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f Update: 2017-02-28
驗證碼樣本:<%if isempty(session("getcode")) or session("getcode") <> ucase(request.form("form_code")) thenresponse.write "驗證碼輸入錯誤"response.endelsesession("getcode") = empty " 清空sessionresponse.write "驗證碼輸入正確"response.endend
Time of Update: 2017-02-28
技巧之一:提高使用Request集合的效率 訪問一個ASP集合來提取一個值是費時的、佔用計算資源的過程。因為這個操作包含了一系列對相關集合的搜尋,這比訪問 一個局部變數要慢得多。因此,如果打算在頁面中多次使用Request集合中的一個值,應該考慮將其存貯為一個局部變數。 例如將代碼寫成下面的形式以加快指令碼引擎處理速度: strTitle=Request.Form("Title")
Time of Update: 2017-02-28
原理:通過瀏覽器傳送變數,如http://127.0.0.1/shengcheng.asp?id=90代碼:if SaveFile("/new/"&id&".html","http://127.0.0.1/news.asp?id="&id&"") then
Time of Update: 2017-02-28
如果你的作業系統是中文系統,1.你建立xml文檔,預設是gb2312編碼的。<?xml version="1.0" encoding="gb2312" ?> 絕對可以顯示中文。2,你是改的別人的xml文檔,但之前該xml文檔是UTF-8/16編碼的,<?xml version="1.0" encoding="gb2312" ?&g
Time of Update: 2017-02-28
首先我要申明的是不是什麼語言寫出來的程式就不安全,而是得看寫代碼的人如何去寫這個程式前些日子我去客戶那調研,發現客戶的監控系統用的是海康威視的硬碟錄影機,然後預設使用者名是amdin 密碼是12345,回來後就想玩一玩看看有多少人用的是預設密碼,於是就寫了個掃描程式,很快掃描到了一大批網站,也得到很多採用的是預設使用者名和密碼。玩了一兩天后發現沒什麼好玩的,就隨便在裡面找找掃描記錄,看到一些後台登陸地址,於是就都測試下,然後就發現了這個網站:最開始我是測試弱口令,admin
Time of Update: 2017-02-28
本來這篇博文想探討下非同步中的異常操作,但自己在做非同步測試的時候,又對 ASP.NET 非同步有了新的認識,可以說自己之前對非同步理解還是有些問題,先列一下這篇博文的三個解惑點: async await 到底是什麼鬼??? 非同步作業中發生異常,該如何處理? 非同步作業中發生異常(有無 catch throw 情況),Application_Error 會不會捕獲?
Time of Update: 2017-02-28
我準備使用ASP.NET 5開發出更多的東西。從5到8的旅程很有意思,但是也有很多是我未曾探索的。一言難盡。關於過渡到這個新平台的曆程,開發人員或許能從這篇文章中一窺究竟。1.興奮——老夫聊發少年狂隨著候選版本的臨近,遠處的戰鼓變得清晰嘹亮起來。眾多圍繞ASP.NET
Time of Update: 2017-02-28
一、為什麼需要路由優先順序大家都知道我們在Asp.Net MVC項目或WebApi項目中註冊路由是沒有優先順序的,當項目比較大、或有多個地區、或多個Web項目、或採用外掛程式式架構開發時,我們的路由註冊很可能 不是寫在一個檔案中的,而是分散在很多不同項目的檔案中,這樣一來,路由的優先順序的問題就突顯出來了。比如:
Time of Update: 2017-02-28
在經曆了阿里雲上“黑色1秒”的空歡喜之後,我們“被迫”考慮實現.NET的跨平台,將Web伺服器由Windows換成Linux。而這種“被迫”在一個存在已久的願望下,變得水到渠成。這個願望就是 ——
Time of Update: 2017-02-28
一.什麼是ODataOData是一個開放的資料協議(Open Data Protocol)在ASP.NET Web API中,對於CRUD(create, read, update, and delete)應用比傳統WebAPI增加了很大的靈活性只要正確使用相關的協議,可以在同等情況下對一個CRUD應用可以節約很多開發時間,從而提高開發效率二.怎麼搭建做一個簡單的訂單查詢樣本我們使用Code
Time of Update: 2017-02-28
引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首先,我們先明確下以下基本概念Linux相關 Ubuntu Ubuntu是基於linux的 免費開源案頭PC作業系統 十分契合英特爾的超極本定位 支援x86、64位和ppc架構 全面支援網頁瀏覽器
Time of Update: 2017-02-28
