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券商
創業家
創業板
招商證券
中小企業板
四大中小板券商比資源、比眼力、比特色、比質控,誰能説明投資者搶先發現創業板「真金」,誰又是創新型企業最值得託付的上市承銷商? 文 | 《創業家》記者 白明婷 編輯 | 《創業家》 申音 ● 國信證券:我們看好輕資產的公司 ● 平安證券:發現能「傍大款」的小企業 ● 廣發證券:上創業板的企業應乘法式增長 ● 招商證券:尋找模式獨特和高複製性的企業 創業板的發令槍已經高高舉起。 最先站在起跑線上的不是高盛、瑞銀、摩根斯坦利這樣的國際投行,也非中金公司、中信證券這樣「出身貴胄」的大型券商。 而是那些來自深圳、廣州從市場化競爭中殺出來的「平民」券商。 未來,後者很可能成為創業板舞臺的主角。 今年4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周明表示,「根據深交所的分析和調查,目前券商儲備的準備到創業板上市的企業有300多家」。 即使以目前市場普遍預期的單筆承銷費用1000萬元左右計,也是一個超過30億元人民幣的生意。 更何況,這些還只是今明兩年的專案,還有直接投資等其他獲利機會。 事實上,在這樣一個全新的資本市場裡,券商保薦人所能發揮的作用將比以往時候都要重要。 他們的行業選擇將決定創業板的風向。 是納斯達克式的IT互聯網和生命科技、更像紐交所的教育和新能源,AIM市場的資源、採礦,還是類似港交所的連鎖服務和大眾消費品? 他們對於企業的判斷將很大程度上決定創業板的成敗。 是如同香港創業板這樣的無聲無息,還是像納斯達克那樣的群星閃耀? 他們也是創業板品質風險的第一把關人。 一年的輔導期和三年的督導期,意味著自己的品牌聲譽與專案企業之間捆綁得更加緊密。 過去,他們的主戰場是充當滬深兩地主機板市場配角的深圳中小板。 在前不久公佈的28家已過會待發行的中小板企業中,按中金公司統計,招商證券、平安證券、國信證券、廣發證券分別以17億元、13億元、10億元、7億元的總承銷額排名前四。 我們相信,國信證券、平安證券、廣發證券、招商證券這四家券商有機會在創業板大展拳腳。 因此,我們通過多方面的資料搜集(包括其業績排名、投行團隊、業務特色以及經典案例),並與四家券商投行負責人直接對話,來瞭解他們對於創業板的準備情況及其自身的優勢。 各家券商所儲備的創業板企業保守數位在20~30家左右,沒有明顯的行業聚集,但多具備以下幾個特點:主機板罕見的行業、輕資產、高成長性、賺錢能力強、發展時間較短。 盡管行業優勢不明顯,但各家投行風格迥異,如國信證券實力均衡,相對全面;廣發證券注重研究,強調用「投資眼光做投行」;招商證券相對保守穩健,對風險控制要求嚴格;而平安證券風格激進,更敢於創新和冒險,成就了多個行業第一股。 如果創業板順利推出,年內可能會有幾十、甚至上百家企業登陸,這也將刺激真正優秀的券商脫穎而出。 《創業家》希望通過對各家主要創業板投行的分析報導,為那些想要上創業板的中小企業提供有益的指南。 國信證券:我們看好輕資產的公司 業務排名:截至2008年12月31日,國信證券保薦發行的中小企業板IPO專案達33家,占中小企業板全部IPO專案家數的12%,排名行業第一位。 團隊介紹: 深圳地區負責人:王小剛、廖家東、于吉鑫、楊健、張俊傑 上海地區負責人:戴麗君、郭曉光、鈕薊京 浙江地區負責人:王東暉 北京地區負責人:歐煦、孫建華 經典承銷案例及原因:怡亞通(002183):2007年成功登陸中小板, 成為全球第一個上市的供應鏈管理公司。 特色及優勢:投行部人員超過400人,機構分佈廣泛,保薦人數量眾多,逐步開始在物流等行業形成品牌。 