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雲」和「安全」這兩個詞彙放在一起時,總是讓商業界眉頭緊鎖,記者在今年4月三藩市RSA安全大會上聽到過的最聳人聽聞的說法是來自思科董事長兼CEO的約翰·錢伯斯,他直接了當地把雲計算定義成「一場安全噩夢」,顯然, 如果雲計算不能解決安全問題,想像中的「雲革命」或者「物聯網」時代就會成為泡影。 傳統的安全手段解決雲計算的安全問題顯然已經走向窮途末路,新的科學家們研究建議,既然雲可以查看資料,那麼不妨也讓它檢查一下它的客戶有沒有運行惡意程式碼。 雲計算是安全噩夢? 研究發現,雲供應商使用多個資料中心和成千上萬台伺服器,駭客將他們的惡意虛擬機器放在與受害者相同的實體物理伺服器裡,一旦駭客尋找到正確的伺服器,則邁向雲計算攻擊決定性的第一步。 同時,從伺服器內部多芯系統的快取記憶體中竊取資料。 這些緩存,或是暫時儲存體,被不同的虛擬機器所共用,所以把資料都放在網上的企業存在著極大的資料風險。 從這方面看,雲計算無疑是場安全噩夢。 據麻省理工《科技創業》報導,位於紐約州約克鎮的IBM公司沃森研究中心和IBM蘇黎世研究實驗室的研究員們已經開發出一個用於雲計算的「自我監測」系統,在該系統中,雲的各個部分將扮演一種虛擬保鏢的角色。 它們會搜察虛擬機器,檢查它們在使用什麼作業系統、它們是否運行正常,並且它們是否包含惡意程式碼,比如根工具組。 微軟也提出了一個它能在快取記憶體中創建不同的層級的系統。 這種系統將充當一種隔離層,可以預防此類對於緩存的攻擊。 「各種殺毒軟體對惡意軟體的檢出率高達99%,而現在的檢出率已經下降到80%左右。 」記者在上周金山軟體2009年技術分享會上瞭解,個人電腦用戶端的安全情況亦在惡化,每天互聯網上新增的惡意軟體高達數十萬個,這些新增的惡意軟體和累計數千萬的惡意軟體中,95%是木馬程式。 眾多黑色產業鏈的從業者,使用各種手段對惡意軟體進行免殺處理,使得各種殺毒軟體對新出現的惡意軟體檢出率下降。 「雲查殺」理念浮出水面「無論回應速度有多快,邏輯上講,總是先有樣本,後有病毒碼,時間差是客觀存在的。 所以說做安全軟體就是一個坑,你永遠也填不完,不斷地往裡面填坑。 」金山安全專家李鐵軍告訴記者,雲計算給殺毒軟體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把傳統的殺毒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相結合,就構造出了一個雲查殺的理念。 假如某台電腦上有10萬個檔,其中A殺毒軟體檢查到100個惡意軟體,B檢查到110個,C檢查到90個,D檢查到120個,但實際上,這台電腦上有150個惡意軟體,沒有一個殺毒軟體將這些惡意軟體全部檢測出來。 如果採用白名單鑒定,把計算上所有正常的檔鑒別出來,那麼剩下的,就是有問題的檔了。 一個簡單的算數運算,就完成了所有惡意軟體的鑒定。 「就是找出電腦中所有正常的檔。 那麼剩下的,不那麼正常的檔,將其判斷為可疑或者惡意軟體。 這就是白名單鑒定。 」目前金山在其新項的毒霸2010當中開始使用這項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