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1周年存四大質疑 兩成公司負增長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創業板
兩成
10月23日,創業板一周歲了! 一年來,新生兒創業板在投資者追捧和拋棄中蹣跚走過;一年的風雨,創業板不僅增添了幾分擔憂,而且增添了幾許成熟並滲透著希望。 遙想去年,「十年磨一劍」的創業板在推出之時無時無刻不吸引著市場的眼球。 人們都熱切盼望,新的籌資管道能夠為中小企業提供説明,從而創造出一批微軟、英特爾、亞馬遜式的高科技企業。 遺憾的是,大家對於創業板的質疑遠遠高於褒獎。 創業板自首批28家公司上市後,已經擴張到了127家。 在隊伍發展壯大的同時,創業板公司卻被市場打上了高市盈率、低增長、超募資金等不良標籤。 很多PE/VC、券商保薦機構因違規保薦、秘密入股等腐敗行為頻頻事發,也給新生創業板投下了深深的陰影。 創業板中,儘管問題叢生,但沙礫中總有金子。 周年時,創業板炒作也在慢慢回歸理性,《投資者報》資料研究部研究發現:萬邦達、世紀鼎立、星輝車模、神州泰岳、國民技術值得投資者關注。 質疑一:兩成公司負增長 本來是高增長的創業板在中國卻背上了「低增長」的咒語。 尤其是今年中報披露後,市場對創業板「成長性」的質疑聲空前高漲。 Wind資料顯示,上半年105家有可比資料的創業板公司中,23家淨利潤出現了負增長,占比高達21.9%。 寶德股份、華平股份、南都電源位列三甲,淨利潤同比跌幅超過50%,達到82.07%、76.60%和69.79%。 相反,中小板和主機板市場卻能在經濟復蘇的大背景中迅速獲得成長機會。 上半年,中小板企業的增長率為45.9%,主機板市場為41.1%,而創業板的淨利潤增速僅有25.6%。 如此令人無奈的業績表現,被投資者質疑。 這也是情理之中,但是上市前後兩副「臉面」,不禁讓人猜測公司有過度粉飾帳面和包裝嫌疑。 質疑二:亂花超募資金 資金超募,按理說是公司得到市場追捧,是好事,但是「不務正業」,卻是不該。 截至9月30日,123家創業板公司募資額均超過計畫數量,首發預計募資總額為287.59億元,而實際上首發募資總額卻超出553.73億元,超募比例高達1.91倍。 從每家公司的超募比例看,平均每家公司超募4.50億元,超募比例在1倍以上的個股多達103只,占總數的83.74%,超募幾乎成了創業板的常態。 創業板成立的初衷是為高新企業打通股權融資管道,然而,事實發展並非如此。 手中握有鉅款,很多公司並沒有用到主業上。 甚至,將超募資金用來償還銀行債務、買房、買車, 有的乾脆把資金放在帳戶吃利息,各種現象層出不窮。 公司超募資金太多,而且沒有將超募資金用在主業上,這對企業的發展反而不利。 質疑三:高市盈率隱藏風險 創業板的高估值高市盈率早已不是什麼新聞。 在開板之初,就受到口誅筆伐。 首批上市的28家創業板公司,平均市盈率為56.7倍,而市盈率最高的寶德股份達到81.67倍,遠高於當時全部A股市盈率以及中小板的市盈率。 第二批上市公司市盈率,達到了57.19倍。 儘管受到各方的質疑,但是創業板公司卻在一片泡沫中繼續被推高。 2010年中報顯示,創業板的平均發行PE為65.59倍,中小板為35.78倍,主機板為24倍。 儘管市盈率高高在上,但是顯然沒有高增長的業績來支撐,創業板積聚的風險正在加大。 研究機構的專業人士認為,應該給予一些行業前景廣闊、商業模式獨特的創業板公司高一點的估值,但也承認絕大多數公司的估值過高。 [page] 質疑四:造富運動此起彼伏 一年來,創業板更像個人股東的造富板。 在上市企業高發行價、高市盈率背後,是一個個雨後春筍般身價不菲的富豪股東們。 截止到三季度末,123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有772位是自然人,以10月8日收盤價計算,至少有400多位邁入了上億元的財富俱樂部,千萬富翁更是達到900人。 會投資還不如會投胎,在這場造富運動裡,引起爭議無數莫過於娃娃股東。 這些娃娃股東,憑藉家人給予的股份,年紀輕輕就擁有上千萬財富。 向日葵年僅6歲的吳沁怡的持股市值也由發行初期105萬元上漲至139.43萬元。 三五互聯的龔含遠,13歲,名下約有22萬股。 萊美藥業的党唯真,16歲持有41.26萬股。 一點希望:利空之後價值回歸 市場中總有機會,創業板也不例外。 在問題叢生的創業板中,投資者需要做的是尋找有潛質的高成長企業。 隨著解禁潮流的臨近,相關利空消息已經在9月份有所反映,當月創業板指數下跌了 8%,真正具有成長性的企業將會在未來市場脫穎而出。 中原證券分析師顧彥冰認為,10月份創業板可能迎來利空的真空期,有望結束單邊下跌,迎來階段性企穩。 中信證券建議投資者,要關注解禁潮帶來的創業板投資機會,尋找那些股價波動、但基本面受到市場肯定的公司來建倉。 《投資者報》資料部根據成長指標,也發現了具有穩定增長潛力的5家創業板企業:萬邦達、世紀鼎立、星輝車模、神州泰岳、國民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