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們描述過去的商業世界,有兩個截然分立的層級:1、飄在天上的互聯網層 2、落在地下的企業業務層這曾經割裂的兩者,現在正在被我們打通,而推動這一進程的,除O2O之外還有互聯
我們描述過去的商業世界,有兩個截然分立的層級:1、飄在天上的互聯網層 2、落在地下的企業業務層——這曾經割裂的兩者,現在正在被我們打通,而推動這一進程的,除O2O之外還有互聯網金融。
不久之前,我們看到平安銀行對外的吹風,稱其依靠線上供應鏈金融技術,使得與長城汽車合作的轉銷商貸款額超過了每年200億,戶均開票量5年內經歷了十倍增長。 眾所周知,平安集團在所有金融巨頭中算是走得是最激進的一家,它所謂的「線上供應鏈金融」又有什麼新玩法?
其實比起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平安銀行只多走了兩步:
一、促成產業鏈上所有環節(銀行、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物流公司)互相開放介面,實現資料互通。 通過這一步拿到了企業間業務資料。
二、依靠免費企業管理軟體(不久前上線的「生意管家」)滲透到企業內部,在授權之下,拿到了企業內部運營資料。
通過這兩步,平安完成了產業鏈透明化的過程。 在征信上,平安掌握了更高品質、更充足的決策資訊,使得金融服務可以通過純線上交付,不用再到線下去履行繁瑣的盡調程式。 在業務形態上,則部分實現了金融自動化。 資料自動採集、模型自動決策,人為審核時間降到最低,直接帶來的就是前端體驗的提升,在面對大量中小企業的小額、即時、高頻借款需求時,擁有了莫大優勢。 事實上,阿裡小貸也是這麼一套玩法,只不過一切都圍繞著它的電商體系打轉。
在之前某篇文章裡我曾經寫過:「O2O的概念很簡單,就是把整個產業鏈上的所有環節和資源拉到線上,並最終形成閉環」。 「把產業鏈上所有環節和資源拉到線上」的任務,就需要企業軟體來承接。
過去一直以來,企業軟體市場都被各種定制化需求所主宰,產品之間的資料和介面缺乏統一標準。 但隨著公共互聯網和各種面向中小企業的標準化產品開始流行,企業間的資訊孤島狀態被打破。 在我所接觸的企業軟體公司中,不少都在嘗試與金融服務相打通,比如做財務軟體的「賬貸通」,做訂單管理的「易訂貨」,做進銷存的「智慧商貿」。 甚至連老牌的企業軟體供應商用友,也牽頭成立了金融集團,從事相關企業級產品研發。
企業軟體的標準化整合也在巨頭的佈局中。 前段時間,京東和一號店也步上淘寶後塵,將所有ISV廠商整合進了自身雲平臺中。 規範ISV市場固然是一部分考慮,更長遠意義在於,大平臺有了進一步接觸到企業後臺資料的可能。 從底層打到更底層,巨頭的目標是讓整個世界都對自己透明。
說了半天資料,置隱私保護於何地?
假設巨頭都是良心滿滿的,絕對不碰你託管在他們雲平臺的私有資料,他們也可以通過各種手段滿足業務上對資料的需求。 比如,可以在提供某次具體服務時,取得你的資料授權。 又比如,即使不拿到你的內部資料,也可以通過各種外部資料的交叉驗證逼近實情,阿裡小貸早已這麼做了。 其實,免費經濟的邏輯往往就是:我向你提供免費產品和服務,你則以自身注意力資源和資料作為回報——這才是後向收費的基礎。
企業軟體+金融,你的目標是什麼?
1、更深度的資料獲取 2、金融自動化
企業軟體發揮了什麼價值?
1、觸達中小企業的管道 2、持續資料獲取的入口 3、金融服務的出口
必須是企業「軟體」麼?
當然不是,一切的企業資料化、聯網化工具都會被金融所用。 從Pos機,到支付工具,到企業內的社交協作,甚至包括線下的物流、人流監控,未來資料的採集範圍會無限擴大化。 整個金融產業為了對抗資料孤島,可能形成若干大的資料聯盟或資料超市。 目前的央行征信就是雛形,BAT更加具有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