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貸楊一夫:創業初期很興奮感覺叫CEO很牛逼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創業
人人
初期
楊一夫
人人貸是中國最成功互聯網金融公司之一,前段時間剛剛融資1.3億美金,成為歷史上最大互聯網金融融資案例。 人人貸創始人楊一夫是黑馬大師兄,他在5月9日,武漢光谷TMT黑馬大賽決賽現場分享了自己的互聯網金融創業史。 以下為楊一夫口述:互聯網金融最近很熱,我們的確在去年年底的時候拿到了一筆比較大額的融資,1.3億美金。 因為互聯網金融目前比較熱,我們又正好站在風口上被吹起來了,但離成功還很遠。 我講一些創業過程中的故事和對創業的理解和體會,創業三兩式。 創業者內心認為自己很牛融資完了之後很多媒體和朋友問我們說,你們的優勢到底在哪裡? 憑什麼那麼值錢? 最早的時候我們三個人是學金融出身的,不安分,也確實是想做一些事情,創業者基本上內心裡面還是會傾向于認為自己是一個很牛的人,在認為自己牛的前提下就確實想做點事,這種情況下肯定想做自己擅長的事,就根據自己的學術背景做一些思考 ,但是發現傳統的金融行業裡面沒有什麼太多的創業機會。 比如你去做銀行和保險公司都沒有機會,我們基本上就開始關注一些創新的類金融服務的行業。 當時就看到了一個行業在美國的個人金融服務已經非常完善的市場,依然有生存的空間,如果把這個模式拿到中國來,進行一些改良,在中國個人金融服務非常匱乏的市場上可能會有很好的前景。 但當時確實沒有想得那麼完善,只是覺得很多其他的需求已經在被互聯網不斷滿足了,比如購物需求,社交需求,諮詢獲取需求,聽音樂的需求等等一系列其他的需求。 可能很長一段時間,一些年輕人沒有掌握更多的財富,也沒有接受個人金融服務的需求,所以互聯網金融還沒有進入到金融行業。 但是,如果有一天有這樣一些機會,他們開始掌握了更多財富,他們成為了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有了個人金融服務需求的時候,互聯網的理念和技術會跟這個行業結合。 開始創業抱著這樣的想法我們就開始做了人人貸公司,2307A是我們第一間辦公室的門牌號,一間辦公室隔成兩半,我們用了一半。 一開始就是我們三個人,115平米左右室。 當時很興奮,租了一個辦公室,感到自己可以叫成CEO或者是總經理,覺得很牛,具體做什麼事沒有想那麼明白,網站也開始去做了,三個人也沒有什麼事,當時主要是對接技術方面的產品調整,當時就帶著僅有的一兩個員工去街上發發傳單, 跟親朋好友去做電子版的問卷,調查一下說做這個事到底有沒有人認,後來印象裡收了不到200份問卷回來了,其中有一個問題是願不願意通過互聯網把錢借給一個陌生人,只有三到四個人回答說我願意。 當時我們特別興奮,反倒沒有覺得擔心,原因是所有人都接受了,結果還沒有成功的商業模式出來,這個想法其實是有問題的。 但是反倒是所有人都不認可的一個想法,沒有商業模式出來,我覺得那很正常,不妨礙這個想法有可能將來變成一個偉大的想法。 到現在為止這個想法雖然離偉大很遠,但是至少不再瘋狂了,不再不可理喻了,我們已經做到這一點,讓我們挺開心。 創業中的那些變化和波折我們一切的創業故事從一個還帶著英文字母的小辦公室裡開始。 我們後來做了一些勳章,我們的辦公室一直在變,也搬來搬去,後來有大概五六個員工,還有2307A的勳章,我們每搬到一個地方會做一個勳章。 做完問卷之後回來很興奮,興奮了之後還得接著做,網站的需求一直在變,我們當時的想法是6月份就能夠上線,每次做完之後覺得這裡不滿意,那裡不滿意,產品這裡不好,產品結構要調,模式要換,一直在換,我們甚至三個人經常有激烈的討論, 也有分歧,有不同的看法,包括一個顏色的調整,一個字,一句話怎麼說,一個說明和説明到底怎麼讓大家明白,做了很多很多調整,比我們想的大概晚了三個多月,到了十月份才上線。 上線之後我們三個人坐在一起開了一個會,覺得不能再這麼討論下去了,再這麼下去一輩子網站都上不了線,帶著一堆我們不滿意的東西上線了,我們覺得很多東西要交給市場去檢驗,如果沒有市場的檢驗就不知道該往什麼方向調整, 關起門來想也可能是脫節的,也帶著很多不滿意把網站生推上去,咬牙推。 上線之後很快我們發現產品是有問題的,我們知道在國外尤其是像美國征信體系很完善,而且商業化程度很高,平臺本身做得工作很輕,因為可以從協力廠商直接購買信用審核的結果,自己去做一些簡單的驗證核實和修正資料的工具, 不用向使用者搜集信用審核的資料,也不用做更多貸後管理的工作,我們覺得可以拷貝過來,我們後來發現在中國並不可行,中國信用資訊的碎片化很嚴重,很多信用資訊在分部分運用行政手段管理,這樣的情況讓我們覺得非常鬱悶。 很多想拿的東西拿不到,拿到之後還不知道真假,通過各種辦法我們去快速佔領市場是有問題,基本上我們上線兩個月之後就開始嘗試通過線下的方式服務使用者,通過線下的方式獲取信用審核資料,我們做這個調整還是比較快和及時的, 我們沒有去特別執迷自己最初的想法,你該變的時候還是得變,如果是一條路走到黑有時候也不是辦法。 兩個月之後我們就做了一個很大的調整,到目前看起來還是一個很對的調整。 創業如何找人才? 模式也調整了,網站也上線了,就出來一堆活,怎麼辦呢,有活肯定先自己幹,幹著就發現不夠了,就去找人幹。 一開始就只能是有什麼人找什麼人。 作為一個小公司沒有知名度,當時也沒有估值,找人其實是一個挺不好幹的一件事,所以就費了很多勁,專殺熟,最後不行就從身邊的熟人開始說,既然你覺得這件事情你能幹成,不要有心裡負擔說怕你找來熟人之後耽誤他的前程, 他只要過來跟你幹就可能是最終讓雙方都受益的事情。 不要有心理負擔,你內心一定要認為創業是能成的。 我們那個時候很大的精力都是放在找人,每天工作完了之後都會想著是不是要再找一個合適的人,再去聊聊天,或者是約著週末去吃飯,有什麼人用什麼人,到時候萬一缺什麼人就去找合適的人,碰到合適的人就去死嗑。 那個時候每天晚上都是打電話,出來吃飯,只要這個人願意出來跟你吃飯,不是那麼煩你,三四個月基本上沒有磨不下來的人。 只要是拿出最狠的秘技出來,一定可以把合適的人招到手,這是沒有問題的。 從身邊人和熟人做起,死嗑,下血本。 人找到之後一定要讓大家都有參與感,形成團隊,不要還是你一個人去做事情,這個時候你有團隊了,你要能夠背靠團隊,能夠把你的後背亮給團隊,用正面迎擊敵人,這個時候要用群體智慧,這個時候我們面臨一個決策是到底應該往那一條路上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