最好的服務模式,我覺得是以機房為單位,在一個機房內網範圍內提供基礎技術服務,這樣速度有保障,且不產生外網流量,非常理想。一個網站可以用這些東西拼拼搭搭,完成自己的服務,把精力放在自己特定的業務和客戶上,他們不可能因為技術壟斷而產生競爭壁壘,也就沒必要為了技術投入太多資源。
在還沒有amazon的中國,這個服務恐怕需要幾個角色合作完成了。
事實上,互連網的特徵是,一個東西一旦普及到一定程度,就應該免費。然後通過在此之上的增值服務賺錢。這也是必然的趨勢。
胡狼說了個很好的比喻:"頻寬和合適的軟體的結合,就好像intel+ms的聯盟一樣"。竊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