創業板企業數量及行業分佈:20~30家。 主要集中于三個領域:一是模式較新的,如現代服務業;二是科技含量比較高的,如生物醫療;第三是互聯網及其周邊配套的行業。 對話國信證券投資銀行部總經理廖家東 《創業家》:國信證券目前為創業板的推出做了哪些準備? 廖家東:我們手上可能上創業板的專案企業大概有20~30家。 但是因為創業板相關配套檔還沒有完全出來,因此哪些企業最終能夠上創業板,現在還不好下結論。 雖然出臺了一些規定,但都比較原則。 現在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細則還沒出來,比如報審的檔,招股書包括哪些內容,什麼格式要求,這個東西對我們的影響是最直接的。 目前,我們只能按照我們的一些判斷準備類似的這些企業,但誰最終能申報,現在還不大好說。 一定要等相應的規則完全出來以後並嚴格按照有關要求準備擬上報企業。 儘管如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還是會找一些我們覺得比較接近創業板特點的企業,這些企業有一部分是原來考慮上中小板的,也有去年以來我們按照創業板的要求有意識地接觸的一些企業,但這些企業基本上還都是符合中小板財務指標的。 《創業家》:國信儲備的創業板企業的共性和特點是什麼? 廖家東:從財務指標來講,都是超過創業板要求的。 另一方面,這些企業創新性強、科技含量高、成長性比較好、業務模式比較新穎。 但對成長率的具體數位我們不是太關注,因為企業處於不同的階段成長肯定是不一樣的,定一個指標沒有意義。 有些公司創立沒多久,本身規模比較小,在某一個階段成長會比較高,但達到某個水準以後,再保持這樣的增長速度就比較困難了。 具體來說我們會參照出臺的辦法,比如針對不是兩年連續盈利的公司,它有個銷售收入增長率30%的要求。 但如果連續兩年盈利,就只說有增長,但沒有比例的要求,這也是比較客觀與科學的。 這些企業都有一些明顯特徵:輕資產,一個公司一年賺幾千萬甚至一個億,固定資產卻只有幾百萬元,這種類型企業如果放在中小板確實有點特殊,別人可能會覺得風險比較高,因為中小板更多的是傳統型的製造業,固定資產比較多。 像怡亞通這樣的資產負債率高達90%多,放在過去根本不可能上中小板。 《創業家》:目前你們所儲備企業主要分佈在什麼行業? 廖家東:我們現在儲備的企業主要是以下幾類。 一類是商業模式較新的現代服務業。 比如有一家是做供應鏈服務管理的,和怡亞通類似,也在深圳。 如果沒有創業板的話,這類企業就只能上中小板了,但從它的商業模式、企業盈利特點看,創業板肯定更適合它。 如果創業板能夠早一點推出來,我想,我們也會把怡亞通推到創業板的。 第二類是有高科技含量的,比如生物科技方面,做一些生物提取、生物醫藥、基因工程等;還有一種是為傳統制造業提供精密元器件的。 第三類是互聯網及其周邊配套的行業企業。 這些企業一年的盈利至少有兩三千萬,多的有五六千萬,不會比中小板差多少。 《創業家》:對於創業板專案的收費方式、業務開展,國信有什麼具體的想法? 廖家東:相比中小板,創業板承銷的費用率不一定低,但絕對費用會低,因為融資相對少一點。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取決於證監會推薦政策,這個是影響比較大的。 我相信,收費絕對數額不會像有些人說的500萬元。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風險更大,責任更大。 按照創業板上市規則規定,保薦機構督導期都要3年,加上前面的輔導期,一般都在4年左右。 這意味著不僅僅是帶其上市這麼簡單,還要提供很多後續服務。 