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解禁期臨近創業板面臨風投資金撤離危險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創業板
截至昨天,創業板上市公司已達127家,總市值超過5100億元,平均市盈率從開板之初的上百倍降至63.44倍。 然而,圍繞著創業板的種種爭論卻更加激烈。 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整體表現不佳;公司拿著巨額超額募資買樓、買車;高管「創富」後頻頻離職...... 近日,一位創投機構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創投機構「突擊入股」的股份鎖定期即將屆滿,由於風險投資資金天然帶有迅速投資、迅速攫取回報的逐利特性,到時創業板將面臨資金風險的挑戰。 投資創業板利潤大幅超越海外市場 創業板快速成長壯大,投資市場也從開板的瘋狂熱捧逐漸走向成熟理性。 在創業板120余家掛牌企業中,超過70家企業背後有風險投資機構(VC)或私募股權(PE)的支援,各只創業板股票的成功IPO也為這些投機機構帶來了令人羡慕的回報。 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深圳創業板和中小企業板帶給投資機構的平均回報最高,分別為7.19倍和5.44倍,大幅超過海外各市場。 高達7倍多的收益水準,讓創業板成為創投機構一場真正的財富盛宴。 海外市場中,VC、PE基金從香港主機板市場獲得的平均投資回報倍數最高,為2.3倍,其中VC基金獲得的投資回報為2.96倍,而PE基金獲得平均投資回報為2.24倍。 近期,市場傳聞稱證監會在新的內部規定上要求延長「突擊入股」的鎖定期,招股說明書刊登前1年內入股的,鎖定期從之前的1年延長至3年,引起業內普遍關注。 不少研究者發現,雖然創投機構有的超過10年以上才等到企業上市完成,但很多投資機構在目標公司已進入上市進程後才完成入股,從投資到「過會」的時間都在1年左右,具有典型的「低風險、高回報」特徵。 其中最快的只有短短9個月。 近20%申請創業板上市企業「折戟」 成功IPO為創投機構帶來巨額回報的同時,其實也存在較大風險。 清科研究中心統計顯示,迄今,在創業板發審委審批的184份上市申請中,36家企業未能過會,占申請數量的19.6%。 在這些未過會的企業中,有VC/PE支援的企業15家,占到未過會企業總數的41.7%。 主要集中在機械製造、IT行業和清潔技術行業。 而支援這些企業的創投機構中,包括美林創投、北京實地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等等。 據瞭解,由於創業板上市企業需要符合成長性高、科技含量高同時屬於新經濟、新服務、新農業、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業模式的「兩高六新」特徵,因此企業是否能做到上述要求,就成了決定其上市申請通過與否的重要標準。 究其原因,相當一部分企業IPO未過會的主因在於公司的淨利潤和成長性未獲認可。 湖南金能科技是一家以生產工業炸藥工程爆破材料的企業,由於其2009年2000余萬元的淨利潤無法確保未來的成長性,因而被證監會創業板發審委否決。 從事汽車整車和零部件設計的企業上海同濟同捷則由於2008年的淨利潤低於2007年,導致財務指標不達標而未能通過批准。 全球創投機構繼續看好中國市場 以PE作為融資來源的中國企業將會增多。 日前,德勤《中國私募股權投資信心調查》報告公佈。 根據德勤的調查,投資者相當看好中國私募股權基金(PE)市場,79%的受訪者預計未來12個月內,投資活動將會升溫。 27%的受訪者認為,消費和零售行業在未來1年內的交易活動將會最頻繁。 調查顯示,76%的受訪者認為,未來1年中PE市場的「退出活動」將增加,而創業板的推出及被投資公司的日益成熟將帶動中國市場的「退出活動」。 竇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