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互聯網APP設計時不光要考慮消費者,還考慮安裝APP的終端,乃至終端所接入的網路 這次微信的信令風暴引發了人們對移動網路容量和性能的關注,引發了人們對互聯網APP與移動網路之間
互聯網APP設計時不光要考慮消費者,還考慮安裝APP的終端,乃至終端所接入的網路
這次微信的信令風暴引發了人們對移動網路容量和性能的關注,引發了人們對互聯網APP與移動網路之間和諧關係的關注。 就像「與環境友好」是我們的準則一樣,互聯網APP在設計時,需要考慮得更多:從對方便使用,擴展到對網路也友好。
通常對方便使用是互聯網APP在設計時的主要訴求,因為擁有獨到的功能、典雅的介面以及良好的使用者體驗,是互聯網APP吸引眼球、抓住使用者的關鍵。 但是隨著APP裝機使用者數量的增加,達到幾千萬甚至上億的級別後,對這些互聯網APP而言,還需要有額外的要求,那就是除了對方便使用外,更需要對網路友好。
所謂對網路友好,就是這些互聯網APP不光考慮消費者,還考慮安裝APP的終端,乃至終端所接入的網路,儘量做到不影響終端使用效果,不影響網路的正常運行。 一個不起眼的參數,一點不起眼的變化,乘以成千上萬的數量,影響是不可小視的。
作為互聯網APP的研發者,尤其是有大量裝機使用者的APP,應該明確自己的責任,從「小而美」的思路轉變到「多而省」上來,多考慮一些其他環節,少佔用一些網路資源。 從現在開始,嘗試瞭解移動網路,嘗試用全域的觀點來設計。
所謂全域觀,就是有產業鏈和生態系統的意識。 通常我們把運營商、網路設備商、終端晶片廠商、終端廠商以及互聯網APP開發商等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看成一個大的生態系統,每一個環節都是生態系統中相互關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自在生態系統內和諧發展,共生共贏,就像地球上動物、 植物、微生物等等一樣。
從生態系統的說法要求可以看出,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都應該有全域的觀念,而不是本位主義,光考慮自己這個環節;不是光考慮自己的發展,也需要考慮整個生態系統的發展。 其實,有些廠商已經這樣做了,比如像愛立信、諾基亞等廠商,就建立了專門的實驗室,來研究互聯網APP以及其對網路側帶來的衝擊。
因此,對網路友好,有全域觀的的互聯網APP該怎麼設計呢?我有以下一些建議:
首先,這樣的APP不會過度的追求某些性能指標,比如訪問延遲。 互聯網APP屬於「泛在業務」,需要與應用伺服器保持緊密聯繫,訪問延遲就是一個關鍵的使用者體驗指標。 但是,為了減少延遲,在現有的處理機制下,意味著終端需要更頻密地發送心跳資訊,也意味著終端續航能力的降低;同時,更頻密地發送心跳資訊也會對網路側帶來壓力,例如產生信令風暴。 因此,對網路友好的APP會在使用者體驗以及終端續航能力和網路性能間尋找平衡,而不是過分強調使用者體驗。
其次,互聯網APP可以把選擇權交給使用者,讓使用者來決定是追求性能優先還是與網路友好。 我覺得可以建立類似「碳排放」的機制,與運營商合作,選擇一個指標,明確告知使用者這樣做,會給網路帶來多少的影響,全部的使用者有多少選擇了與網路友好等等。 很多時候,我們在替使用者選擇,而忽略了使用者自己的意願。 在泛在網的時代,使用者自己應該有足夠的智慧去做決定。
另外,建議互聯網APP開發團隊中應該吸納有豐富網路經驗的人士,從產品設計一開始就考慮與網路友好這個問題。 APP的每個新功能,從設計、開發到測試,都需要考慮對終端和網路的影響,從而實現與整個生態鏈的共贏。
最後,期待互聯網APP開發廠商能強化與產業鏈的溝通,比如定期發佈報告,介紹自己對生態鏈的共贏的看法和舉措,發佈相關APP的產品規劃以及對產業鏈的預期影響,使得產業鏈參與者之間有更多的瞭解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