從去年起,我們獲批可以做直接投資了。 目前,已經投了幾個創業板的專案,都是千萬人民幣級的,其中包括生物工程的。 平安證券:發現能「傍大款」的小企業 業務排名:截至2008年12月31日,平安證券保薦發行的中小企業板IPO專案達27家,占中小企業板全部IPO專案家數的10%,排名行業第二位。 團隊介紹: 曾年生:投行部董事總經理,現全面負責投行事業部的業務管理、市場開拓、客戶管道拓展及維護、與中國證監會及各地證券監管部門、各地政府部門的關係建設等工作 龔寒汀:投行部董事總經理,現全面負責投行事業部內部管理、 內核內控、專案運作流程、投行團隊建設等工作 崔嶺:投行部執行總經理,現負責上海區域 林輝 :投行部執行總經理,現負責北京區域 羅騰子:投行部執行總經理,現負責深圳區域 經典保薦承銷案例及原因: 金螳螂(002081) 是中國第一家成功上市的建築裝飾企業,榮獲「中國建築裝飾企業百強企業第一名」的桂冠,並承接了奧運會「鳥巢」專案的部分裝修工程。 特色及優勢:「只選企業、不選行業,只有不好的企業,沒有不好的行業」。 出於此理念,平安投行部承銷並保薦多個出於所謂傳統行業、或不被市場普遍看好的行業中的「新奇特」企業,創造多個「行業第一股」。 創業板企業數量及特點:總共30家左右。 行業分佈:新材料3家,IT9家,醫療類3家,農業4家,設備製造6家,新服務業3家,印染1家。 所儲備的創業板企業很多是解決大客戶產品和服務更新換代的需求,且是服務和產品結合起來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 對話平安證券投行部董事總經理龔寒汀 《創業家》:平安投行部目前為創業板的推出做了哪些準備? 龔寒汀:今年3月份,我們成立了一個專門負責創業板推廣的小組,牽頭人是我們的一位董事總經理曾年生,成員是事業部負責人、各地的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幹,差不多兩周左右召集一次碰頭會。 在創業板沒有明確推出之前,我們儲備的很多專案是按照中小板盈利標準去尋找的,目前比較成熟的可以推上創業板的儲備專案大約在30家左右。 《創業家》:平安儲備的創業板專案的共性是什麼? 龔寒汀:基本上都有創新概念,年均收入或利潤的增長達到30%以上是普遍的。 有很多提供服務的企業,他們的共同特點:第一,他們都是服務于一些大客戶,像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第二,他們能為這些大客戶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 比如中國電信,我要檢測電信信號,你就要提供檢測儀器、檢測資料分析、信號不好還得有解決方案,如果能夠提供這一套、服務又到家,能跟得上大客戶本身技術與產品的升級換代,你就能從行業中脫穎而出。 此外,還有一些比較新的像專業軟體公司,比如教育軟體、培訓軟體、培訓服務等,這類專案裡也比較多。 教育軟體裡面主要是看它的一個成長性,跟別人不同的地方在哪兒?比如說小學開始上英語課了,它開始給你提供一個配套軟體解讀課文,它的創新點在於不斷地配合年級、省份進行更新,而且已經做到人機對話,甚至把老師、 學生錄入的一些資料積累下來形成一個龐大的資料庫,進行分析後將結果提供給老師做回饋,這就是它的高明之處。 還有一些企業科技性非常強,有一個搞人體疫苗的雲南企業,它前面5年都沒有賺過錢,全是虧損,全是大筆的幾百萬的投入,疫苗一研製出來,批准生產,馬上就是一個爆發式的增長。 《創業家》:你們儲備的這些創業板專案從財務指標上看有什麼特點? 