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大CEO金鑫:從網路職員到創業者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CEO
看見金鑫這個名字,與看見「石磊」、「林森」之類的名字一樣,人總會不由自主地琢磨,他為何要起成這樣。 見面時,簡單的寒暄過後,記者忍不住問: 「金先生五行缺金? 」 金鑫一笑,微微張口,溫和地帶點鼻音,用一種有些粘粘軟軟的音調說: 「是缺錢。 」 2007年,一大批教育機構獲得風險投資,學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學大教育)也在其內。 它以系統有效的個人化教育培訓和輔導模式,獲得了鼎暉創業投資首期千萬美元的資金。 學大教育最早的創業者,有三個人。 一位合作者始終在公司之外,向學大教育提供外界眼光的參考。 而金鑫則是從2002年開始,便與李如彬一起將這公司做到今天。 媒體上能見到的金鑫的頭銜,有學大教育的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等。 但是他更真實的面貌,並非如那諸般頭銜那樣老氣橫秋,他只是一個年輕創業團隊中的一員,一個執著追求自己事業的年輕人。 年輕的概念,或是陽光燦爛、飛揚跳脫,或是血氣方剛、追尋自我,或是「嘴上沒毛,辦事不牢」。 年輕,也意味著沒有資本,光棍一條。 而當歲月逝去,年輕的總要成熟。 塵埃落定,昔日的年輕人,究竟找到了什麼? 雖然學大教育因為獲得風投而一夜間吸引了大眾的注意力,但是對於金鑫,在跨入三十歲門檻的時候,所找到的,當然不會僅僅是一次風投。 創業時代 金鑫是從互聯網行業跳到教育行業的。 1999年、2000年左右,互聯網行業正風起雲湧,大佬輩出,英雄遍地。 光芒萬丈的互聯網偶像們高唱著一個詞: 「創業」,引得全世界的年輕人目眩神馳、熱血沸騰,仿佛腳下就是金光大道,只要踏上去就能走向成功。 是時,年方二十四五的李如彬與金鑫,正在一家互聯網公司上班,一個搞技術,一個搞市場,也在狂熱者之列。 2001年,懷揣一個點子,李如彬率先離職,跳下了海。 金鑫和另一個朋友,沒有立刻離職,而是每人湊了三萬來塊錢,讓李如彬先做做看。 公司選址就在北太平莊路口的一個大廈,租了一個很小的房間,總共擁有十萬塊錢資金。 在李如彬手裡,學大教育完成了最早的雛形: 大學生家教網。 但是,一年左右,公司發展得很困難。 平時,三個合夥人每週都會碰一次面,通報公司的情況,交流看法,商討業務發展方向。 一年下來,三個人的感覺是一致的,公司需要更多的力量來推動。 面對自己舉步維艱的第一個作品,金鑫終於決定,放下其它工作,來幫李如彬。 已經做到那家互聯網公司中層,雖然有點疲倦,但是收入不錯,決定放下的時候,輕輕地就放下了,沒有太多猶豫,也沒有什麼取捨掙扎。 金鑫說,二十來歲的時候,只為做完自己第一個點子,只為給自己的小公司加把勁,而放下別的,可以是很平常很自然的事,仿佛牛奶流入咖啡般順滑。 雖然小公司很困難,但是就好像早已註定的一樣,放下的時候,不需要去想後路,一切都發生得天經地義。 金鑫來到大學生家教網後不久,看到一則消息,北京團市委下屬的大學生服務中心,正在組織一個大學校園巡展,內容是兼職招聘會。 金鑫直接打了個電話過去,告訴對方,說大學生家教網希望當他們的協辦單位。 金鑫也明白,自己手裡可打的牌很少。 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對方憑什麼同意自己來協辦? 但是必須出去找專案。 硬著頭皮,硬撐著場面,金鑫說,大學生家教網可以為對方專門做一個活動頁面,同時提供會務組織服務。 結果卻出乎意料地順利,對方很快同意了,一周時間,此事就定了下來。 