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赴海外搶購貨物成潮品質安全價格低系主因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我們
這個
這樣
近期,很多內地人去香港、澳門購買日用品,一撥一撥地去,致當地市場部分貨品緊張,部分代理商趁機漲價,而當地居民也開始坐立難安。 價格便宜,匯率差,品質安全,春節購物高峰四大因素導致了赴港澳搶購潮。 另一方面,「中國製造」呈現倒掛現象,導致國人出國買茅臺,購中華煙。 《新聞1+1》2011年2月17日播出了《出門去搶購! 》,以下是節目實錄: 導視: 去香港、去澳門,奢侈品、電子貨,如今還要「囤廁紙」、「打醬油」,年貨更是買到商家斷貨。 商家: (生意)好了兩倍吧,有挺多人買醬油的,你看這買了一筐了。 解說: 日本買茅臺,韓國帶中華,美國購服裝,飄洋過海的中國製造,價格為何優於家門口? 商家: 茅臺酒沒貨了,脫銷了,出口了就比國內便宜。 解說: 港澳掃貨,海外代購,大費周折的省錢路,令人費解的怪現象,這又是誰的製造? 主持人 董倩: 歡迎收看《新聞1+1》。 俗話說山不轉水轉,在人們的印象裡還留著香港來的客人到了內地之後覺得物價便宜,買東西的情形。 但是這種情況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就轉過來了,現在內地的遊客到了香港之後看著什麼都覺得便宜,見了什麼都想買,我們先去香港看一看。 (播放短片) 冼碧筠 惠康超級市場市務總監: 供應在最近幾個月都比較緊張,加上最近春節期間有更多顧客購買奶粉,使供求方面出現差距。 字幕提示:2011年2月17日新聞 同期: 澳門市場上也出現了部分品牌奶粉供應短缺的情況,澳門衛生局表示,會盡力確保市場奶粉的供應,並呼籲市民不要過分的恐慌。 解說: 從春節前開始,很多內地人去香港、澳門購買嬰兒奶粉,一撥一撥地去,成箱成批地抱回,當地市場奶粉貨源緊張,部分奶粉代理商開始趁機漲價,而當地居民也開始坐立難安。 在香港,有的家長在網路上發起了一場連署行動,呼籲政府部門開徵奶粉離境稅,並且還提出了具體的徵稅數額,是奶粉原價的10倍。 雖然呼籲未獲政府支援,但當地的商家們已經自行採取了限購措施。 史可為 本台記者: 超市也特別定了訂購的限制,每天每個顧客只可以買三罐有關品牌的奶粉,希望可以滿足到更多顧客的需求。 解說: 事實上,內地居民到港搶購現象似乎由來已久,而搶購的商品也不僅僅是奶粉,也不僅僅是國外的品牌。 一份深圳羅湖關口去年12月份的資料顯示,每個週末出境人數接近40萬,比以往上漲了20%。 而其中不少人都是沖著香港廉價的日用商品去的,這讓曾經內地人到香港只是專注購買黃金、電子產品及奢侈品的情況發生了變化。 字幕提示:2010年11月17日新聞 同期: 簫條已久的中英街近來格外紅火,拎著大包小包的人們比比皆是。 像大米、雞蛋、食鹽等生活必需品的售價,深圳已經高過香港,「到香港打醬油」成為了深圳市民的一句流行語。 深圳市民: 買了兩千多塊錢的,一個月一次,買日用品,小孩子喝那些飲料,還有餅乾。 優惠一點吧,一共有一兩百塊錢。 解說: 從去年年中到港澳採購日用品就蔚然成風,如今似乎越刮越烈。 從一份廣州、香港的生活品差價抽查表中,我們似乎可以找到根源。 那就是,一些原本是內地品牌的商品,在香港卻也賣的比內地便宜。 主持人: 岩松,我不知道你怎麼看,我覺得我作為消費者,如果有一個地方離我不遠,那我肯定要去便宜的地方買東西,你怎麼看? 白岩松 評論員: 我覺得可能是四個原因構成的: 第一,人家那的好多東西真便宜。 這不能光說,你看咱們對比一下就行了。 十卷裝的衛生紙,真買,這不是開玩笑,深圳是33.9元,香港28.9港元。 主持人: 維達是廣東做的? 白岩松: 對。 然後500毫升的博士倫隱形眼鏡護理液在咱深圳是75元,到了香港54.5港元,這一下差出20塊錢。 