龔寒汀:這些候選企業最近一年的平均淨利潤3000多萬元,平均年營業收入5億元,淨資產規模高到1.5億元,其中最大的一個淨利潤是1.6億元,有個軟體公司,他收入是兩千多萬元,利潤也近兩千萬元,成本非常低。 這些企業中,淨資產規模最小的才2800多萬元。 淨資產規模最大的也有將近4億元;營業收入最大的是一家做農業的,40多億元的收入。 我們做的一家印染企業,按理說,印染屬於純傳統行業了但它是一群專業技術人員做的,專門把圖案印到特殊要求的面料上去。 他們幫人家設計,也幫人印染,但只做人家做不了的印染,他們還賣研製出來的藥水,這些藥水又能夠把別人印不了的東西印上去。 你說它是傳統行業,還是創新行業,就是其他人印不了,他還能印,他不但能印,他還能印到一定的量。 你說這個是屬於什麼? 這些企業中有一半是創投投過的,有些我們自己的直投部門也會考慮。 《創業家》:平安如何看待創業板所要求的創新? 龔寒汀:可能大家想像中像IT行業、生物工程行業、生物醫藥行業,這樣一些行業容易出一些創新企業。 創業板管理辦法裡面,真正強調的一點就是自主創新。 但我想創業板一直持續穩定地發展下去,重要的不是說它有沒有特別新的東西,而在於這個新的東西能不能創造出一個高成長性,能不能被市場檢驗是一個可以持續地、成長地創新,才能叫一個真正的創新。 現在講創業、講創新,主要是為了配合國家宣導民族企業自主創新的理念,通過資本市場對產業結構調整起引導作用,簡單說,就是你要能賺錢,不斷賺錢,而賺錢的原因是你有創新。 我們在尋找企業的時候也普遍有一個擔憂。 單從技術創新來講有兩類公司很厲害,一類是高校老師出來辦的企業,一類是軍工轉民營的企業。 但這兩類企業的通病是不善于銷售,沒辦法把高新技術轉化成生產力,更沒辦法轉化成銷售收入和盈利,這一點是很可惜的。 廣發證券:上創業板的企業應乘法式增長 業務排名:截至2008年12月31日,廣發證券保薦發行的中小企業板IPO專案24家,占中小企業板全部IPO專案家數的9%,排名行業第三位。 蟬聯三屆深圳證券交易所評比的中小企業板最佳保薦機構。 團隊介紹: 蔡鐵征:投行業務綜合管理部總經理,主管品質控制、綜合管理 鈕華明:投行部總經理,主管京津、西北及內蒙古地區投行業務 方紅:投行部副總經理,主管華南、中南及西南地區投行業務 安用兵:投行部副總經理, 主管福建等長三角地區投行業務 陳宇傑:投行部副總經理,主管江蘇及周邊地區投行業務 侯玉東:投行部副總經理,主管中央企業部並兼顧內蒙古投行業務 經典保薦承銷案例及原因:2008年1月,海亮股份(002203)IPO, 募集6.1435億元。 廣發證券充分發掘其企業價值,在企業盈利模式闡述上,突出了企業專于主營、穩健經營的特性。 特色及優勢:在機械設備、醫藥化工、金屬非金屬及醫藥生物等行業有較多的積累;有一整套按專業化分工的部門架構及分佈于全國15座城市的投行辦公網點;投行部內設研究機構,強調注重宏觀經濟及行業的趨勢分析。 創業板企業數量及特點:較為明確的有20~30家,行業分佈廣泛。 目前的客戶群裡以滿足內需、科技創新、輕資產的企業居多,如連鎖零售、軟體服務等。 對話廣發證券投行業務綜合管理部總經理蔡鐵征 《創業家》:廣發投行部目前為創業板的推出做了哪些準備? 蔡鐵征:我們是準備得比較充分,但是我不敢說第一批出來我們的佔有率會特別高,或者確保我們一定最早能出來。 現在大家處於一個試的過程中,還沒琢磨出一個經驗,比如投資者的偏好是怎麼樣的、兩個不同的發審委分別怎麼看待中小板跟創業板的區別。 我們強調「用投資的眼光做投行」,所以既要「選股」也要「選時」,我們先把好的企業找回來放在一個池子裡面,跟它互相瞭解得比較深入了,然後再給它出主意,覺得它可能往那邊上比較合適。 