大學生家教網在這場遍及北京二十余所高校的巡展中,獲得了一個展臺,還有全場做廣告的機會。 巡展中,大學生家教網還意外地獲得了一家上海的醫藥公司的委託,為它組織了一場招聘會,獲得了3萬塊錢的酬勞。 這是大學生家教網一年來掙到的最大一筆錢。 2002年底之前,大學生家教網同時還做了許多業務,如兼職招聘、人才服務,等等。 但是2002年底,除家教之外,其它業務都停掉了。 至於原因,就是「缺錢」,負責市場的金鑫簡單地說。 是年,互聯網熱潮退去,所有風投基本都不再投網站。 拉不到錢,需要更大投入的人才服務和兼職招聘業務,只得無可奈何地放棄。 而這一年,大學生家教網的主業務,家教這一塊,發展迅猛。 每促成一筆交易,便大概能收入100塊,全年收入超過了100萬元。 崩潰邊緣 2003年,「非典」突然爆發。 原本已經走上良性發展軌道的公司,一下陷入了困境。 所有業務都做不下去了,而日常辦公和技術開發還要繼續,公司帳戶上的錢嘩嘩地外流──雖然本來就不多,但是每天只出不進,即使是大公司也難以為繼。 「肯定會有焦慮,甚至有一些沮喪。 免不了會想: 現實如此慘澹,自己的理想卻是那般遠大,那些偶像和英雄們的事業是那般宏偉,自己怎麼可能做到那種程度呢? 」金鑫說。 「時常會覺得,真的很難,太難了。 直起腰,看看遠方的理想——那得做多少事啊,得有多少機緣巧合的機會啊。 這種焦慮一路伴隨著自己,難以甩掉。 」 當初三個人湊了不到十萬塊錢開公司時,金鑫其實也抱著一點光棍心態: 年輕,經得起折騰,反正錢也不多,砸了就砸了。 但是,信心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說不清道不明,它的成立,往往無理可講,它可以使人做出很多超出常理的事。 「挫敗與信心並存,這種矛盾的心態,其實很平常。 」 金鑫說,做互聯網相關行業的,大多有一種感覺,在開始的時候,就能看到後來的輝煌。 記者問金鑫,這到底是一種洞察力,還是一種推理的結果,亦或只是一種自我想像? 金鑫說,真的是一種直覺。 「有那麼玄嗎? 」 「不信你可以去問問。 」他說。 那時的學大公司,甚至開始倒賣活氧機掙錢來維持開發。 小型飲水機大小的活氧機,是不管與家教還是兼職招聘都毫無關系的東西,居然變成了一家教育公司最後一線生機所系,想想都荒唐。 但是作為公司高管的金鑫,真的開始跑外賣了,跟李如彬去進貨,親自送貨上門,只為給公司提供一點點可憐的接濟。 有一次接到了「大」訂單,金鑫開著車,給一個部隊所屬單位一下送了幾十台,這是當時公司所做的最大一筆生意了。 困頓之中,員工們的精神狀態依然很好,技術平臺依然在開發中。 大家都相信,公司不會垮。 那麼紅紅火火發展的勢頭,怎麼會垮在一場莫名其妙的流行病上? ──所有人都這麼想。 在災難中,尤其是在讓人與世隔絕的災難中,人的幻想能力會空前膨脹,雜念叢生,並且很難保持平靜。 而金鑫,看上去依然是心無旁鶩地過著單純的生活,上班,工作,下班,睡覺,再上班。 有時出去送送貨,倒賣幾台其實掙不了幾個大子兒的活氧機,往公司拿回一點錢。 在別人眼裡,外部的恐慌,公司內的困頓,仿佛都激不起他一點波瀾,他依然什麼都不想,或者說,什麼都想不起來要去想。 不管是因為信心,還是因為意志,亦或僅僅是運氣,公司終於撐了下來。 「非典」的陰霾散去,公司恢復了每月翻番的發展速度。 並且開始了新業務模式的探索,即系統有效的個人化教育培訓和輔導模式。 「其實,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如果那種困境再多持續兩個月,公司就真的要崩潰了。 」講述這些的時候,金鑫一如既往地溫和平常。 單純生活 金鑫的生活確實很單純,除工作之外幾乎就沒有其它內容了。 其實金鑫有很多愛好,尤其喜歡足球。 而五六年間,他唯一偶爾還保留的工作外活動也只有足球。 東單和地壇都有足球場,偶爾,金鑫會開著車,拉幾個人去踢一場。 工作時,金鑫能徹底忘記踢足球。 