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碼農」們為何要回國創業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創業
這裡是矽谷,每天都有年輕人趕來,為了在匆忙的旅途中看一眼谷歌和Facebook大廈,或托關係與馬克·紮克伯格會見半小時。 然而另一些人,他們生活在這裡、他們有著不錯的收入,他們卻想要回到中國大幹一場。 這裡是矽谷,每天都有年輕人趕來,為了在匆忙的旅途中看一眼谷歌和Facebook大廈,或托關係與馬克·紮克伯格會見半小時。 然而另一些人,他們生活在這裡、他們有著不錯的收入,他們卻想要回到中國大幹一場。 他們是群「碼農」,對於他們來說,李彥宏的故事在激勵著他們。 為什麼回國? 在矽谷,很多中國工程師都在糾結這個問題——「回國麼? 」。 在中餐館吃飯,經常隱約聽到隔壁桌子討論中國的發展前景、投資瘋長,甚至偶爾還在議論阿裡巴巴8級和9級員工的年薪具體差多少。 李一帆也是其中一個。 「(這是)買櫝還珠」,李一帆如此看待矽谷工程師群體的現狀。 這些擁有Ph.D或者Master學歷的留學生們多數畢業于國內名牌大學畢業,「我們不止有GPA,IBT和GRE成績,我們從各方面都很優秀」。 「工程師眾多優秀的方面被忽視了,大家只看到和工作相關的某種技能」,對於大多數矽谷工程師而言,這項技能就是「寫Code」。 李一帆一直很為自己流利標準的口語驕傲,但工作的時候很少需要和外國同事交流,「有時候甚至都不用說話」。 偏低的工作挑戰讓很多矽谷工程師感到不安和不甘,「當我可以想像10年、20年後自己的樣子時,我覺得我不想要這種生活」。 在工程師的身份背後,他還有很多角色——業餘攝影師、「灌籃高手」、因周遊世界博客成為網路紅人,還是圈子裡知名的「情場殺手」和兄弟們信賴的「泡妞顧問」。 他希望自己的職業生涯也可以一樣豐富和精彩。 同樣,李一帆並不是頭一個感到迷惘的中國人。 來美國讀書之前,周永一直是同輩人中的佼佼者,從安徽最好的中學到北京大學,他在各個升學考試中都奪得頭籌。 學業之外,他還是一個搖滾愛好者,大學時候留著長髮,赤膊穿皮夾克。 他組織過自己的樂團,一度擁有幾百號粉絲。 7年前大學畢業時,周永所在的班級有15個同學出國了,他們學習成績都不錯,「那時候大家都認為來美國是個很好的出路,因為這邊學校更好,薪水也更高。 而且做互聯網的人,誰不想來矽谷呢? 」然而真的在矽谷工作兩年之後,周永開始接洽國內的獵頭。 生活和交友環境是個大問題。 「剛來的時候想過要結交更多的美國朋友,但是文化不一樣,實在很難。 他們會很友善地對待你,不過成為朋友又是另外一回事,比如他們會為49人(編輯注:這是支橄欖球隊)瘋狂,但我毫無感覺;他們吃飯時候說脫口秀的段子,我甚至都沒太聽懂。 」 這感覺就像同一個南方人聊郭德綱、和一個北方人聊周立波,很難融入進去。 周永在Facebook上擁有400多個朋友,但是平時聚會、出去遊玩的多是華人朋友。 「和很多美國朋友都是同學或者公司同事,也不能算作真正的朋友」,作為第一代移民,他始終無法完全融入。 動搖他的更大原因是得不到足夠的職業發展機會,他所在的組有十幾個同事,除了兩個美國人和歐洲人外,他的上司和多數同事來自印度。 「壓力非常大,很大一部分來自這個環境。 」出於尊重和謹慎,他不願詳述自己和印度上司過多的恩恩怨怨,但他認為「這種事兒在很多公司都太常見了」。 創業,一個艱難的決定「我在說服公司讓我常駐北京或者上海」,李華齊目前在一家大公司做研究員,因為公司缺少中國員工,入職後他經常跟隨老闆去中國面見客戶或做技術培訓。 但是他所以想去國內工作,是因為他和幾個在北京的朋友開了個公司,兼職開發手機遊戲。 「我們團隊一共5個人,我是產品經理,另外主要就是設計和技術」,李齊華的團隊成員目前都是兼職創業,「但他們至少都在國內,現在我每天和他們溝通十分不方便」。 為了趕在2個月後產品能夠登陸安卓市場,李齊華現在每天要工作到淩晨2點。 