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危機四伏曝建設規劃短板防災對策存漏洞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對策
建設規劃
四伏
火災多發、交通擁堵、入園難、就醫難、環境污染...... 種種現象不僅讓城市居民心煩又無奈,而且已經開始影響城市、社會的發展。 這些現象可以用一個詞語簡單概括——城市病,指的是人口過於向大城市集中而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病已不是大城市的「富貴病」,不少二三線城市也已受到城市病的困擾。 本應讓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如今卻成為社會憂心忡忡的物件。 如何給城市「祛病消災」? 《法制日報》視點版從今日起推出「關注城市病」系列報導,以期集納更多關於治理城市病的思考。 能源安全、加油站安全隱患、旅遊安全...... 在日益高漲的城市化浪潮下,不少城市都存在城市安全問題 專家認為,在這些城市安全問題中,有很多是由於城市規劃管理與發展速度不相適應,在大城市建設之初就落下的「先天病」,城市規劃是保障城市安全的源頭 發生在上海市的一場大火將多年來半遮半掩的城市安全問題徹底展示在人們面前。 近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舉行第五十六次主任會議,聽取建築消防管理專題座談會有關情況彙報。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雲耕要求進一步在推進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上下功夫,將加強城市安全作為人大工作的重中之重。 城市內澇、冰雪圍城、化工廠爆炸、建築物坍塌...... 在一系列事故發生之後,有關部門無疑已經意識到城市安全的短板。 但是,在日益高漲的城市化浪潮下,城市安全問題在不少城市已經「病」得不輕,當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在人們眼前消逝時,人們終於發現,安全,是所有城市病中最嚴重的病症之一。 現狀 城市「危機四伏」 在上海火災發生前,2009年12月5日,俄羅斯彼爾姆市夜總會發生火災爆炸事故,至少造成112人死亡、142人受傷,震驚世人。 有分析人士認為,火災,是殺傷力最強的一種城市災難。 但是,城市安全隱患遠遠不止于此,一些常游離于人們視線之外的問題,正悄悄逼近城市安全的底線。 能源安全,這一被認為與市民生活無甚關聯的問題,已經開始威脅城市安全——氣荒。 去年11月中旬以後,隨著寒潮加劇,中國從北到南部分城市天然氣供應緊張。 一場被稱為「史上最大」的天然氣荒,使辦公樓停止供暖、企業被迫停產、罐裝液化氣漲價、計程車因加不上氣停運...... 給城鄉人民生活與生產造成很大壓力。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副秘書長金磊告訴《法制日報》記者,與能源相聯繫的,加油站也是一大安全隱患。 據金磊介紹,迄今全國已有數萬座加油站,雖然經營模式多元化,但安全形勢日漸嚴峻,這裡不僅存在加油站本身安全作業規範執行不到位的問題,還有加油站規劃設計存在的安全隱患。 《汽車加油加氣站設計與施工規範》(建標[2002])規定:城市里的加油站距離一般民宅應在10米以外,距離公共建築物應在50米以外。 但是,國內不少城市住宅與公共建築物旁的加油站沒有這最起碼的安全距離。 「旅遊災害是近年來威脅城市安全的一大新動向。 」金磊說,僅2009年1月至9月,國家旅遊局共收到各地報告的41起涉及旅遊的突發公共事件,已造成124人死亡或失蹤。 「事故分析表明,旅遊安全,尤其是旅遊交通安全規劃至今未受到重視,僅僅認為涉旅事件是旅遊局的事,並未從整個城市安全,城市應急救援能力配置及規劃上予以支援」。 金磊認為,長期以來存在的校園安全問題,也是城市安全不應忽視的一個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1995年至2009年,全國共發生數十起中小學踩踏事故,80%均與通道黑暗、樓梯狹窄、人群通過速度快有關。 頻頻發生在各種城市災害,讓一度是繁華和文明象徵的城市在人們心中沒有了安全感。 在上海大火發生之後,一名北京市民語氣沉重地對記者說:「這次大火燒痛了我們每個所謂的‘城裡人’的心。 」 病因 城市規劃存諸多短板 接二連三的城市安全問題的暴露,讓人們對當前城市化和城市建設的進程開始進行深入反思。 「我們那兒原來是個村莊,後來城市擴大了,變成了城中村,好多來北京打工的人就去我們那兒租房,一來房租便宜,二來離城裡也近,租的房大多是平房,安全保障很差。 」一名北京市民對《法制日報》記者說。 在北京某蟻族聚集地,《法制日報》記者看到,不大的室內空間被隔成了數10個隔斷間,每個房間裡都是密密麻麻的電線,在室內的走道裡也沒有安全通道或是逃生指示箭頭。 