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找上門來投:求你們出來創業 背後帶起新興90後CEO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創業
i黑馬:基金泡沫來了,沒想到了這種程度:VC說你創業吧,我給你錢、給你找辦公場地、給你註冊公司,你只要答應來創業就行了。 這是一個VC「黑稿」,是VC請調頭。 前兩天我參加了一個小型的互聯網線下活動,按照慣例,活動開始前在場的觀眾和嘉賓都各說了幾句簡單的自我介紹。 在聽完40來人的輪番介紹後,我發現有3個人是來同一家投資機構的,以至於這家機構最後一位做自我介紹的投資人的開場白是:「我要是再說一次我們公司名字,在場的所有人應該都記住了。 」說實話,雖然聽了3遍,但我還是沒記住這家投資機構的名稱。 不過,我很奇怪的是為啥一場僅有40來人的小活動,一家投資機構竟然可以來3個人。 要知道,即使是一場兩千人的互聯網行業峰會,PingWest可能也就派1-2名記者/編輯過去參會,因為在北京這樣的互聯網活動多如牛毛,而我們知道真正值得聊的創業者、值得報導的專案、值得聽的「乾貨」分享沒有那麼多。 其實,像一家投資機構的3個投資人一起出現在這場小型的線下活動上只是當前VC行業的表像——投資人太多了。 因為投資人多了,中國創業環境現在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因為VC有投資需求,所以他們求你出來創業。 比如我的一位最近從媒體行業離職的朋友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自己沒想要創業、手裡也沒專案,但投資人卻找上來表示「你創業吧,我給你錢、給你找辦公場地、給你註冊公司,你只要答應來創業就行了。 」這背後的原因是這家新興的投資機構需要投一家垂直行業的媒體,但那些它想投的媒體要不已經被別的機構投過了,要不就是已經融過了天使輪和A輪,投B輪以後的話價格會比較高,所以這家機構的想法就是:因為自己需要, 所以直接找人重頭做一家就好。 當然,最後這位朋友覺得垂直行業的媒體實在是已經沒啥好的切入機會、自身積累的資源也還不足于能成功運營一家媒體,所以在感謝投資人好意的同時委婉的拒絕了這次以VC需求為出發點的創業動議。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拒絕送到眼前的機會和錢,也不是所有的投資人都會被拒絕。 由於網易前幾任的總編輯和副總編輯——YY創始人的李學淩、猿題庫創始人的李勇、陌陌創始人唐岩、雪球創始人方三文出來創業後表現都非常好,所以投資機構們不但在積極遊說網易門戶各頻道的中高層出來創業,甚至排著隊等著。 管他/她做什麼呢,先投了再說。 像今年8月剛從網易總編輯這個位置上離職的趙瑩,現在公司的產品都還沒露面,但融資卻已經談到B輪了。 如果這件事放在幾年前大家可能會覺得很荒謬,畢竟唐岩在2011年給陌陌融A輪時還挺艱難的,但現在的投資市場卻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看完這些也許你會覺得是因為媒體行業接觸投資人的機會多,所以才會有VC找上門來投,但事實上被投資人選中的肯定不只是媒體行業的從業者。 像這次陪馬克·紮克伯格訪問清華大學的Facebook技術總監魏小亮,在去年時就曾有N家國內的VC爭先恐後地殺到矽谷去求見拜訪,給錢給資源,管你做什麼,趕緊回國創業。 當時,魏小亮本身沒太強烈的創業意願,肯定也就沒成型的專案想法,但耐不住N個知名VC投資人的鼓吹和誘惑,一度動了心思幾乎答應了其中一家VC的請求。 不過Facebook不久後立即給他升了職,所以這事也就不了了之,留下了一大堆VC的怨念和殘念。 還比如我們報導過的不久前創辦了移動桌面平臺APUS的原360高級副總裁李濤,在今年年初還沒想好要做什麼,一直在外面找同行聊天的時候,VC就已經都排著隊等著他出來創業了,還有直接殺到360總部的辦公室等著他的,景象甚為壯觀。 事實上也確實有那麼一些不怎麼幸運的創業者在答應投資人的請求後以專案失敗收場。 比如,有一家已經關閉服務的國內比特幣交易平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某機構對比特幣感興趣,然後他們就找到了一位技術很強海歸創業者來做,給錢給平臺,典型的命題作文。 很不幸的是,這個由投資機構一手促成的專案運行一年時間都不到就自行宣佈關閉了。。 所以你看,雖然互聯網圈的人天天站在檯面上講的故事都是「使用者痛點」和「產品體驗」,但現在有些VC投資專案時的參考因素和使用者、產品什麼的一點關係都沒有,創業的出發點已經從解決某種人們普遍的需求,變成了為了「回應VC的需求」。 VC覺得熱,沒專案創造專案也要投,沒人拉人也要做。 VC機構們已經成了互聯網創業行為的強力催化劑,這背後甚至帶起了一批新興的「90後CEO」。 也難怪,畢竟中國現在有1300多個投資機構呢,它們之間的競爭也蠻激烈的。 對於那些有幸被VC選中的潛在創業者來說,在暗自慶倖的同時,是不是也要想想自己將要做的事能成的概率有多大?在做一件貌似有需求場景的事情時有沒有想過這個場景真的普遍存在嗎?自己的這次創業行為在1-2年後會如何收場? 我的老闆在最近一次的例會上就表示,如果你們現在還沒遇到有外界去主動找你做一些事情,那麼接下來的工作是該努努力了。 想想也是,在當前的行業環境下,沒被選中的概率就好像你產品都做出來了竟然沒拿到錢一樣,挺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