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導讀: 越來越多的品牌會提及利用社會化媒體進行行銷活動或營造品牌形象,社會化行銷、社會化品牌等熱詞的出現會讓很容易讓人有一種錯覺這是省錢陣勢大的好事。 是否真的如此譯
導讀:越來越多的品牌會提及利用社會化媒體進行行銷活動或營造品牌形象,「社會化行銷」、「社會化品牌」等熱詞的出現會讓很容易讓人有一種錯覺——這是省錢陣勢大的好事。 是否真的如此譯者不敢妄下定斷,但是濫言道,「勿忘初心」,瞭解一下受眾心理(社群)以及行銷的基底(平臺)回溯一下本源的同時瞻望一下發展趨勢總是一件好事。
上個星期我們發佈了我們關於《社會化品牌和未來的行銷》系列的 第一篇文章 ,提到「最成功的品牌們不僅僅預測未來,他們還以自己的方式定義未來。 」
今天我們繼續發表該系列的第二篇,探索在你所關心的人們之間構建社會化行銷活動的重要性,而不拘泥于關於各平臺特定的技術特質。
1、驅動社交網路的動機
大部分的人訪問社交網站是為了與其他人聯繫:為了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繫、與同事同行分享事物,甚至是為了結識有共同愛好和需要的人。
因此,大部分人最終都把社交媒體作為一個工具,為了這個目的而社交互動。
當然,很多時候技術在這些關係中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比如,Instagram的濾鏡,或者一鍵分享到所有社交平臺,這些都是我們社交網路體驗的重要構成。
但是,人們相連是因為這些元素能提供個人的、社交的好處,而不是因為功能本身。
至關重要的是,如果那些社交好處消失了——如果我們想要聯繫的人不存在了,或者是如果我們的社交圈子發生了變化——那麼這些平臺就迅速失去了他們的價值。
我們已經看到太多這樣的例子了——國外的如Second Life、MySpace和Friendster,國內的如飯否和開心網等,都是因為它們使用者的遷移而式微,並非敗在技術層面。
2、單一服務的使用者群
不幸的是,當使用者離開現有的大的平臺——就像他們經常這麼做一樣——行銷者很快就失敗了。
他們之前所做的投資,針對該平臺構建的大使用者群開始停止實質意義的回報,因為那些使用者正如往常一樣「不可轉化」(有多少品牌沒有花錢就成功地把整個Second Life的使用者群導入Facebook呢? )
最終,行銷者不能依賴于在特定的平臺裡吸引關注,而是找到一條可迅速適應于所有平臺的路子去管理他們的社會化媒體活動。
3、從平臺到社群
竅門是不要把社交媒體當作一個媒體,而是關注那些激發人們社交動作的動機和行為。
未來的頂尖品牌將會花時間去瞭解如何通過不同的設置和內容去給同樣的人群傳遞價值,而非像現在這樣在最熱的平臺上吸引注意力。
品牌將專注于培育活躍的社群,他們會一直關注品牌並和品牌互動,只要時間和地點容許。
批判性地來說,品牌將會使用新的平臺去提供附加值——不僅僅是作為另一個新的工具去騷擾人們。
4、從吸引眼球到扣動心弦
構建「遷徙的」社群的秘密是理解人們想要什麼,人們需要什麼,然後抓住每個機會去建立互動的聯繫。.
我們要搞明白是什麼把社群聚到了一塊兒,把我們的行銷策略與他們的興趣愛好、所分享的東西關聯起來,而不僅僅是圍繞著技術上的功能和平臺。
綜上所述,我們需要抓住每個機會給使用者的生活提供附加值——這是一個我們將在這個社會化品牌系列中有更深入探討的話題。
譯者後記:
想起前些日子看到了@JamoWoo 的專欄文章《忘記社會化行銷》,其中提到社會化行銷代理商興起的行業前景預測,譯罷此文又會疑問這必然地社會發展趨勢真的會影響行銷及其關聯線業有多大? 從本文的觀點來看,這是前所未有地接近消費者的時代,需要前所未有細緻地揣測消費者心理並基於此進行行銷。 這究竟是一盤多大的棋?
題圖: socialdirectstudio
原文連結: weare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