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雲計算
雲主機
運營商
華雲資料
分散式存儲
A輪融資金額達數千萬人民幣,B輪融資獲得SIG、英特爾投資的5000萬美元的華雲資料,其創新模式是「傳統IDC轉雲和對軟體公司進行雲化」。 作為國內雲計算產業的一股力量,IDC雲化的代表,CSDN雲計算曾對華雲資料發展路徑、技術手段、產業觀點做過深入報導。 也正是從華雲資料企業高管,這些數十年的IDC老兵身上,我們可以觀察到國內IDC產業的正在發生的劇烈變化。
華雲資料副總裁 曹潔
還記得華雲資料架構與資源部副總裁郭曉談到華雲當年(2010年)轉型時,提到「整個IDC圈只有不到15%的毛利」。 而今這一數位還在下降。 2015年1月,第九屆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上,華雲資料副總裁曹潔說:「IDC現在是白菜價,成本非常高,毛利非常少。 如果2014年業務增長低於40%,那很容易在這場變革中被淘汰。 」
IDC雲化才有出路
市場還是很大。 但高速成長時間視窗卻已不再對單純的IDC(資源型傳統的託管、主機業務)開放,而是轉向雲計算服務。
雲計算來了,資源不在是IDC唯一制勝的法寶。
機房不再是瓶頸。 中國已經擁有400萬平方米的機房,數百萬個機櫃,1000萬個物理主機託管產能。
頻寬不再是瓶頸。 內容和應用正在快速轉向雲計算,雲計算將使得服務和應用直接調用網路、計算和存儲資源。
根本原因是什麼? 雲化從根本上降低了機房總體使用成本。 雲計算保守按30倍複用,1個機櫃雲計算服務能力可以替代傳統IDC30個機櫃300台物理主機。 IDC託管單機櫃年收入10萬,同樣客戶群雲計算單機櫃收入可達到100萬。 除此以外,雲計算服務交付和維護的自動化水準遠高於傳統物理主機託管,通過Web即時交付方便客戶和運營者。 種種優勢下,雲計算趨勢已經形成。
但運營商向雲計算轉型,難度同樣很大。 一方面,IDC老闆們比較缺乏雲計算專業知識,雲計算運營也比IDC運營更加複雜;另一方面,相當於在於左手打右手,因為雲計算對運營商而言意味著大幅降低單位產品的收入值。 「迷茫和困惑已經成為2014IDC圈子的共同感受。 」
在曹潔看來:「面對走的快的同行、部分硬體廠商、系統集成商、大型互聯網企業的競爭,增長低於40%的IDC企業將面臨市場無情淘汰的命運。 多數IDC運營商已經錯過了時間視窗,洪水猛獸已經來臨。 中國每年60萬億元的GDP,IDC和雲計算是支撐這60萬億元產值的資訊化基礎設施。 現在IDC市場份額現在約300多億,國際上看,僅占10%。 隨著資訊化規模的快速發展,只有實現IDC雲化,才能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按照現有的IDC機房規模估算,雲化後的雲計算中心雲主機的年產值可達5000億元,是目前IDC年產值的17倍。 預計這樣的進程將在5年內完成。 」
如何實現與雲計算服務商的共贏
IDC本身轉型為雲計算服務提供者是一條出路。 但另一條出路顯然市場更大,與雲計算服務提供者合作。 但問題是:IDC方是否會喪失主控權? 曹潔認為:「不會。 我一直強調的是,你只要將自己該做的做好,你做的事情別人做不好,這個市場就肯定是你的。 舉個例子,可口可樂和沃爾瑪誰能吃了誰? 只有當你做的足夠好,有志向拓展到其他技術市場,才會有直接競爭。 」
在他看來:雲計算本身還在1.0時代,各家都有不同問題。 頻頻出現的雲服務商宕機的本質都是穩定的問題,尤其很多問題都是因為IDC資源方面缺乏嚴密流程所造成的。 對比二者的技術方向:
雲計算,成本和服務優化:雲計算系統硬體的成本優化,以及在架構和佈局上優化成本。 雲計算系統在性能系統和功能上優化,運維保障上優化。
IDC,成本和服務優化:降低機房、電力、頻寬、IP位址、運維、市場行銷和管理成本。 通過軟體定義IDC,強化IDC運營自動化措施,實現服務優化。
當IDC實現雲化後,通過Web即時交付,實現雲服務的交付和維護的自動化水準,並在內部形成與雲計算服務提供者配套的支援機制體系,就能更好實現與雙方的的對接。 這條道路上,華雲資料既是踐行者,也是平臺服務方。 從雲主機控制、分散式存儲、OpenStack調優、線上收費計算、全方位API服務等方面,華雲已經實現了20多個雲計算節點,覆蓋全國各核心互聯網節點的雲化轉型,並針對雲化中的痛點,將IDC流程單元化, 將轉型經驗總結為13種雲化場景的實踐方案。
曹潔對IDC雲化極有信心:「從2012年不到百萬機櫃,到2014年7月份四百萬機櫃,再到現在七百萬機櫃,雲計算推動IDC發展速度驚人。 IaaS和PaaS的融合不可避免,2015年將是拐點。 我們相信IDC雲化將是其中極有前景的業務。 我們自己已經實現這一點,也會説明更多IDC企業打造適合市場區隔需求的特色產品,取得雲計算戰略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