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1號店是一個網路超市,你是怎麼想到要創立1號店的呢?
于剛:我創建的美國公司賣掉之後,我又做了幾件不同的事情。 好比說亞馬遜把我挖過去,做全球供應鏈的副總裁。 管理庫存、倉儲、庫容和採購。 後來,戴爾又把我招回到中國,作為外派人員,管全球採購,我是Dell全球採購副總裁。 管理亞太地區大概180億美金的採購。
在戴爾工作的時候,我的搭檔劉峻嶺跟我定期有一個午餐聚會。 每次午餐大家講一講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和一些看法,峻嶺是戴爾中國區的總裁,他是管銷售的,我是管採購的。 相當於我是大買家,他是大賣家。
但是,他是去求人,我是別人來求我。 所以他希望,每次我去採購的時候,幫他代賣一些戴爾的產品。 結果有一次,他約我在一個湖北餐廳。 我們在那個餐廳裡面吃飯的時候,他提起了創業這 個想法。 他覺得中國的經濟發展這麼快,覺得我們應該一起做一件事情,做一件更宏大的事業。
其實當時有這種想法之後,我覺得蠻有意思的,當時想法其實挺簡單。 覺得我們在戴爾工作,雖然職位很高,但是我們覺得自己是一個螺絲釘,是擰在很大機器上的。 我們是戴爾的螺絲釘,但是我們都不是發動機。 很多的戰略、想法,都基本上是公司定的,我們更多的是把它執行到位。
我們希望在自己的一生中間,能夠做一些直接改變世界的事情, 改變好比說一些格局,能夠做一些轟轟烈烈的事情。 能夠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其實當時的想法比較簡單,只要我們兩個人能夠全身心承諾,一定會做一件更大的事情,並沒有想清楚去做什麼。
主持人:想到1號店嗎?
于剛:後來我們就開始決定來做什麼,開始在討論。 討論的過程中間,我提及了做電子商務 。 因為我覺得電子商務有發展前途,因為我以前在亞馬遜做過,而且參與過亞馬遜收購中國卓越的這個專案。
我們從戴爾退出來之後,就在這棟樓辦公,我們在樓下面,現在整個這棟樓基本上被1號店租了。 我們以前就住樓下的只有10平米的一個小屋子裡面,一張桌子我們面對面。 我們去做了很多的市場調查,直接做市場調查。 我們先研究了電子商務裡面的別的公司,我們發現有一些垂直品類的,有做書的,有做3C數碼的,有做服裝的,有做母嬰的。 我覺得他們也都非常不錯,成長也很好。
但是我們在想,也發現這些垂直性的網站,最後到了一定階段的時候,必定要橫向擴 張。 而橫向擴張的時候,他們都遇到一些障礙。 好比說做母嬰,總是被人家看成是做母嬰的,做圖書等等,即使橫向發展了,總是覺得好像跟以前一樣,在顧客中間,腦海中間已經種下了一個很深的一個印象。
主持人:所以你們就是做一個綜合的平臺嗎?
于剛:所以我們決定要做一個綜合的,一個至少給我們一個機會,將來可以無限的去擴張。 所以連我們取名字也將近花了三個星期的時間,討論了兩、三百個名字。 後來我們決定取 一個比較樸實,也顯示我們的雄心。 也讓顧客很容易記得的「1號店」,並沒有一個約束,並不是別人覺得你是一個局限在某一個品類上,這個店可以是一個巨大的店,可以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店。
所以我們開始就想,開始就說做綜合。 但是綜合的話,怎麼讓顧客理解,我們是個綜合平臺。 我們就想,咱們就打超市的概念怎麼樣。 因為超市的概念,可以是一個巨大的,也可以說是遍地的都有的,也可以是個中型、小型、大型的都可以。 但是它的品類一定是非常豐富的。
超市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說,顧客容易去記,容易去把它關聯。 大家一想超市柴米油鹽所有的東西都有。 所以我們當時的概念就是說,就做一個綜合的,讓顧客可以足不出戶,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滿足需求的一個商城。
主持人:像網路超市,它是一個非常大的想法,然後您開始的時候要考慮種種問題。 比如說後臺的技術,還有供應商,包括倉庫、物流。 您最開始是怎麼打開這個局面的?
于剛:我們開始考慮做綜合性的網上超市的時候,說起來簡單,其實是很難的。 其實一開始沒有人看好我們,每一個人都認為這個不可行。 因為商品又大又重,毛利又低,然後很多瓶瓶罐罐易碎的東西。 就是沒有人看好我們,我們去找風投。 結果準備一個小時的談話,談了大概十幾分鐘、二十分鐘,對方就開始教訓我們。 說我們只是職業經理人,不會創業。 說我們只會從一做到十,不懂怎麼從零做到一。
即使我跟他解釋,說我在美國曾經從零做到一。 他說那是美國,這是中國。 被教訓了半天。 當時確實沒有多少人看好你。
我們自己認為,因為沒有實踐過,網上超市這種概念也確實是概念。 我們自己雖然經過很多市場調查,我們自己寫商業計畫做分析,我們很有信心。 但是沒有實踐過,也不能說這個東西就百分之百可以做成。 所以當時確實有很大的挑戰,當我們做起來,開始做的時候確實有挑戰。
因為我們做電子商務的話,在中國做電子商務,而且做綜合類的超市的模式,確實沒有先例,沒有誰做成了之後,我們可以模仿的一些模式一些做法。 很多的摸索,我們開始犯了很多的錯誤,犯了大量的錯誤。
比如說我們最早推廣,剛上線的時候,印了一個非常精美的目錄。 因為我們看到有些做目錄的企業做的還不錯,我們也設計目錄,三百多頁很精美,每一本都十幾塊錢,我們一次印了十萬本。 結果還自己親自去發,我還在地鐵站去發,在社區發,在辦公樓發。
主持人:有用嗎?
