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新股破發現象誰接創業板最後一棒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創業板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8時44分報導,5月20日,創業板4只新股上市,其中兩只開盤就「破發」,以85元創下創業板歷史第三高的奧克股份,上市首日收盤跌幅高達9.91%。 充滿了高成長、高市盈率和超募的創業板,如今破發連連。 最新一期《新世紀週刊》推出文章——《創業板:誰接最後一棒》。 中央台記者柴華對話《新世紀週刊》證券新聞部主任李箐。 柴華:截至20日,開市半年多的創業板已經擁有82家上市公司了,而目前已經處於「破發」狀態的就有35家,占到了全部創業板公司的四成以上。 都說創業板市場扭曲了,究竟是誰在扭曲這個市場? 李箐:創業板大規模破發現象,主要問題是在公開發行時,公開詢價定價過高。 定價過高原因是一方面業績確實是非常好,從長遠看,大家覺得他是一個很好的公司;同時大家認為它盤子比較小,有大量的私募基金進去,私募基金當然是追求絕對收益的,可以進風險比較高的創業板投資。 同時還有公募基金,公募基金去年都沒有進,到今年一季度以後公募基金大量投入。 據採訪情況瞭解,公募資金進入主要是因為創業板盤子太小,容易操作,在600多隻開放基金有71個基金158次配製創業板,其中前十大股東有八個基金。 為什麼我們認為破發是應該的,而且肯定未來還會進一步往下回歸本位,就是不該進市場的機構在進行炒作。 柴華:創業板從發行開始就一直表現出天價、高市盈率、過度超募等現象。 都說創業板公司高成長,但一季度過後,一些公司立刻變了臉,光環不再。 對於創業板的發行改革,監管層面怎麼考慮呢? 李箐:很多業內人士建議,應該引入定價發行,股價發行的方式,對創業板和中小板的發行人提供其他上市機制的選擇空間,不要像現在這樣達到發行批文以後就必須詢價、掛牌,可以分批次的根據企業的自身需求和市場現實情況來融資, 這樣報價也會比較合理,超募現象會得到大的改善。 但是這個問題,通過制度上的設計都是比較細節或者技術化的,本質問題還是在發行過高或者是超募,在於新股發行結構受控制的問題,必然造成市場供求不平衡,必然價格就會被炒上去。 柴華:目前來看,創業板的定位是不是到了需要修正的時候了,應該如何修正呢? 李箐:我們仔細看創業板的上市標準,包括多少年盈利,看上去標準比主機板低很多,但真正把已經上市的公司拿來看一下,會發現已經上市的創業板公司往往都是在主機板上都夠標準的。 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就失去了創業板設立的意義,真正需要創業的一些中小公司反而沒有機會。 所以從監管角度來看應該儘快從現在的核准制過渡到註冊制,由市場決定發行情況,發行的市盈率,發行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