如果企業同意的話,就定下來這麼做,達成這種關係現在有二三十家。 現在大家很多時候在關心說,一開始上的是哪些公司?然後是誰保薦的?這個事情以後會從重要變得不重要,就跟10年前,基金管理公司開閘一樣。 今天你去評價基金公司的時候,大家一定是說那個基金公司,或者那檔基金長期回報高,他是看這個的。 創業板我們覺得也是一樣的,當它從一個新鮮事物變成一個正常事物了,然後大家就看到底哪個公司給投資者創造回報高。 然後他會記得這個是誰保薦的,關鍵是在這個地方。 《創業家》:廣發儲備的創業板企業的共性和特點是什麼? 蔡鐵征:我覺得我們滿足內需的多一點,產品主要靠出口很少,「新奇特」的也少。 特別新的我們不想做,因為我們一直就是「研究加五步,操作減一步」來做。 比如現在能夠接受的東西是100步,但是我做研究的時候,要想這個過程肯定需要105步,稍微提高一點。 市場邊界的地方、大家有可能接受的東西我們就會做研究。 但實際上操作的時候,我是比市場邊界要少走一步,因為這樣要保險一點。 畢竟我們還不是特別大,如果有一個失敗的案例影響會很大,其他的客戶心裡面可能打鼓了。 所以我們寧可保守一點,讓客戶心裡更安全一點。 創業板和中小板最不同的一點是,有了資本的支援,中小板企業可能是加法式的成長,創業板則是乘法式的增長。 比如我開一家傳統酒店,它原來說有一棟大樓1000個客房,它拿了錢後可以擴建一個新樓,也許增加500個客房,這是有限數位,就算每天100%的入住率,它的收入都有一個頂。 但如果是經濟連鎖酒店又不一樣了,首先它不會傾向于買樓,它會用租賃的方式去解決,有了資本它就可以複製它的模式。 這樣的商業模式就可能出現乘法式的增長。 假如是前一種,我可能要把它放到中小板或者主機板,但是後一種肯定上創業板會好一些,對應的這類企業風險也大一些。 《創業家》:廣發證券未來看好哪些行業? 蔡鐵征:我們每年都會有一個專門研究的報告,像新能源的話,我們是在三年前,就是前年的報告裡面就在關注了。 一些新的商業模式,我們在前年、去年的時候也在關注了。 還有一些可能是我們以前關注的,現在已經不把它作為重點了,比如說資源類的。 在消費裡有兩個因素,一是原來國內消費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增長的速度不如GDP的增速,占比比其他國家低10~20個百分點,所以這個未來居民消費占收入比會加速增長。 第二,居民收入結構會變,我們覺得收入較低的人群,今後的收入增速會高於現在收入較高的人群,也就是中產階級以及農村人口收入增長較快。 所以面向大眾的消費行業,受益于居民收入占GDP比重的提高,同時還受益于收入結構改善,這樣的行業和企業我們會特別地高看一眼,像連鎖零售、餐飲行業等。 招商證券:尋找模式獨特和高複製性的企業 業務排名:截至2008年12月31日,招商證券保薦發行的中小企業板IPO專案達11家,排名行業第5位。 保薦代表人人數為44人,行業排名第5位。 團隊介紹: 謝繼軍:投行部董事總經理 杜輝明:執行董事,負責深圳、山東、山西 于明禮、吳喻慧、王炳全:負責北京、天津 章睿、宗長玉、李黎明、楊梧林:負責上海、浙江、江蘇、河南、湖南 江榮華、龍曦、王欣磊、胡偉業、朱權煉:負責福建、 廣東、深圳、陝西、湖北 經典保薦承銷案例及原因:全聚德:2007年,全聚德首發專案成為首家在A股上市的餐飲連鎖企業,並在上市後受到市場的高度認可,為新經濟模式企業的發行上市提供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特色及優勢:建立起研究員從專案承攬、立項開始直至最終發行全程參與投資銀行專案的機制,對於投資銀行人員充分挖掘企業的投資亮點、機構投資者充分認同企業投資價值起到了重要作用。 