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創業家」已經登場:極具創意思想成熟是極了不起的一代人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創業
創意
一代人
2014年八九月份,我有一次美國考察之旅。 途中,同事發給我幾篇關於90後創業者的文章,講他們的創業經歷和對世界的認識,我讀後很受啟發,推薦給很多人。 以前,我們經常談論80後如何叛逆、難管,很少想到90後,感覺90後還在讀小學、中學,最多讀大學,還沒進入社會。 突然間,90後大量出現,且極具創意,思想成熟,是極了不起的一代人。 對這一現象,本書中的一位90後創業者、「如是娛樂法」聯合創始人劉莐運用社會學理論做了分析,我覺得很有道理。 她說,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代人是50後,基本一窮二白,沒有積累;60後很幸運,趕上上大學和中國經濟起飛,現在依然是社會主流;80後是50後的後代,父母給他們的傳承不多,且多有負擔——80後除了養活自己, 通常還需考慮如何讓父母過得更好。 而90後截然不同,他們的60後父母有很強的經濟能力和社會人脈,不但不需被養,還能幫到子女。 所以,90後沒有後顧之憂,中國第一次出現了「可以幹自己想幹的事情」的一代人,這代人噴薄而出的創新力,會説明中國進入一個極具創新力的年代。 不少90後得到了父母的傳承,這是一個優勢。 比如Teambition CEO齊俊元,他的父親是一位大學教授,他從初中開始就在父親的實驗室鼓搗,用他的話說是「總找機會在實驗室裡待著,幫老師打雜,有些老師不太願意做的實驗,我就幫忙做」。 這讓我想起蘋果公司的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他的父親是洛克希德公司的一位工程師,沃茲從小接受父親循序漸進的電子學啟蒙訓練;另一個是蘋果公司首席設計師喬納森·埃維, 他的父親是一位銀匠並在當地大學任教,喬納森說:「他(父親)是一個絕佳的工藝師,他送我的聖誕禮物會是在他大學內的工作室待上一天,在聖誕假期中工作室空無一人時,幫我做出我夢想中的任何事物。 」90後是第一代有了傳承的一代人,是個好現象。 這次美國之行,我再次來到了矽谷。 9月3日上午,我們一行參觀斯坦福大學虛擬人際互動實驗室,在實驗室創始人傑裡米·拜倫森博士的輔助下,我體驗了虛擬實境技術,除了感官上的衝擊,想到更多的是,虛擬實境技術大規模運用將帶來各種應用場景的改變性影響。 傑瑞米·拜倫森博士今年42歲,他22歲喜歡上了這件事,一做就是20年。 中國人說,板凳要坐10年冷,而他差不多坐了20年的冷板凳。 頭10年,虛擬實境技術默默無聞,主要靠政府資助。 2005年左右,日本企業看到了其中的價值,投入了一些錢。 直到這兩年,這項技術才變得炙手可熱,今年3月Facebook斥資23億美元收購從事虛擬實境技術的OculusRift就是一個例證。 在矽谷,像傑瑞米·拜倫森博士這樣的人很多,喜歡一件事,認准了,就心甘情願默默無聞地做下去。 矽谷流行you only live once(YOLO,你只會活一次)文化,每個人只做自己愛的事,過好自己,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這是矽谷創新力的重要源泉。 YOLO的出現也與美國年輕人出身條件好,社會環境包容,沒有太多的後顧之憂相關。 中國90後這一代人開始具備了一些這方面的條件,因而會大大增加中國的創新濃度。 可以說,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幹自己想幹的事,可以從父母那裡得到傳承,在互聯網上可以得到最新的知識,找到同道之人,都極大地解放了90後的創新力。 這些90後創業者的故事正在印證著,一個全新的世界真的來了。 美國社會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在《文化與承諾》一書中將時代劃分為「前喻文化時代、並喻文化時代和後喻文化時代」。 前喻文化,是指晚輩主要向長輩學習;並喻文化,是指晚輩和長輩的學習都發生在同輩人之間;而後喻文化,則是指長輩反過來向晩輩學習。 我們處於一個不斷改變的科技文化時代,我們需要向90後年輕人學習。 這次美國之旅,一個很大亮點是參觀MIT(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它的前沿科技讓人驚歎不已。 同時,其創始人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寫在大門口的一段話發人深省:「1985年10月,我們正式創辦時,我們中的許多人要麼被認為是古怪的電腦專家,要麼被認為是落魄的演出者,或者兩者都是...... 坦率地說,MIT的其他系當時拒絕我們,視我們為不折不扣的失敗者沙龍。 」為理想、志趣工作和創業,會獲得超越現實但又不離開現實的幸福和快樂。 這就是已經登場的90後,這就是未來改變社會的90後。 以上是我讀這些90後創業者故事的一些感受。 很多人現在講跨界學習、跨界融合,恐怕還需增加一個視角,那就是跨代學習、跨代融合。 這些年輕人的想法真的讓我受益匪淺,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認識到未來這些年輕人一定會做出更多百億美元、千億美元的公司,所以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