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稱伊春空難絕非偶然圈地熱致機場安全堪憂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機場
空難
地熱
分析家和行業人士尖銳地指出:伊春空難並非是偶發的災難事件,其實是中國民航業發展抵達頂峰之後的產業悲劇。 民航掀起「圈地熱」 據介紹,2009年和2010年,民航業大事不斷:東星航空破產、奧凱易主、鷹聯航空與深航改制。 自去年以來,河南航空、河北航空、天津航空、成都航空、昆明航空、北京首都航空等多家地方航空公司相繼成立。 不久前,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一席話,印證了中國民航業再次掀起地方航空「圈地熱」。 民航局上半年接待了40位省級和多位地市級領導,商談地方民航發展。 分析家的觀點是:一些財大氣粗的地方政府為了政績、招商需要和擁有空中交通通道的滿足感,並不在乎地方機場是不是只有一架或兩架孤單的飛機停著或飛著。 以河南航空為例,該公司僅有5架飛機,1架在廣西,1架在東北,3架在河南。 「河南政府在伊春空難之後第一時間撇清自己和航空公司的關係,由此可見一斑。 」 合作各方同床異夢 數年來,國內數家航空公司聯手地方政府「劃地為王」,競爭一直沒有停息。 2007年6月,南方航空以「閃電速度」搶先與重慶市政府合資成立重慶航空後,海航也立即成立以重慶為基地的西部航空公司。 2009年6月,雲南省以3億元持股海航集團旗下的雲南祥鵬航空32%的股份,此前一天,東方航空也與雲南省政府簽署協定共同出資重建東航雲南分公司。 一旦地方政府和航空公司合作,航空公司就能享受到當地政府給予的稅收、機場起降費、地服費以及土地資源等方面的多項優惠,在機場協調、空管以及政府信用擔保方面也可獲得支援。 此外,與地方政府合作的最大好處是可獲得航線補貼。 2008年,河南省政府開出多項優惠措施吸引鯤鵬航空落地,而合作方之所以樂意更名為「河南航空」,主要考慮就是得到河南方面的航線補貼。 空難為「豆渣」埋單 安全運行兩千多天的中國民航業,正在迅速發展和擴張。 「其間出現的航班問題對人們的驚嚇,早已被湮沒在新聞裡面,被人忽略。 」分析家說,「我們鮮見航空安全方面的傳播,充斥媒體的是航空巨頭優良的業績、擴張的規模。 」但是,近兩年航空業多次發生飛行員罷飛等事件,已經說明民航業內部機制和整體行業環境到了該梳理的時候。 中投高級顧問黎雪榮認為,國內支線機場建設存在相當嚴重的問題:支線機場普遍處於虧損狀態,普遍存在資金短缺,需要依靠政府補貼支撐。 更為致命的是,安全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管理理念和管理水準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國內民航業安全方面出現「豆腐渣工程」,「最終以空難的形式買單。 」來源:荊楚網-楚天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