樂天巧克力派12支裝,深圳15.99元,香港10港元。 EDO的杏仁餅乾兩盒,深圳30元,香港23港元。 咱們還不能光看這個,第一個是那真便宜。 第二,人民幣升值之後,導致人家在便宜的基礎上又給咱們打了一個小八折。 你看,100港幣=84.49元人民幣,100澳門元=82.12元人民幣。 你想想,這等於又打一個八折。 第三,春節前後反正大家也要出去,採購的高峰又來了,這樣的話,成本很低,咱們高,香港和澳門都容易。 第四,非常非常重要,包括奶粉在內的很多食品和日用品,大家認為在香港買的東西更靠譜、品質更可靠、更安全。 主持人: 更多內地人到香港旅遊的時候買東西,我們來瞭解一下香港人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來連線中央電視臺駐香港的記者長江。 長江,首先因為你是常駐在香港,你先給我們介紹一下,因為我們現在看報導說,內地人到香港去不僅買大件,現在連生活必需品都在買。 您在那兒瞭解到的最具體的,確切的資訊是什麼? 長江 本台記者: 你們剛才播放的片子和談到的內容,我一邊聽一邊就覺得很會意地想笑。 這個情況和情形確實是這樣,因為我在香港已經待了很多年了。 我記得剛來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也經常要到深圳去買東西,吃的和用的,一去超市,一大堆背回來。 但是現在,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自己也不這樣做了。 尤其是剛才我們在片子當中已經都聽到了這樣一句話,就叫「到香港打醬油」。 我想這個事情到了這一步,大家有點無話可說,不得不承認這樣一種現象。 分析這個原因,剛才你們二位已經說到了這個情況,確實是價格便宜、匯率等等都有。 還有兩點原因: 第一,香港它本身是一個免稅島,在這個地方所有打稅的東西可能本身就比內地賣得便宜一些。 第二,剛才岩松提到了,人們都覺得到香港來買東西靠譜,這點我覺得確實是點到位了,因為歷來香港對於食品安全也好,其它的用品安全也好,監管得非常到位。 所以說,人們本身就對這個市場買東西是比較放心的。 如果品質都同樣的好,價格也都差不多了,那何必非要守在自己家門口,買的東西可能要比過一條河之外的香港還要貴,幹嘛不到香港來買呢? 比如你剛才舉的那幾個例子,衛生紙什麼的。 我還可以再給你補兩個例子,比如說紅富士的蘋果,在深圳現在是6元人民幣一斤,買一個大一點的大約要4元。 在香港,我經常在超市里可以10元買到4個;再比如說雞蛋,在深圳差不多0.9元一個,但是在香港的超市當中,23港幣可以買到30個,這個價格就一定有優勢了。 也許有人就會說,它的品質,尤其是內地這些人出現了毒這個、毒那個,所以內地人一定要香港來買東西。 我覺得這也是一個不可以忽視的因素,也是要讓我們內地相關人士提高警惕。 但是說到剛才董倩講的,香港人怎麼看這股倒過來的風,這30年都是港人北上。 主持人: 說到這兒我想問您一下,因為內地到香港的旅客很多,香港人會不會有這種擔心,你們來這麼多人,把我們的東西都買光了,有一種危機感,會不會有? 長江: 是,我想跟你說的就是這個話題。 今天下午,我專門為了今天晚上這個節目,我又去了一趟,我們現在內地也都能看到的香港一個連鎖品牌店,叫「屈臣氏」,那裡可以看到賣很多的日用品。 我去了之後就問服務員,剛才你提的這個話題,我就問她,我說如果我是一個深圳人來買東西,你會不會也是這樣高興。 她說當然高興了。 我說你歡迎嗎? 她說當然高興、當然歡迎了。 後來我又問她,如果說很多內地人來把香港的市場都掃空了、搶空了,香港人本身都買不到自己應手的東西了怎麼辦? 她告訴我說,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因為我們的貨源是非常非常充足的。 當時她向我推銷的是一個超支裝的牙膏,後來我又調侃地問她,我說這個牙膏我看著這麼眼熟,會不會我在香港買,恰恰買的是在內地製造的。 