創業板企業數量及特點:沒有明確區分中小板塊和創業板的儲備企業上百家,關注企業模式的獨特之處和可複製性,對專案的風險性考量比較高。 對話招商證券投行部董事總經理謝繼軍 《創業家》:招商投行部目前為創業板的推出做了哪些準備? 謝繼軍:我們沒有明確區分企業上中小板還是創業板,一共儲備的有上百家。 這些企業沒有一個是淨利潤少於3000萬元的。 從財務指標來說,兩邊都符合,但是從盈利模式來講,肯定有一些更適合創業板,有的更適合中小板,但是我們也要看將來創業板具體是怎麼定位,現在說的都是一些概念性的東西,慢慢才會固化,大家才清楚企業裡面哪些更適合上中小板, 哪些更適合上創業板。 我們在為創業板準備專案的時候,除了看重它的成長性,也特別看重風險控制,對於專案品質的要求比較高。 別的券商當寶貝的,可能我們內部輔導就沒通過。 我們否定企業,絕大多數是因為法律風險,或者管理層的道德風險。 《創業家》:招商證券儲備的創業板專案有什麼共性和特點? 謝繼軍:我們儲備的企業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成長性很好,而且它們的行業在主機板裡幾乎找不到,很多都是市場上還沒有的。 比如中航健身會,它是服務業,之前還沒有健身所上市;另外它成長性好, 而且商業模式容易複製,具備了一個快速增長的可能性;而且它比別人強的一點是客戶忠誠度高,市場佔有率高。 高科技方面的,比如西安聯合資訊,做資訊管理和自動化控制的。 我們還有一些商業模式創新的,北京還有一個做鐵塔設備的,利潤能做到六千萬。 別人只能做一方面,它可以整合資源做全套,它的這種能力比所有人都強,這就是它的商業模式。 還有廈門的35互聯,是目前市場佔有率19.5%的第一大企業郵局和功能變數名稱註冊商。 深圳世聯地產,在一手房的銷售代理市場遙遙領先對手,它可能上中小板。 《創業家》:招商證券近期看好哪些行業,什麼樣的企業更適合上創業板? 謝繼軍:我們青睞的行業,一個是現代服務業,另一個是大眾消費品,直接面對終端客戶。 我們有一個專案是星期六鞋業,已經過會了,旗下有六七個品牌。 但它不一定適合上創業板。 它成立的時間太長了,我覺得還是上中小板比較合適,當然也有成長性。 還有一個快速增長的行業是連鎖速食,比如真功夫,不過目前我們手頭還沒有一個好的客戶。 但它們的問題在於,這類企業仍然需要時間去證明。 因為之前也有過類似的企業,比如說榮華燒雞,在上海設立的,跟肯德基對著幹,但後來失敗了。 真功夫現在做得不錯,但是不敢肯定它未來不會出現什麼紕漏,這類企業只要有一次食品安全問題就垮掉了。 味千拉麵做得很好,但它不在國內上,我相信這個行業還是會產生一些比較大的企業。 這樣的企業如果上市,那肯定是創業板,因為這類企業在中國沒有一個是百年老店,都是成立時間才三五年。 要上市的話,它需要有一定的市場影響力,利潤三四千萬,店面差不多上百家。 如果成立已經十多年的企業,我認為還是上中小板比較好。 《創業家》:國外很多的創業板都失敗了,你們覺得中國創業板的發展會如何? 謝繼軍:一定會成功,因為創業板本身的一個定位就是鼓勵全民創業,中國人又是個喜歡創業、有夢想的民族,必然會產生許多企業來上市,這是一個基礎。 歐洲搞創業板不成功,民族性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歐洲人喜歡享受生活,不喜歡創業,所以它的創業板很難成功。 但美國納斯達克就成功了,中國人和美國人很像,都是有夢想的民族,都是很喜歡折騰的民族。 相比這一點,其他因素都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