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介紹區域醫療資訊系統建設和大資料分析技術的發展,並總結出健康雲上的大資料分析面臨的特殊挑戰和提出初步解決方案。
一、健康雲的興起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和現代科技的日益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重點關注自身健康。 在滿足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需求之外,規律的健身休閒活動、年度體檢、健康飲食已經成為越來越普遍的想像。 與此同時,隨著國家新醫改政策的頒佈和實施,與健康直接相關的醫療行業也正在迅猛發展。 這裡重點介紹一下我國醫療行業IT解決方案市場呈現的發展趨勢:
1、 漸增的多樣醫療資料來源:醫療資料的生成和採集已經不再僅局限于醫院這個單一環境。 它還可以來自于體檢中心、社區/鄉鎮衛生院、私人診所、實驗室檢驗中心、急救中心、家庭,隨著物聯網(IoT, Internet of Things)相關技術的發展,我們甚至可以說:個人醫療資料可以采自于任何適合的地方。
2、 醫療資料的高度集中化:區域醫療資訊系統(RHIS,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將逐步取代現有的基於醫院的資訊系統。 並且,它將更廣泛的覆蓋一個特定區域內的所有醫院、社區、急救中心、體檢中心、實驗室檢驗中心、社會保險機構等。 居民個人來自各個資料來源的全週期醫療資料將集中保存在統一的區域資料中心中。 醫療資料將不再只是某家醫院獨享的資源,而是與整個區域中的所有醫療機構共用,甚至可以與更上層的大區域級、國家級資訊系統進行資料交換。
3、 從醫療資訊系統到醫療資訊服務:區域醫療資訊系統的逐步建立將使先進的醫療資訊服務的設計和開發變得更加便捷。 例如:流行病分析、公共衛生事件預測、臨床決策支援、慢性病管理、個人化的健康照護計畫、日常衛生保健管理等。 其原因是因為這些資訊服務必須建立在資料集中化的基礎上。 這些服務的受眾群體將是整個社會。
正是如上所述的發展趨勢使得「健康雲(Healthcare Cloud)」的建立才會成為可能。 試想一下: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通過手機統一查詢在不同醫院的就診記錄、生化檢驗結果、處方和收費清單;慢性病患者在家中可以自測血壓、血糖等指標並通過無線網路上傳到區域醫療資料中心, 醫生也可以遠端分析患者自測資料判斷其病情發展;大量的知識和規則從海量資料中自動提取出來,並用來協助社區及基層衛生機構的初級醫生對患者作出準確的診斷和用藥決策;各個社區居民的醫療資料將會自動匯總,並進行統計分析, 用以進行流行病、慢性病的自動篩查、趨勢分析和爆發預警,為公共衛生機構制定防治干預計畫和行動提供有力的依據和參考;患者的症狀、生命體征、檢驗檢測結果、醫療影像、診斷、處方、醫囑、手術、 住院和帳單等全週期資料將會進行全方位的跟蹤和分析,為新藥開發、新治療方案的設計提供支援。 上述這些事例都將是我們通過健康雲可以逐步實現的。
當然,健康雲不是一天就可以建成的,這將是個階段性的工程。 除了國家政策和地方支援等週邊因素之外,雲計算和大資料技術將會起決定性作用。 從構建底層雲基礎架構、雲存儲方案,到中層的雲計算平臺,最後到上層的雲應用服務設計和開發,至少需要3~5年的長期規劃。 其中,大資料分析部分更是縱向貫穿于雲基礎架構、雲平臺和雲服務三層,需要整體設計和逐步實施。 基於現有技術和需求,在本文中,我們暫且把健康雲簡化定義為:基於區域醫療資訊系統的醫療資訊服務,並重點關注1~3年的市場需求。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