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轟動科技界的一件大事是美國奧巴馬政府公佈的大資料(big data)計畫。 美國上一個重大科技發展部署還是1993年的資訊公路計畫,該計畫改變了全世界資訊的生產和傳輸方式,引發了互聯網革命。 統計顯示,ATM、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這類主要依靠網路的電子銀行對我國銀行傳統管道的替代率超過60%,即將到來的大資料革命可能對銀行的一些觀念和經營模式再次加以顛覆。
大資料應用案例借鑒及銀行競爭對手分析
Internet以及相關網路出現後,銀行不再是該領域規則的主要構建者,銀行傳統關係被破壞了,面對這種轉變,銀行使用大資料改進服務模式就是要重新發現、塑造新的社會關係。 國外先進銀行已經在這方面進行了一定探索,主要體現的思想有:
增加傳感裝置,增強感知客觀世界能力。 例如美國ZestCash使用數千個資訊線索挑選出那些傳統銀行認為信用較低的但一時受到環境限制實際信用良好的客戶。 ZestCash使用這麼多傳感裝置就是為了理解真實世界的差異,理解網路對真實世界的反映。
提供深度資料分析服務,成為消費資訊中心,提高客戶認可度。 這方面的案例有新加坡花旗銀行基於消費者的信用卡交易記錄,有針對性地給他們供應商家和餐館優惠。 這種行為是一種資訊中心的爭奪和顯示——雖然從經濟資訊中心轉變為消費資訊中心,但客戶感受到的是銀行資訊獲取和處理能力同以往一樣強大,進而認可該銀行是可依賴的、安全的。
使用大資料進行非傳統的、非賬務性質的可能性線索排查。 以反洗錢為例,疑犯雖然與銀行發生直接關係,但它絕非像普通交易那樣有意無意的將銀行作為它的資訊中心,反之疑犯要千方百計地瞞過銀行,這種行為的判斷不是處理標準單據的傳統銀行的強項。 Watson這位曾經在電視智力競賽節目《危機邊緣》中擊敗人類對手的電腦明星,由於擅長剖析與客觀世界關係更相符的非結構大資料被花旗銀行用來應對反洗錢挑戰。 所以大資料是處理銀行常規業務之外的有效工具。
使用大資料找到那些適合自己企業模式的客戶群體,打造、強化企業特有的商業模式。 ING Direct網上銀行的經營理念是:簡單並且對追求高回報的客戶具有吸引力。 為此他們向支票帳戶支付平均4%的高額利息,因為通過計算節省下來的材料費和人工費可以支付這些利息。 ING Direct還主動解雇那些浪費他們成本的客戶,例如給話務中心打太多電話的客戶,從而節省上百萬美元成本。 大道至簡的ING Direct和化腐朽為神奇的ZestCash看似兩個極端都取得了成功,原因不外乎:不管經營模式有多麼不同,他們都有分析真實社會關係(這種關係由於當今社會變得複雜往往通過大資料展現出來)的能力, 能夠通過資料分析出與他們的經營模式最匹配的社會關係,從而有針對性地篩選同質的客戶。
此外借助網路一些新的信用仲介產生了,這些銀行的主要競爭對手有為傳統銀行的大型客戶服務的財務公司以及服務傳統銀行小微客戶的網路服務/內容提供者。 對於財務公司而言,業務和資料的標準化程度越高越有利於其降低成本。 但為了控制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之間風險的傳導,需要建立一道防火牆,這個要求與財務公司的業務和資料極致標準化需求是背離的。 在這方面,銀行能夠觀測到比財務公司多的多的樣本,而且銀行最大的優勢是成為風險關係的控制中心,大資料成為銀行競爭的法寶。 相比之下,銀行在零售領域受到以搜尋引擎公司、電子商務公司、社交網路公司和快遞公司為代表的網路服務/內容提供者的嚴峻挑戰,這些新興行業是網路技術規則的最初需求產生者和規則主要制定者。 它們都在努力將自己打造成一個領域的資訊中心,使自己適應人們行為變化帶來的資料的變化,而不是對客戶強加標準化的要求——在大資料時代這被認為是無禮的,是被淘汰的前奏。
銀行業應對大資料挑戰的建議
變革的開始往往是以測量手段的革命為前奏,為應對大資料挑戰,銀行應根據業務目的和特點在相應領域配置感知裝置。
大資料時代是分析時代。 以往中國的銀行業過於強調資源的整合,在政企界限模糊、金融資源高度壟斷的時代這種模式能夠成功。 但時代在改變,隨著金融市場化改革的進行,銀行不再擁有獨一無二的資源,它們整合什麼? 又如何敢說自己的整合力比競爭對手更強呢? 我們未來的方向只有加強分析能力向市場找資源,更重要的是通過分析找到獨特的經營模式。 在樹立自己獨特經營模式的時候必須承認不是所有的客戶都適合,只有一部分客戶與銀行選擇的經營模式相匹配,那些最值得服務的同質客戶往往掩蓋在不同的資料下面,需要善用資料分析尋找。
大資料分析的實質就是將客戶放到更大的社會背景下加以曝光,準確定位環境中客戶所處的位置符合怎樣一種商業模式;到現在為止沒有任何技術能超越人(對銀行來說就是客戶經理)更能對活生生的客戶加以把握分析, 客戶經理是最好的社會感知裝置,同時又肩負將銀行預定的熟悉的關係模式導入到現實社會網路,擴大關系的重任,這種獨特的非技術感知裝置是銀行最大的優勢。
銀行從業者應儘量客觀地描述複雜的世界。 我們不確定大資料是否一定能主宰未來,但是它描述客觀世界的理念正是我們所探尋的有效提高銀行業務水準之道。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