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諾雲CEO郭輝:大資料在醫療方面的應用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我們 硬體 這個 通過 傳統

康諾雲CEO郭輝在「2013中關村大資料日」上做主題演講,分析康諾雲情況,以及大資料在醫療方面的應用。

郭輝:大家好,我今天來跟大家聊一聊用資料改變健康的問題。 一般提到健康就是想到醫療,只有有病的時候才會想到醫療,有疾病才會去醫院檢查進行治療。 而醫學診斷體系是黑白的診斷模式。 超過的時候有病,沒超過的時候就沒有病。 可是在生活中的話大部分人存在這種狀態,人們從健康到不健康是長期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是今天健康明天不健康,不是突然轉化,是量變過程。

在講之前,我可以給大家看一下公益廣告,不同的人在把人的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8178.html">生活經歷有不同的狀態,你也可以很健康的生活, 你也生活並不健康,這個狀況不是突然形成,而是日積月累形成的。 為什麼不能在發生之前提前發現,提前改變呢?

既然說到用大資料來做健康管理的話,我們首先講大資料和傳統中我們理解的資料差異在哪裡,其實任何一個現象,或者任何一個事情用資料去描述的話,都會存在缺陷。 你只能從一個緯度或者幾個緯度去描述。 最簡單例子去講,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玩的球,五顏六色的,如果色盲的人說把紅色的球挑出來,他就犯難了。

大資料是增加新的緯度,能夠找到更多的因果性,新的技術使我們能找到覆蓋不了的區域,讓我們發現新的現象分析。

我的血壓經常會在130、140,低壓會在90、100,也能看到我BIM指數也會超過範圍。 這些資料會告訴我將來某些疾病的風險,為什麼我還沒有去改變,做健康管理,除了我們通過大資料發現風險之外,怎麼樣改變它。 這塊也是我們要去討論的問題,做健康管理,說到底不是看技術,而是看怎麼樣利用技術帶來的能力,與人的人性鬥爭。 人是懶惰的,人是諱疾忌醫的。

我們通過資料分析知道人都會死的,這個結論不能幫到我們,我們如何讓大資料產生推動行為的能力。

我們做的就是通過大資料來製造未病預警,在這裡我特別強調說我們的採集和傳統的設備採集區別在於就是,我們更關注連續兩個字,因為傳統的醫學診斷方式是黑白模式,超過一個範圍就是不健康,不在超過範圍就在正常狀態。 我們更關注資料波動規律,通過波動規律預示未來風險。

中國目前高血壓狀況,最新資料應該是3.3億,高血壓人群,為什麼會有這麼高人群比例。 很多人沒有辦法提前知道自己身體狀況,出現狀態才去醫院檢查。 我們想如何讓這些人剛開始出現體征狀態的時候,就去調整。 這些是一些慢性病資料,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等等,所有慢性病都是人的生物鐘被破壞掉。

我們跟美國實驗室合作,他們研究,慢性病就是因為你破壞生物鐘,該吃飯時候不吃飯,該運動不運動,該睡眠不睡眠。 人要想健康,邁開腿、管住嘴。 讓人放掉自己的惰性去做事情。

我們有三個部分的核心,第一個分析模型的核心,我們從單點資料分析到連續分析。

第二,單點採集和分析,更注重設備資料獲取能力,和連續性。

第三部分在商業模式上的問題,我們可以逐漸脫離到傳統通過銷售硬體獲利的模式,使用者不是需要資料,需要是我現在身體怎麼樣,未來健康有沒有風險,我該怎麼改變,這種改變是否有效,其實使用者需要的是能夠對它有效的改善服務, 並且願意為這種服務付錢,將來我們會期望從硬體逐漸轉換,成為獲利性專案。

也會影響到你後來資料分析和判斷,而我們通過對連續提取波動規律分析,單點異常可以通過足夠多資料,來剔除掉單點資料產生的影響。

我這裡面講一個案例,這個案例是我一個朋友,也是一個創業者,34歲,有家族高血壓史,他很年輕就有高血壓了。 醫生說你這麼年輕,你需要做一整天的監測。 男性一天高壓正常波動的範圍,在醫院裡做動態血壓監測,你超過正常值百分比判斷是否得高血壓,然後開降壓藥。 我們通過這個資料可以看到幾方面的資訊,第一方面,傳統的使用者,他在夜間10點以後血壓下降,而我這個朋友夜間血壓一直不降。 根據我們資料模式顯示,這種類型得腎衰是常人8倍。

