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最貴股湯臣倍健風光背後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創業板
股湯臣倍健
點擊查看最新行情 昨日深交所創業板迎來「天價」第一股湯臣倍健(300146),110元的發行價不僅刷新了創業板誕生至今的發行價紀錄,也成為僅次於中小板海普瑞148元的超貴IPO。 在極度撩撥了一番市場神經之後,湯臣倍健收于146.78元,上漲33.44%。 事實上,作為國內「膳食營養補充劑第一股」,湯臣倍健的好勢頭顯然得益於今年以來無比紅火的行業背景———氨基酸產品瑞年、保健茶碧生源相繼登陸港股,美國最大草本和維生素產品製造商NBTY並購中山奧德美, 光明食品集團有望以25億到30億美元的鉅資控股全球保健品行業老大美國健安喜G NC。 「預計到2012年非直銷領域保健品可達160億規模,年均增幅30%。 」南都記者獨家連線湯臣倍健董事長梁允超時其表示,儘管作為非直銷領域營養補充劑第一品牌,其必須直面的現實是,今年的保健品市場中直銷品牌仍可占80%左右「但最新的《2010年全球營養補充劑報告》顯示, 在美國本土直銷品牌僅占18%,相信這也給中國非直銷領域保健品帶來相當大的想像空間。 」 機構最高報價達140元 儘管對於湯臣倍健的定價,長江證券、國元證券、東海證券等給出了70元至90元的區間,但顯然有更多更積極的意見。 記者瞭解到,這樣天價的IPO其實不過是多家基金報價的中位數,參與詢價的206家機構中報價超過100元的有132家,其中易方達基金給出了140元的最高價,華夏藍籌核心等提交的價格不低於130元, 嘉實穩健等10多隻基金則在120-130元之間。 正是由於如此火爆的場面,湯臣倍健募集資金從原計劃的不到3億一舉變為15億。 雖然不斷有業內人士將湯臣倍健與「IPO第一高價股」海普瑞進行對比,警告其如後者一樣,5月上市首日股價一度攀升至188元,較發行價上漲27%,但從第三天開始就迅速跌停,開始「擠出泡沫」的漫漫長路。 但在申萬、興業、南京證券等多家券商研究員看來,湯臣倍健的誘惑力在其「高成長性」,2007-2009年實現收入複合增長75%,淨利潤複合增長107%,且銷售網路囊括240家轉銷商、超9000個終端, 在國內保健品行業新的機遇面前,這樣的龍頭無疑將是率先受益者。 「和涪陵榨菜等不同,湯臣倍健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仍取得了遠高於行業的增速,預計今年市場份額將達15%-20%,這樣的估值顯然有所支撐。 」 正是在各路資金的熱捧之下,相關保健品概念股集體上揚。 與其業務相似的交大昂立週一大漲5.85%,週二強勢漲停,昨日在上證微跌的背景下仍然小漲1.96%,保健酒行業龍頭海南椰島近三日也累計上漲超過5%。 投資1億擴展終端至2萬個 「湯臣倍健已面臨產能不足,今年上半年片劑、軟膠囊和硬膠囊的產能利用率超過了100%,甚至安排了外協加工。 募集資金顯然可解決產能瓶頸,至少滿足未來三年業務增長的需要。 」方正證券分析稱。 據記者瞭解,15億募資可為湯臣倍健的原料高進口比率提供一定支撐。 湯臣倍健董事總經理湯暉表示,其目前數十種主要原料輔料進口自紐西蘭、挪威、德國、美國、法國、日本、泰國等國,截至今年6月,原料進口比率高達54.06%,居於行業最高水準。 同時,為了更好實現精選原料,還將在全球範圍內建立原料專屬供應基地。 梁允超坦言,進口最優質的原料也意味著成本的上升和利潤空間的壓縮。 而為了保持這樣的產品優勢,資金顯然必不可少。 此外,行銷網路建設同樣也是湯臣倍健的發展重點。 據梁允超介紹,在2006年簽約奧運冠軍劉璿啟動體育行銷後,湯臣倍健擁有9000多個零售終端,去年零售額突破10億元,但由於此前定位為強勢管道型品牌,在大眾中並不太為人熟知。 今年則由姚明作為形象代言人,希望未來三年完成從管道銷售「隱形冠軍」向大眾知名品牌的跨越,從品牌對管道的依賴轉變為消費者對品牌的依賴。 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其管道深耕的大幕也隨之拉開,計畫未來三年投入1.23億,將傳統終端擴展到2萬個,同時將具備消費者體驗功能的湯臣倍健營養中心從目前的164家擴展到6 0 0余 家 。 「2007年底我們就制定了2008-2012年的5年指標,過去3年完全按計劃發展,募資暫時不會對拓展計畫帶來太多改變。 」 保健品直銷品牌仍占八成 「無論對於營養健康意識不斷提升的國人,還是對於方興未艾的膳食營養補充劑市場,湯臣倍健的上市都將帶來巨大的‘蝴蝶效應’,意味著這一市場走入正規軍運作時代。 」廣東省營養學會副理事長羅海吉表示,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膳食營養補充劑行業將爆發,因此該產業近來才出現井噴之勢。 儘管資料顯示,今年湯臣倍健的終端零售額將超過17億,湯暉此前也表示,未來三年這一數位將突破50億。 但相對於國內直銷領域的保健品而言,其仍然是個「小兄弟」。 據梁允超介紹,1990年代中國保健品行業曾走向巔峰,但由於不少企業僅將其視為「好賺的生意」一擁而上,市場充斥著誇大宣傳,企業運營多是涸澤而漁,以至於一度引發消費者信任危機。 直至1998年安利紐崔萊將膳食營養補充觀念帶入中國,才真正培育了這一市場。 南都記者瞭解到,去年安利200億、完美78億、無限極45億、如新10億的銷售額中,保健品均超過一半,康寶萊13億的銷售則基本全部為保健品,粗略估算,僅僅五大家的保健品銷售就超過200億。 「行業資料顯示,2008年直銷在保健品中銷售占比接近90%,今年估計還會在80%左右。 」 梁允超告訴南都記者,非直銷領域從2003-2007年,市場規模年均增速達77.80%,2008年已達60億元,按中國保健協會市場工委預測,到2012年該領域市場規模將超過160億元。 尤其在今年,似乎是一種巧合,傳統營養補充劑行業發生洗牌式巨變。 瑞年、碧生源、合生元相繼在香港上市,益生康健也計畫年內登陸納斯達克,N BTY收購了中山奧德美,並再投資5000萬美元籌建18萬平方米的廠房與研發中心。 2006年進入中國,後與代理商合同解除又退出的健安喜如今可能被光明買下,再度展開對華攻勢。 「傳統保健品經營中清一色都是國內企業,如今巨頭挨個進入,對做大蛋糕和保持市場健康穩定是相當積極的因素。 」 「直銷模式面對的多是經營者,沒有明顯消費者群體特徵,且整體價格高於非直銷產品10%左右,二者在產品管道上暫時區隔較明顯。 」世界華人直銷促進會秘書長禹露告訴記者,兩種模式重合的地方難免會有直接市場交鋒,但目前尚不明顯。 「3-5年之內,在中國非直銷肯定還是無法與直銷抗衡。 直銷相當長時間內對非直銷有促進作用,而非直銷的增速顯然快過直銷。 」梁允超表示,《2010年全球營養補充劑報告》顯示,美國本土直銷品牌僅占18%,國內的整體格局未來勢必會有所改變,「未來的空間讓我們充滿期待」。 南都記者 呂靜蓮 實習生 張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