于剛:有用當然是有用,對我們品牌形象很好,因為那麼精美的東西,三千多種商品在上面展現。 它的投資回報率是非常低的,因為本身就貴,而且發的成本也挺高。 還有目錄上面是靜態的,它不是動態的。
像網站上面現在價格的話,可以隨時修改,發現市場變化了,競爭對手價格變化,可以隨時修改跟進。 可是目錄一旦印上去之後,在發行出去一段時間是不能修改的,所以發現很多問題,特別是發現回報率特別低。
結果我們還沒發完,發了一半的時候就放棄了。 這只是我們早期犯了很多錯誤之一。 包括最早的包裝,我還親自做過包裝。 像我們很多瓶瓶罐罐的商品,醬油、油、醋,還有一些洗髮、 護髮,很多易漏的東西、易碎的東西。 開始的包裝方法,我們自己下單買的啤酒,結果配送到後三分之一都碎掉了。 所以後來我們開始做了大量改進,摸索怎麼去改進包裝。
還有一個很大問題是保質期,因為我們經營很多食品。 食品中間有很多保質期短的商品,比如說常溫奶,常溫奶就是45天的保質期。 怎麼樣保證在保 質期內銷售,還有足夠的有效期。
我們又開始開發系統,又開始制定新的流程。
主持人:相當於是在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摸著石頭過河。
于剛:摸著石頭過河。
主持人: 你剛剛講到的,不管是開發系統、招人,還是印那些冊子,最初的資金是從哪裡來的?
于剛:最早投資是我和峻嶺兩個人投的,我們放棄了戴爾的自身高管的地位,我們自己零薪水。 還有創業我們一兩年時間都沒有拿薪水,最早是我們自己投資的。
于剛回應六總監集體離職消息不實
主持人:從職業經理人到創業者,這個轉變是非常大的,在這個過程中最讓你難以接受的是什麼?
于剛:我覺得沒有什麼讓我難以接受,其實我們當時心態很好的。 我們已經做了這種思想準備,我們知道要從零開始,我們真正的從零開始,以前都是歷史。 我們的輝煌都是歷史,不要再提了,從零開始,我們有這種心態。
所以當時我們創業最初的時候,我剛才講到的,在一個小屋子裡四個月時間,沉下心來寫商業計畫。 我們從戴爾給我們租的豪宅搬出來住在公寓裡,然後做市場調查,自己擠地鐵、擠公交,見供應商。 我們自己去倉庫裡面,所有的入庫、檢貨、上架、包裝,甚至我都送過貨。
很多談判都是我當時自己做的,好比說我們配送商的談判是我自己做的。 很多供應商合作夥伴的談判,都是我們自己談的。
有一次是去跟一個超市合作,結果去見那個超市的店長。 他就是連鎖超市一個店的店長,說好了時間我去了。 去了後說要我等著,等10分鐘、20分鐘、半個小時、一個小時,最後等了他將近兩個小時見面。 見面道歉都不說一聲,在以前你可以想像,我在戴爾做全球採購副總裁,簽個單都是幾千萬美金以上的單。 所以說當時確實有一些挫折感。
然後記得有一次到工商局去談一個事情,一個很年輕的一個工作人員。 他讓我站在那個地方,不讓我坐,訓我像訓他孫子一樣。 但是這些東西我都經歷過了,經歷過來我現在想起來跟峻嶺說,這個以後都可以當故事講了。
主持人: 你的夢想是什麼?
于剛:我夢想還是跟我最初沒有改變,我覺得我們在做一個偉大的事業,我們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我們可以給大眾提供很多的優惠、便利,讓他們足不出戶,可以讓他們享受新時代、新的生活方式。 這一點本身,讓我覺得很激動、很興奮。
我覺得我不是在僅僅的做個企業賺錢,而是做一個事業,這個事業改變了大眾的生活方式。 為整個社會帶來價值,為人們帶來了價值。 在帶來價值的同時,又為我們的員工、股東包括我們自己帶來價值。 我相信假如我能創造這些價值的話,我從來不擔心自己沒有價值。 因為我相信只要能創造價 值,最終我會得到價值。
主持人: 職業經理人、創業者這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角色,你覺得你更適合哪一個? 更喜歡哪一個自己? 為什麼?
于剛:我覺得我更喜歡我現在的狀態,作為創業者的狀態。 我覺得我把這件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我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可以說所有的心血都花在這上面。 用峻嶺的話說,我們每天都處於亢奮的狀態之中。 所以我睡覺也想,吃飯也想,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想來公司上班。 因為我那麼多事要做,而 且那麼多挑戰。
最關鍵我心態很好,每天我都遇到很多很多挑戰,包括媒體編造的,甚至絕對是謊言的資訊,沃爾瑪投資以來,公司沒有一個總監因此離職。 被說成六個總監集體離職,這種是誤導年輕人,讓年輕人覺得資本多麼可怕,多麼貪婪,資本剝削我們創業者,把所有年輕人的夢都打碎掉,我認為這是不合適的。
但是我每天都遇到這樣的一些事情,我也遇到更加具有挑戰性的,包括我們倉庫的挑戰。 像客戶體驗,每天有各種各樣客戶的投訴,各種各樣的挑戰。 但我心情非常樂觀,我覺得就是因為有這些挑戰,才需要我來做這個事情,我覺得這還能夠真正的顯示我的能力和智慧,最後解決了問題,我才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