這個售貨員開始是抿著嘴笑,後來我們兩個人相對一視,大家都笑開了,我想答案就在我們兩個互相的笑聲當中了。 因此我覺得,總體來講,看到這樣一種方向的一個變化,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太奇怪,它是市場使然,而且也不能夠、也不應該,賦予它更多的情感的色彩。 你說呢? 主持人: 好,謝謝長江。 說回來,香港的市民不大擔心,他們有更多的去供應。 我就想,你說在這種情況下誰最樂? 應該是商家。 那誰最擔心呢,這個事兒? 白岩松: 其實消費者,包括媒體人在香港還是有很多擔心的。 第一個擔心是,看到了有一些商家已經開始漲價了,這個漲價就會讓香港的消費者去背了。 你比如說奶粉,由於賣得火,偷偷地漲了10%,那他會很擔心。 接下來還會有一個擔心是,有一些必需品,像奶粉,因為這是不可以更改的。 你比如說他的孩子必須要吃,有的超市賣斷貨了,他就會很難堪。 所以,澳門也好、香港也好,都有人提出這樣的建議,你要徵稅,但是政府說不行、不可以,因為這個違反WTO的原則。 所以,會有人擔心,可是我覺得真正該思考的反而是內地,就是我們的有關部門,包括我們的生產者,包括媒體人,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我們的稅是不是高了? 我們如何提升我們自己產品的品質? 為什麼現在一轉眼才十來年的時間,由過去人家到咱們這兒搶購東西,變成咱到他們那兒去搶購東西,可是咱們的工資漲那麼多了嗎? 等等這一系列的都伴隨著好像很輕鬆的話題,我覺得把這個問號扔給大家,要思考。 主持人: 剛才長江也分析了,便宜的一些原因,共性的原因。 你覺得這裡面除了匯率等等,還有哪些原因你覺得是深層次的原因? 白岩松: 我覺得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它是一種信心的問題,這個信心恰恰需要我們慢慢地去建立。 其實你說很多人去那買奶粉,僅僅是為了那個差價嗎? 不一定,因為還有很多的東西差價也同樣很大,可是為什麼大家沒有那麼玩命地去購買? 一、不像奶粉這樣跟孩子的健康緊密相關,內地人對孩子的健康格外看重。 二、跟最近幾年陸續出現的這種食品安全事件有關。 所以,每一個人在購買的時候,他的潛意識裡就有一種信任和不信任的比較,這個比較要比人民幣和港幣幣值的比較,要比價簽上價格的比較,還促進他決定買、搶。 主持人: 剛才我們也看了一下,也分析了一下,中國內地消費者在香港購物的情形。 有人說,中國內地的消費者在全世界各個商家來看,他們都是一群最受歡迎的人,因為他們的步伐走到哪裡,他們的錢包也就掏到哪裡。 (播放短片) 解說: 今天,當我們關注內陸沿海城市的市民大量湧入香港、澳門掃貨、打醬油的時候,其實即便是邁出國門去購物,在這個物流、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也早已不算是什麼新聞。 只是我們驚訝于在國外有些原本屬於中國製造的商品,價格比國內低廉,差價和國內懸殊,有些甚至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瞠目結舌。 我們迷惑,這一切究竟是為什麼? 字幕提示:2011年1月10日新聞 國外便宜國內貴 茅臺海外遭搶購 劉暢 本台記者: 我現在是在曼哈頓唐人街的一家酒鋪裡,剛才老闆向我們介紹,一升裝的茅臺酒在他們這兒的售價大概是280美金, 而這種375毫升的茅臺酒售價僅僅為80美金。 解說: 用375毫升80美元,約合530元人民幣的價錢來換算的話,500毫升茅臺的售價約合人民幣不到700元,只有國內價格的一半。 而這還是在茅臺酒最近幾天提價之後的價格,在提價之前,茅臺酒的價格比國內便宜得多,唐人街銷售的茅臺酒也因此銷售一空。 