使用者向伺服器提交請求時,伺服器都會給每個使用者指派一個SessionId,儲存在使用者瀏覽器的Cookies中,SessionId是全域的,也就是說只要Cookies還存在,伺服器就會認為這是同一個使用者,從而實現了每個使用者都有自己獨立的全域Session域。當使用者再去請求的時候,在http頭把這個SessionID的Cookie發到伺服器端,伺服器就去找這個SessionID,如果找到了。就證明這個使用者的狀態是存在的。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實驗更清除的瞭解Session:點擊按鈕後頁面回傳,
Time of Update: 2017-02-28
ASP.NET Web API 是非常棒的技術。編寫 Web API 十分容易,以致於很多開發人員沒有在應用程式結構設計上花時間來獲得很好的執行效能。在本文中,我將介紹8項提高 ASP.NET Web API 效能的技術。1) 使用最快的 JSON 序列化工具JSON 的序列化對整個 ASP.NET Web API 的效能有著關鍵性的影響。 在我的一個項目裡,我從 JSON.NET
Time of Update: 2017-02-28
在B/S系統開發中,經常需要使用“身分識別驗證”。因為web應用程式非常特殊,和傳統的C/S程式不同,預設情況下(不採用任何身分識別驗證方式和許可權控制手段),當你的程式在互連網/區域網路上公開後,任何人都能夠訪問你的web應用程式的資源,這樣很難保障應用程式安全性。通俗點來說:對於大多數的內部系統、業務支撐平台等而言,使用者必須登入,否則無法訪問和操作任何頁面。而對於互連網(網站)而言,又有些差異,因為通常網站的大部分頁面和資訊都是對外公開的,只有涉及到註冊使用者個人資
Time of Update: 2017-02-28
.NET程式員也有自己的幸福,.NET的跨平台是一種幸福,.NET的開源也是一種幸福,而更幸福的是可以通過開源的.NET瞭解.NET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跨平台的,所以幸福是一種過程。在.NET跨平台的進程中,ASP.NET顯然走在了前頭,而通過探究ASP.NET 5是如何?跨平台的,可以稍稍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體驗ASP.NET 5跨平台有2種方式:1)在Mac下,git簽出XRE的原始碼(前身是KRuntime),然後運行sh
Time of Update: 2017-02-28
在今日的部落格文章中,Scott Guthrie宣布了ASP.NET 5。而它所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自誕生15年來首次推出了支援跨平台的開源版本。作為Visual Studio CTP 6的一部分,這款流行的Web開發應用程式架構,現已能夠在Windows、Mac、以及Linux平台上運行。本次更新還帶來了其它一些非常重大的改
Time of Update: 2017-02-28
當我們的網站需要支援下載大檔案時,如果不做控制可能會導致使用者在訪問下載頁面時發生無響應,使得瀏覽器崩潰。可以參考如下代碼來避免這個問題。using System; namespace WebApplication1 { public partial class DownloadFile : System.Web.UI.Page  
Time of Update: 2017-02-28
首先聲明下這篇文章:本文章的發表於2014-10-11日,原作者和著作權:KoalaAPI(還是本人啦),原連結:http://www.cnblogs.com/KoalaAPI/p/4018727.html(曾被刪除!)儲存頁的所有檢視狀態資訊和控制項狀態資訊。作者在早期參與的項目中曾遇到這樣的需求:基於SEO技術的開發,當因為時沒有接觸的MVC架構的 Razor 引擎,所以只能用ASP.NET引擎,如果使用ASP.NET引擎的伺服器端控制項,那麼在ASP.NET頁面中就會產
Time of Update: 2017-02-28
前言前面的幾個篇幅對Web API中的路由和管道進行了簡單的介紹並沒有詳細的去說明一些什麼,然而ASP.NET Web API這個架構由於宿主環境的不同在不同的宿主環境中管道中的實現機制和路由的處理方式有著很大的不同,所以我會將對應不同的宿主環境來分別的做出簡單的講解。 ASP.NET Web API路由、管道 ASP.NET Web API 開篇介紹樣本 ASP.NET Web API 路由對象介紹 &
Time of Update: 2017-02-28
在MVC中,控制器依賴於模型對資料進行處理,也可以說執行商務邏輯。我們可以使用依賴注入(DI)在控制層分離模型層,這邊要用到Repository模式,在領域驅動設計(DDD)中,Repository翻譯為倉儲,顧名思義,就是儲存東西的倉庫,可以理解為一種用來封裝儲存,讀取和尋找行為的機制,它類比了一個對象集合。使用依賴注入(DI)就是對Repository進行管理,用於解決它與控制器之間耦合度問題,下面我們一步一步做一個簡單樣本。安裝Unity 首先我們需要建立一個UnityMVCD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