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擴張難解創業板高估值之惑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估值
創業板
第200家創業板公司今申購 高速擴張難解創業板高估值之惑 □本報實習記者 曹陽 今日,納川股份、翰宇藥業、高盟新材和海倫哲四隻創業板股票將進行網上申購,海倫哲成為第200家在創業板公開發行股票的上市公司。 從一開始的28家上市公司到今天的200家,創業板的高速擴張僅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時間。 但是,創業板的成長也伴隨著各種質疑的聲音,整體估值水準的高企一直是懸在創業板投資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低估值個股更受歡迎 高成長性賦予了創業板個股相對較高的估值水準,但是,高企的估值水準往往也意味著相對較高的風險。 因此,兼具高成長性和估值水準較低的創業板個股往往更容易受到市場的歡迎。 根據WIND統計,創業板個股的平均首發市盈率高達69.97倍,而在所有創業板個股中,發行市盈率超過100倍的個股達到了16只。 其中,發行市盈率最高的股票是新研股份,高達150.82倍;相對而言,華伍股份的發行市盈率最低,為36.98倍。 儘管新研股份、星河生物和沃森生物等個股的發行市盈率較高,但是這些個股的首日表現也不錯,分別上漲了52.4%、31.1%和43.5%。 當然,首發市盈率較低的創業板個股在上市首日的表現往往更加精彩。 據統計,首發市盈率最低的三隻創業板個股是華伍股份、上海佳豪和雙林股份,其首日上漲幅度分別為64.0%、82.8%和77.7%。 此外,首日漲幅最大的三隻創業板個股是金亞科技、安科生物和探路者,首日漲幅均超過了150%,其中金亞科技的首日漲幅高達209.7%,而這三隻個股的首發市盈率分別為 45.2倍、46.8倍和53.1倍。 這或許可以表明,創業板中估值水準相對較低,安全邊際相對較高的個股往往更容易受到市場的青睞。 高估值或致系統性風險 目前,創業板整個板塊的市盈率(TTM整體法)為63.1倍,而中小企業板、深證主機板A股和上證A股的市盈率(TTM整體法)分別為46.38倍、 32.96倍和17.48倍。 之所以市場能夠給予創業板如此高的估值溢價水準,主要是因為投資者對創業板個股的成長性抱有信心。 一方面,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主營業務多為政策重點扶持的新興產業,如生物醫藥、資訊技術等,這也符合促進高科技企業發展這一創業板設立宗旨。 因此,在政策方面,這類創業板上市公司將會享受到更多的優惠政策和政府扶持,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持企業未來的發展速度。 另一方面,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普遍融資規模較小,公司總股本較低,成長性非常強。 根據wind統計,目前創業板的總市值為8363.22億元,每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為43.33億元,這兩項資料與中小板、深市主機板以及滬市主機板的水準都相去甚遠。 因此,創業板上市公司在規模上給投資者提供了巨大的想像空間,可以肯定的是,在當前這200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中,一定存在著下一個萬科和下一個蘇甯。 也正是對創業板上市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美好憧憬,為創業板個股提供了高估值的土壤。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目前能夠始終保持高速成長的創業板上市公司並不多,「高分低能」的現象層出不窮。 此外,主機板市場的大盤藍籌股無論是在業績增長的穩定性上還是相對較低的估值水準上,都給投資者提供了更高的安全邊際。 從這個意義上講,維持創業板個股高市盈率的土壤正在消失。 畢竟,如果缺乏基本業績的支撐,僅僅依賴于良好預期的高估值水準恐怕也只是「泡沫」而已。 更重要的是,隨著「新三板」擴容方案的逐步實施,創業板上市公司高成長性的吸引力或也將大打折扣。 因此,一旦國內通脹水準居高不下,迫使貨幣政策取向繼續加緊的話,最先受到衝擊的或許就是高估值的創業板股票。 可見,貨幣政策偏緊的背景下,業績不確定、估值較高的創業板將面臨較大的系統性風險。 創業板的建立將帶來三個好處:一是讓未來有發展前途的企業籌集資金,建立更加市場化的公司制度;二是讓創業者們能夠獲得與其創業相匹配的財富增長;三是能夠讓投資者分享未來高成長性企業帶給社會的財富。 在前兩條基本得以實現的前提下,如何讓投資者分享未來上市公司成長所帶來的財富將是下一步的最主要目標。 而高企的估值水準無疑透支了上市公司的成長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投資者參與創業板市場的積極性。 如何給創業板上市公司更合理的定價,如何保護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廣大普通投資者,這仍是市場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