酒莊老闆: 昨天都沒有貨買,剛剛才拿了一箱賣一下,前兩個禮拜很多人買,都是一箱兩箱這樣買回去。 解說: 中國、美國售價相差懸殊,這就是國酒茅臺。 而不僅僅是在美國,日本的售價也比中國便宜,這樣的中外差價也讓有的空姐兼職完起了代購工作,淘寶網上「空姐機場買稅,53度飛天貴州茅臺酒500ml售價900元」,這比國內售價便宜百分之二三十。 字幕提示:聲音來源:網路賣家 網路賣家: 茅臺沒貨了,脫銷了。 記者: 過年賣得太好了是麼? 網路賣家: 對。 因為我也是從那個朋友那拿的(貨),肯定他自己賺錢,自己賣,就多餘的他才給我一些,現在有五糧液。 記者: 那五糧液是從哪帶的? 網路賣家: 也是日本,便宜二百塊錢吧,兩三百塊錢。 記者: 那你們這能帶中華煙什麼的嗎? 網路賣家: 二百七十三(元)一條。 記者: 怎麼就能比國內便宜呢? 網路賣家: 出口了都比國內便宜。 解說: 日本買茅臺,韓國帶中華,如今名煙名酒是牆內花開牆外香。 而這樣的現象不僅僅體現在煙酒這類標準國貨上,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也呈現出類似的倒掛現象。 聶輝華,經濟學博士,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從事經濟學研究工作,對於這一點他深有體會。 聶輝華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我當時在波士頓一個很大的商場買了一件「哥倫比亞」牌子的羽絨服,它是中國製造的,上面明確標著「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 當時賣的價格是69美金,相當於人民幣的話,四百多塊錢,不到五百塊錢。 如果你去北京的王府井商場賣,恐怕要賣一千多塊錢,比美國的兩倍還要高。 剛才的衣服是一個例子,另外就是IT產品,比如說iphone手機和筆記本電腦。 現在比較流行的iphone4為例,在美國的話,裸機是賣六百美金,那在中國估計要賣七千人民幣以上。 假如一款同樣的Thinkpad筆記本電腦,在中國要賣一萬塊錢的話,在美國最多六千塊錢,或者七千塊錢就可以買下來。 解說: 一樣的商品,不一樣的價格,小到鞋帽、服裝、煙酒化、妝品,大到科技產品、奢侈品。 出國旅遊得買點兒,留學回國得帶點兒,親戚朋友所托得捎點兒,不是因為物質匱乏,不是因為奇貨可居,往往是因為那誘人的價格。 而來自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2010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資料監測報告則顯示,2010年海外代購的市場交易規模達到了120億元。 在最受消費者歡迎的海外代購產品中,化妝品、箱包、鞋帽、服裝、電子產品都位居前列。 聶輝華: 根據一般的常識,中國製造的產品兩大類是最多的,一個就是服裝鞋帽,第二就是電子產品。 因為服裝產品和電子產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而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是有絕對優勢的,所以這兩類產品的絕大部分都是由中國製造。 主持人: 你怎麼看,中國製造的同一樣商品,在外國買會比在中國買便宜那麼多? 出口退稅是不是最大的一個原因? 白岩松: 我先說一個自己的感受,也有一點兒發言權。 我曾經在《新聞1+1》節目裡也說過這番話,我說在美國我聽到的最多的三句中文,第一句是「太便宜了」,第二句是「我都要了」,第三句是「還有嗎」。 所以剛才看這個片子的時候,我又想起了當時聽得最多的這三句話。 剛才說到茅臺酒的時候,可不僅僅是因為價錢問題。 好多人在國外買酒、買煙,一是價錢便宜,還有一點最重要的是真,真對於喝酒的人很重要。 