如果他要用運動緩解血壓問題要在下午兩點,高壓運動帶來是自己的傷害,通過對比和分析,找到傳統過程中無法發現的機會和方法。

實際上在美國、在歐洲、在日本,我們合作實驗室都在做類似的研究。 能得到更好的效果,擇時治療,這就是把你體征規律和時間結合起來,找到更新的辦法。

我們跟它的合作,他們從上世紀60年代,超過百萬次人體資料庫和分析模型。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就是當把人的這個連續血壓,我們通過看到正常波動曲線,當曲線出現週期不一樣,峰值不一樣。 比如說他中風的風險,冠心病的風險,猝死的風險,看到他風險是常人多少倍。 在任何疾病之前一定會有體征變化,形成疾病之前對它進行預警。

這裡面講個案例,當資料增加新的緯度的時候,會發生新的事情。 宇航員,我們有實驗在分析的,提出研究課題,想瞭解快速的環境變化對人體體征的影響。 在全國採集相應資料,看他在當時當地有沒有測試人員,結果發現兩個。 一個在汶川大地震,在中國成都在做生物學研究,第二次是2011年東京大地震。 因為東京有實驗室合作。

在地震前三天,所有測試者血壓出現一致性變化,到地震後三點才恢復到傳統的水準。 這說明什麼? 人對外界環境有反映的。 人是高級動物,只不過感覺不到。 這個時間軸以地震當天為時間軸。

這個是我們在美國研究孕婦血壓資料和流產之間對應關係。 我們看看在設備上做了什麼樣革新,有血壓的資料,有BIM的資料,這類設備因為它的資料都存在單機上面。 所以對於使用者來講,只能關注資料監測的精度。 使用者知道資料之後要學習這個資料是什麼樣的含義,學習如何改變這個資料。

所以最近這幾年,智慧硬體概念起來的話,在國外出來一批新的硬體。 做位址分析儀。 這個資料説明傳統使用者中記錄、傳輸問題解決掉,可以把資料給你授權的家人醫生。 在歐美普通家庭裡,家庭醫生是比較普遍的,他們傳輸資料是非常麻煩。 有了新的硬體以後,這些傳輸很方便。

大家知道説明你去分析資料,更重要説明你做規律化檢測。 這樣硬體的話,到國內這種情況,因為國內這種諮詢資源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實際上硬體能起到作用相對微弱一些。 我們在做是什麼,首先我會做三款產品,一款是血壓管理設備。 針對中老年家人。 運動腕表。 我們更多會考慮說這三種設備,我們如何規律化採集資料,如何讓使用者提供資料,這是我們考慮最核心的東西。 如果你只是讓使用者得到資料的話,跟傳統硬體沒有區別,把資料傳輸出去,沒有監測分析,你沒有做任何事情,在傳統硬體增加資料傳輸模組。 我們每一個設計理念討論讓使用者怎麼樣持續使用。

很多人都用過JAVA和VB(音),大多數使用者很難超過三個月,很多時候人們發現越來越沒有意義。 設備每一次修改,怎麼樣讓使用者持續使用下去,怎麼樣讓他更願意去使用。 同時我們除了在做硬體部分,我們還做相應的內容,我們會請內容製造團隊。 當資料過來的時候我告訴你怎麼去改變,怎麼去調整,我希望通過設備資料激勵你持續改革。 傳統中人們意識到我今天應該去跑步,明天去打籃球,看不到馬上的結果。 我們通過資料和互動,通過資料正向轉變來去推動持續的改善下去。

商業模式的部分,實際上就是看我們怎麼去看待硬體,我們看待硬體把它看成是一個資料的入口,在將來所有的感應器在做的事情都是把資料來源源不斷傳過來。 在於使用者多長時間,多長頻率的時間。

在傳統中我們看到當資料主要在電腦產生的話,我們是互聯網時代,當手機產生資料移動互聯網時代。 在物聯網時代硬體價值和定位,和傳統硬體不一樣,傳統時代硬體如果你出現這個問題我來給你解決,在將來硬體我要捕捉你的狀態,通過資料分析知道你的需求,把你需求的東西直接推送給你。 硬體是否能夠通過單次銷售獲取利潤,這一點我覺得需要探討。

在我們規劃裡邊,我們希望5年後能夠脫離硬體生產製造這個領域,因為對於我們來講,真正的核心的價值,在於我們對連續資料的分析能力,我們希望眾多硬體廠商後端的資料分析和服務的廠商。 而且在將來的話整個產業鏈也越來越清晰,從資料的採集,資料的存儲和分發。 在這個產業鏈裡面哪一個競爭最少,哪一個會成為商業上游。 也希望大家多多跟我來探討,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交流,好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蒙遺善)

相關文章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