「現在沒有辦法估計營收,也沒有去找投資人」,已是兩個孩子父親的李齊華目前住在Cupertino,去年入手的學區房價值120萬美元,作為家中唯一的收入來源,他每個月需要還接近五千美元房貸。 「很多人說創業應該有勇氣,有魄力,孤注一擲,聽著很有道理。 但是我這個年紀,有家庭有孩子,我難道讓他們和我一起孤注一擲? 」上周,李華齊已經發郵件向領導申請駐派北京辦公室,如果被批准,他將獲得與在美國同樣的收入,以及在北京包括租房、租車以及子女私立學校學費等基本生活補貼。 而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和他的創業夥伴近距離在一起,減少不必要的溝通成本。 「希望可以,如果不行,我應該會跳槽」,他聽朋友說百度在矽谷的研究中心需要員工經常回國開會,他打算去試下。 相比之下,李一帆的回國之路順利不少。 「創業是個完全不一樣的職業」,在矽谷工作了幾年後,李一帆終於咬牙向前邁了一步,踏上極富挑戰的創業之路,「它需要我調動自己所有方面的能力,並且需要我不斷地去學習更多東西,這是現在的工作無法給我的」。 「我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我不能保證自己一定會成功」,這個第一次創業的「孩兒他爹」並不奢望一舉成名,但他覺得「作為一個創業者不會失敗,因為創業這個過程給我的收穫也許是工作10年都沒有辦法獲得的」。 李一帆和他兩個夥伴孫愷和向少卿一年前創辦了「禾賽科技」,並且已經拿到了數百萬美元投資,主打產品是一種可擕式氣體成分測試儀器。 他們核心的技術來自孫愷在斯坦福跟隨PhD老闆的研究成果,目前國內同領域出名的杭州聚光科技就是2002年從這個實驗室走出來的。 相比與十年前的技術,他們的研究成果讓氣體監測儀器成本更低,尺寸更小,因此可以為使用單位提供更多便利。 例如可以通過移動的方式代替傳統空氣品質測量方式為整個城市不同地點提供即時監測資料,也可以搭載在天然氣公司的檢測車上流動監測城市內是否發生洩漏。 Step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對於85後團隊「滿分卡」的三個單身漢來說,這個決定似乎更加「不是事兒」。 「是否回國的問題和創業本身是沒有關系的」,Jason的團隊中最小的90年出生,最大的85年出生。 Jason14歲的時候就來了美國,在這裡生活了14年後,踏上了飛往中國的航班。 他們的「滿分卡」是一種代替現有的商鋪會員卡的會員服務,該服務可以説明商家整理分析及量化使用者的忠誠度,並做出針對性的改善建議,從而提高商鋪銷售額。 目前在美國與他們類似的產品Five Stars已經獲得 B 輪 2600 萬美金,目前擁有400萬使用者,每月使用者簽到次數120萬。 「Five Stars用了3年獲得了5300多商家,速度太慢了」,Jason認為在國內將會有更好的發展,「中國的市場更大」,這也是他們執意回國的主要原因。 「做中國市場不一定比做美國市場更難」,這個蘋果門店出身的年輕人說,「我們面對的都是中小商家」,此前他們在國內市場找了50個實驗商家介紹產品,其中21個願意購買他們的服務。 目前該團隊已經拿到數個投資人的offer,他們希望從中挑選到合適的。 「我們的投資人必須要認可我們的理念,當然也希望他們有我們需要的資源」。 「在飛機上忽然想到高中大學畢業致辭時都有人要說‘step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Jason在他的朋友圈這樣說,「today is my first step out of my comfort zone! Finally!」。 這裡是矽谷,很多年輕的中國人拖起行李、帶著妻小踏上歸國的航班,就像當初踏入美國一般,前方充滿了未知,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