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Exmart創始人張建剛調動公司1/3的技術人員,開發了一款餐館通用的電子功能表APP。 當他公司的銷售人員興沖沖地向全國各地的餐館推銷這款應用的時候,大多數餐館的回應卻是:「你這個產品的確非常好,我們也知道這是未來餐飲業的大趨勢,但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不會花錢去買這款產品。 」言下之意:餐飲業競爭異常激烈,我們只關心三天后會怎麼樣,而不會花大錢為三年後的未來買單。
與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早在2010年,法國的一家餐館就主動找到了張建剛,要求張建剛的公司為他們專門開發一款手機訂餐的APP,在這款APP上,使用者可以自己選擇原材料搭配和做法,然後下單,不出家門, 餐館就可以將你選擇口味的三明治、漢堡送到家裡來!
需要全力以赴嗎? 你的企業需要APP嗎?
別提傳統的餐飲企業了,就連很多懂互聯網和IT的電商企業對此心裡也不確定。 「這個東西有什麼大作為?螢幕又小,體驗又差,還是觸控式螢幕,要在上面展示商品是不可能的。 」去年,中國電子商務協會高級專家莊帥和一位電商業的老闆聊起APP,這位老總不屑一顧地說。
這位老總的疑慮折射出大多數企業對待APP的心態:擔心在手機方寸之間的小小APP,不足以展現出良好的使用者體驗,而一旦使用者體驗不夠好,是否會影響到企業的品牌形象?
科寶博洛尼品牌推廣部新媒體中心總監王雷在很久以前就關注App了,甚至為此舉辦了專門的專家研討會,但在觀察了很久卻一直沒有切入到APP,原因就在於:「在使用者體驗方面,目前的App解決方案還不夠成熟。 」除此之外,很多企業依然存在思維定勢:作為一個傳統企業,我們剛剛學會用電腦,連官網都建不好,哪裡還顧得上APP?
「我覺得首先不要去考慮體驗好不好,或者可不可行,而是關鍵要看到,人們已經越來越多地將時間花在APP上了。 」莊帥的觀點卻截然相反。 他的理由是:App吸引的是年輕的新一代消費者,而且在APP這種新興媒體面前,還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完全佔據絕對優勢,因此,APP提供了平等的抓住新一代消費者的絕佳機會。
不過,就是上述這位對APP持保留態度的電商業老總,如今卻將「使用者體驗好不好」這種擔心拋在了腦後,在今年也推出了自己公司品牌的iphone版的購物APP。 當他看到越來越多的同行都在紛紛推出自己的移動購物APP之時,也按捺不住了。 「別人做了,我也要做。 」這是很多零售企業面對APP這種新鮮模式的典型心態。 如今,不管是電商企業,還是許多毫無IT技術基因的傳統零售企業,也都在嘗試開發自己的APP。 APP正在成為零售企業吸引新興消費者的入口。
一些比電商更傳統的製造業、服務類品牌企業,則開始利用APP來作為提升品牌知名度的行銷手段。 APP對於使用者的影響力甚至已經超過了今天很多企業都非常看重的企業微博。
如果你所在公司是大型企業集團,你還可以開發針對企業內部業務流程的APP。 雀巢公司就是這麼做的:作為一家跨國公司,雀巢公司的員工遍佈全球各地,雀巢公司將內部ERP系統的一部分與手機實現了全程對接,開發出雀巢移動辦公APP,使得公司的員工即使是在出差的途中,也能方便的處理各種業務。 而那些一天到晚做「空中飛人」的高級職業經理人,則可以隨時隨地查看公司經營的各種關鍵資料!
「自主開發」與「外包」的權衡
終於決定推出自己的APP了,接下來的問題是:怎麼做?是招聘技術團隊自己開發,還是求助於APP外包公司?
恐怕沒有任何人給出一個絕對性的答案,因為這需要企業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和戰略規劃來進行權衡。 「這取決於移動端在你公司的長期價值中占的權重有多大。 」 經緯創投副總裁茹海波這樣認為,而互聯網資深研究專家洪波也持有相同的觀點:「這是個挺複雜的問題,還是要看公司的核心價值在網路端還是移動端。 」」他說。
對於核心業務並不在移動端的傳統公司,巴別塔科技副總裁唐海洋給出的建議是:針對某一款新產品或某一項廣告活動的短期性APP專案,最好選擇外包,而一些長期性的APP專案也可以自己招聘團隊來製造、維護。 但即使是這樣,傳統公司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適的技術人才:「術業有專攻,由於企業文化差異的問題,傳統公司是很難挽留住APP技術人才。 」一般來說,在專門的APP外包公司裡,技術人才會處於核心地位,但在傳統企業裡,或許只是做為支撐人員而存在,他們在這個群體裡可能會沒有安全感。
不久前,軟體外包平臺智城外包對其平臺上最近三年內的外包資料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 2011年移動APP外包需求指數相比2010年增長了三倍, 企業的移動APP專案預算投入相比2010年增長了4.5倍,移動APP開發專案量在所有外包專案中的占比則由35%上升到48%,從客觀上折射出:伴隨著企業對於移動APP越來越重視,一個相關的APP外包產業已經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