據房東介紹,這裡住的多是剛畢業的大學生。 對於此類大大小小的「安全瓶頸」,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游志斌博士認為,其中有不少是由於城市規劃管理與發展速度不相適應,在大城市建設之初就落下的「先天病」。 「在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中,許多基礎建設沒有跟上。 比如,地下管網建設缺乏系統性綜合規劃,這是國內城市的一個普遍傾向。 在佈局規劃時,上下水、電力、電信、燃氣、供暖等管理部門相互分隔,缺乏必要的資訊共用和協調。 」游志斌說。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楊保軍也認為,面對接二連三出現的各種城市災害,人們應該從城市規劃的角度反思一下。 楊保軍說,從目前來看,在城市規劃方面存在幾個問題,首先是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嚴肅性亟待提高。 「可以說城市規劃是保障城市安全的源頭,如果規劃是科學的,那麼我們的源頭就是穩固的。 但是現在的規劃也有一些不足,主要在於一系列的規範、標準是在比較早的時候制定的。 那時候的經濟發展階段、經濟實力跟現在有很大的差別,那時候的防災規劃更多地體現了單災種、單系統的特點,比方說防火的就管防火,防水的管防水,防震的管防震。 但是現在隨著城市規模的急劇膨脹,人口和經濟活動的高度密集,很多災害是交織在一起的。 所以我們急需建立一種綜合防災的理念和機制」。 「一段時間以來,我們的城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但是仔細一看,城市變得是越來越美了,可是這種美是在表面,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形象工程。 這裡反映出需要端正城市建設指導思想的問題。 」楊保軍說,一個現代化的城市,不在於有幾棟高樓大廈或者是有幾個漂亮的公園,而在於城市的基礎設施和安全保障系統。 我國的城市在表面上的投入比地下要多,這種指導思想應該端正過來。 據瞭解,目前我國的城市化水準在43%左右,達到70%城市化的水準至少需要20年。 「在這個過程當中,還有很多的人口需要重新優化佈局,包括生產力和人口的佈局都有一個優化的過程。 在中西部的一些地區,生態環境很脆弱,資源環境對人口的支撐能力有限。 如果把人固定在那些地方不允許流動,那麼他們面對的災害威脅就會更大。 所以,城鎮體系格局需要進一步優化。 」楊保軍說。 待解 防災對策存漏洞 記者瞭解到,對於城市安全,長期以來業內人士一直在呼籲應該從更長遠的角度解決問題。 金磊認為,鑒於中國城市處於高速化進程中的現狀,必須將減災應急與常態建設結合起來,抓住一兩個關鍵問題在「十二五」期間尋求突破。 其中,必須對過往重大災情作好總體或啟示性反思。 金磊在他剛剛完成的「‘十二五’期間北京市提升城市綜合減災應急管理水準的重點、思路及對策研究」中,提出了「十二五」期間的「十個工程」,即安全文化素質科普宣教工程、能源物資安全保障工程、抗震減災安居工程、 巨災備災物資優化管理工程、全民雨水回收利用工程、綜合減災戰略和風險評估工程、減災應急管理科技支撐工程、應急志願者隊伍建設工程、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安全保障工程等。 「這些雖是針對北京市的未來5年規劃專案構想,但應該對全國城鄉安全佈局有一定的啟發性。 」金磊說。 此外,金磊還提出,應該形成中國城鄉防災減災應急產業,在這方面要用好國家產業技術政策,使之對防災減災應急產業起到指導作用。 同時大力推進城鄉規劃建設的安全設計。 「城市防災減災應急建設事關重大,但所有內容如應急物流、防範危機、規避風險等技術與文化模式都離不開規劃設計,這本身就提出了防災減災的基礎性應用研究問題。 現在之所以事故頻發且原因雷同,在防災、減災、備災環節上處處存在漏洞,就在於研究欠深入、對策分析上留有漏洞。 」金磊說。 據瞭解,目前,有關部門也在積極行動。 一名地方公安部門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公安系統一直在致力於平安城市的建設。 「平安城市是一個特大型、綜合性非常強的管理系統,不僅需要滿足治安管理、城市管理、應急指揮等需求,而且還要兼顧災難事故預警、安全生產監控等方面對圖像監控的需求。 」這名負責人說。 據介紹,平安城市建設中還提出了構建城市安防體系與應急反應平臺。 這一系統的關鍵技術是生物識別技術(尤其是面相識別)、資料智慧分析綜合平臺等。 該系統綜合了環境監測、周界安全、物品安全等多項功能,可以為決策者提供即時的災難資訊,並根據匯總的即時資訊提供多種應急解決方案和災難趨勢分析,適用于城市區域整體安全防護或城市內某些重點場所的區域安全防護。 本報記者杜曉 本報實習生韓丹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