好像有的時候我們蒙自己挺多的,蒙別人就少了,可能蒙別人也不容易。 所以大家不僅因為便宜,還因為真。 所以說到你剛才說的,為什麼到國外反而便宜了? 我覺得,第一,出口退稅只是一個層面。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看得見的咱們國內收的稅太多,看不見的咱們國內收的費太多,這兩者加在一起,再加上大家對名牌有一種消費的攀比等等,就使得它的價格逐漸攀升,高到了一種不合理的地步,嚴重的倒掛。 所以,我覺得這背後的原因,我單說哪一點都是錯的,只要把這些加在一起,才可能接近對。 主持人: 剛才我提到了出口退稅,也有人就說,中國是用中國納稅人的錢在補貼全世界的消費者,所以讓產品到了國外之後,反而會比在中國便宜? 白岩松: 是。 但是在目前,互聯網,尤其世界已經變成平的這樣一種角度的時候,大家能清晰看到這樣一種差距。 另外還有一點,我覺得已經有一些問題我們現在要反思了。 咱們可以樂呵地去說,現在中國的旅遊者完全在支援著國際的GDP。 為什麼呢? 咱們都把錢花在國外了。 因為我們對很多進口的東西收的稅非常高,看得見的在收稅,營業稅、消費稅、加值稅,七加八加就高了,難怪年前的時候有一本雜誌的封面寫著「中產萬稅」。 稅一多,就是價格成長的一部分。 還是看得見的,看不見的還在收費。 比如說我們的運輸費,有人說了,在國內生產的,怎麼反而在國外還賣得便宜呢? 從廣東運到北京,比從廣東運到美國還貴。 一路上高速公路收多少錢走了。 然後到了北京之後,家樂福人家還收進場費呢。 然後還有公關的各種灰色的費用,這七加八加價格又上去了。 所以,看得見的稅、看不見的費,都有改革的空間。 所以,我們現在去國外搶東西,包括去境外搶東西,去香港、澳門等等,已經像一面鏡子一樣,在照著我們自身的問題。 主持人: 其中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物流成本過高,中國的物流成本占到GDP的20%以上,全世界平均水準僅自己們的二分之一。 白岩松: 所以在準備這個選題的時候突然看到,很多人都很容易聯想到前不久高速公路天價收費的案例。 為什麼那一件案例,突然引爆了幾乎所有網路媒體人的高度關注? 其實背後很重要的一點(原因),大家早就已經感受到它,它只不過像最後一個壓垮駱駝的稻草一樣,讓大家突然開始覺得這個事情不能再這樣了,我們的物流費用太高了。 主持人: 你覺得,目前的這種狀況,大家出門不是為了(旅遊),在旅遊中購物占了很大分量的這種情況,怎麼看? 白岩松: 我覺得我們要三個方面去思考: 第一,針對奢侈品來說,早已經有很多人在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還需要這種高額的稅費嗎? 高額的稅費產生的結果,不僅沒有制止住人們的高消費,反而鼓勵人們到國外去支援國外的GDP了。 主持人: 限不住的。 白岩松: 對,這個稅要思考吧。 第二,明顯收的稅和看不見收的費,是不是我們也都要清查,逐漸降低,使我們的物價水準正常。 另外,大家當然很希望工資上漲。 工資如果上漲的話,伴隨著你的價格上漲,人民幣的升值,大家覺得不出去的話,我也還是比較靠譜的。 最後我特別想強調的是,我們要用很長的時間,去使我們的產品也真,使我們的產品也不摻假,使我們的食品安全也安全可靠。 只有當這個基礎夯實了之後,人們才不會看見洋奶粉的時候,為了買信心、為了買靠譜,而願意掏錢。 主持人: 但咱們說的這是一個太大的體系、太大的工程了。 白岩松: 沒有,但是這是最核心的,只要最後這點不改變,即使國外比你的貴,恐怕也有相當多的媽媽、爸爸,願意到國外去買洋奶粉,去到香港搶奶粉,去搶醬油。 因為他覺得安全是無價之寶,更何況現在還便宜呢。 所以,看似很大,一點不大,柴米油鹽醬醋茶跟每一個人的生活緊緊有關,必須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