而踢足球時,他也能徹底忘了工作。 不過,忘記工作,在他嘴裡似乎也是不得已的結果。 「踢球時想別的,要被人罵的。 」他笑道。 不過,這樣的時候並不多。 2004年,一次韌帶拉傷後,他就跑不快了。 在球場上跑不快的人,人家自然也就不再帶他玩兒。 終於連這最後一點兒娛樂,都淡去了。 數年如一日地,心無旁騖,除了工作之外絲毫不作他想,對於一個愛好很多的人,很難。 大凡愛好很多的人,心思常在不同的地方來回穿梭跳躍。 突然拋下所有愛好,讓活躍的心靈沉寂下去,並且一沉寂便是數年,對於此類人,精神上的巨大反差,會令他們感到超乎常人的痛苦。 記者問金鑫,創業之後,突然墜入一種十分單一的狀態,甚至衣食住行都被排斥在大腦思維之外,作為年輕人,有沒有感到過生活很不真實,就像投入在一片虛擬的世界裡? 沒有。 金鑫說。 走在北京的繁華大街上,看燈紅酒綠、歌舞昇平,有時確乎會恍然產生幾分與世隔絕之感,但也未覺虛幻。 世上種種流行風,對於自己,真的便如風一般,吹在窗外,雖然不聽、不聞、不知,也未曾覺得遺憾。 那幾年間,甚至結婚也覺得遙遠。 手裡正在做的事,是那麼真實,似乎容不下其它幻想。 只是有時回家跟老媽聊聊天,除此之外,便是一個幾乎沒有私生活的人。 並非是覺得自己心態老了。 人的衰老,是以行動遲緩為標誌。 可自己想在哪裡開教學點,有時甚至第二天就已經開始裝修了。 用很俗的話說,人像打了雞血一樣。 也許是自己的性子比較執著吧。 那是一種沉浸在自己所做的事裡的感覺。 「那一長段時間裡,你真的什麼都沒想? 」 「想什麼呢? 沒什麼可想的,想結婚? 不可能,那是要在我把公司做到一個自己覺得說得過去的程度之後,才會考慮的問題。 」 而立之後 如今,金鑫終於不再缺錢了。 其實學大教育在獲得風投之前,也並不缺錢。 談起現在學大教育的狀態,金鑫終於顯得有些得意。 「現在要錢有錢,要人有人,想在哪兒開點兒就在哪兒開點兒,想開多大就開多大。 捉襟見肘的日子一去不再了。 」 拿過一本資料夾,翻開,是在天津做的大巴車身廣告。 現在終於能夠做出這樣的手筆,每年市場投入就有幾百萬元。 回想那樣艱苦的當年,靠賣幾台活氧機掙錢吊住公司那一口氣,縱是以金鑫的沉穩,也不免露出感慨之色。 手指上有晃動的光亮,看清楚,是結婚戒指。 三十歲的金鑫,終於結婚了。 「當初上海那家讓我們掙了3萬塊錢的醫藥公司,今年也上市了。 」他笑著說。 三十歲的金鑫,越加溫和。 員工犯錯誤的時候,不會再生氣地批評,在他臉上,甚至嚴肅的表情也越來越少見,雖然他也從未暴跳如雷過。 「過去,自己做一件事,直接就去做了,不會想很多。 包括對員工的態度也是如此。 但是現在,手下有一千多人,他們的工作機會,還有一萬多學生,他們的教育問題,都在自己手上放著。 自己一個衝動,會影響一大批人。 」 「年齡大了,公司大了,顧慮都會更多,這是相通的。 固然有時不能再隨心所欲,完全只投入在自己的世界裡,但這是成長、成熟不得不經歷的過程。 」 金鑫說,他現在迫切地想去找一些比自己知識經驗更加豐富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使自己能夠站在更高的層面上操作一些事情。 談起公司,金鑫總不免一套一套的。 畢竟是和學大一路走來的創始人,畢竟有五六年的創業積澱。 然而與當年互聯網行業的舊識,共同語言卻似越來越少了。 在教育行業裡沉浸了這麼些年,他的氣質已經與這個行業顯出水乳交融之勢。 每次與互聯網行業的一些成功者相處時,他便覺得,那個高調張揚,動不動就為一個新鮮概念而舌綻蓮花、激情四射的行業,離自己確實已經很遙遠,真的是五六年前的往事了。 當許多80後的成功者在老人孩子面前爆粗口以張揚個性時,他靜靜地走開。 不僅是隔行如隔山的原因。 行業如水土,是心境不一樣,人不一樣了。 資料提供:學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