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中的每個表都有一個rowid,它是一個18位字元組成字串,例:AAANgBAABAAAO/KAAA.它包含的字串由A-Z,a-z,0-9,+,/這些字元組成.是64進位.其中A-Z對應0-25,a-z對應26-51,0-9對應52-61,+對應62,/對應63.這個18位的字串分成4段分別表示不同的意思(6,3,6,3),1-6位表示對象ID,7-9位代表資料檔案編號,10-12位代表資料區塊編號,13-18代表在資料區塊中的行.假設建立下面一個表:create tabl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準備工作 1.1 若是server版,需安裝圖形介面 $ sudo apt-get install Ubuntu-desktop 1.2 安裝必要的庫包 $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libaio1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Spring對Hibernate的整合提供了很好的支援,Spring提供了對sessionfactory的初始化,使用者不用再關心session的open,close,同時,Spring還提供了靈活的事務聲明.本文通過執行個體簡單講述如何在Spring中整合Hibernate.1,將hibernate的配置加入到Spring的配置中(對datasource和sessionfactory進行配置): <bean id="dataSource" &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可以使用如下命令更改分區表的屬性: SQL> alter table DOM_REAL_CATEGORY_FL enable row movement; Table altered.更改分區表的分區索引值,意味著要刪除記錄並重新插入一條新的記錄,這會引起記錄(Record)的移動,記錄的Rowid會改變,相關索引需要進行維護。SQL> update DOM_REAL_CATEGORY_FL set doc_level=101 where doc_level=51;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除內建的DBCA可以建立資料庫以為,還有另外一種建立方法,就是手動建立資料庫,也是作為DBA人員必須要掌握的。下面就介紹一下手動建立資料庫的步驟:手動建立資料庫通常包含如下操作步驟:1、確定建立資料庫名稱和執行個體名稱;2、確定資料庫管理員的認證方式;3、建立初始化參數檔案;4、建立執行個體;5、串連並啟動執行個體;6、使用creat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一、在控制台,切換到資料庫使用者:su - Oracle 二、輸入:lsnrctl start;啟動監聽器; 三、啟動資料庫; 四、操作資料庫,如建立使用者,授權,建表等; 五、關閉資料庫; 六、關閉監聽器; 註:資料庫安裝完畢後,一般情況是以超管的角色進入資料庫平台,再建立一普通使用者,作應用系統登入或開發管理用。 附一:監聽器的啟動關閉: 用oracle使用者,在linux控制台下輸入lsnrctl,進入:LSNRCTL>狀態; 除: start:啟動監聽器; stop:停止監聽器;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編輯 指令檔[python] db_user="root" db_passwd="123456" db_host="localhost" backup_dir="/usr/local/apache2/htdocs/backup" time="$(date +"%Y%m%d%H%M")" MYSQL="/usr/local/mysql/bin/mysql" &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21. You want to create a new optimized database for your transactional production environment to be used by a financial application. While creating the database, you want the Oracle software to take care of all basic settings to optimize th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還是找點事情做吧。這個項目做下來,我發現現場的測試人員普遍都不會前台抓SQL(就是指點擊一下前台介面的操作,然後去資料庫追查剛剛這個動作 操作了哪些表)。後來和做測試的幾個其它朋友聊天,也基本不知道這幾個視圖,感覺很詫異,這個應該是每一個測試人員,以及實施人員(沒參與項目資料庫開發,不熟悉每個業務具體操作那些表)常用的技能。因此決定總結下,把這小技巧給大家推薦下。 其實很簡單,就兩個Oracl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 開啟binlogmysqlserver-id =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最近在網上找了下mysql查詢隨機的幾個sql,我把最終的記錄下來。 SELECT * FROM uchome_mtag AS a JOIN (SELECT MAX(tagid) AS id FROM uchome_mtag) AS b ON (a.tagid>=FLOOR(b.id*RAND())) LIMIT 50 我實驗後發現一個問題,當你的表裡的總數和想要得到的條數很接近時,可能會不理想,有可能你有10條,你想查出隨機的8條時,卻只給出了5條的結果。 應該是那個大於等於造成的吧。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DSG SnapAuditDatabase Audit軟體新一代的Database Audit解決方案--Oracle資料庫1 Database Audit的核心問題及需求1.1 資料庫安全性漏洞的主要原因分析資料庫安全性漏洞的主要原因有三:1) 無監控手段資料庫管理員往往作為資料庫操作員存在,瞭解如何在資料庫內進行操作、解決問題,但無法對使用者的訪問、操作進行監控,更無法預防或者處理秘密訪問、資料竊取以及惡意刪除。2)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本文探討了基於 IBM DB2 的各種Database Backup與恢複策略,並附有完整的實驗步驟。本文試圖通過具體的實驗使讀者領會各種Database Backup方式的優劣和異同,並掌握 IBM DB2 的Database Backup與恢複技術。 若無特殊說明,以下Databas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conn / as sysdbacreate undo tablespace undotbs3 datafile 'd:\lx\undotbs03.dbf' size 2m;alter system set undo_tablespace=undotbs3;sess1:~~~~~~~~~~~~~~~~~~~~~~~~~~~~~~~~~~~~~~~~~~~~~~~~~~~~drop table test_undo;create table test_undo as select * from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多行函數 聚集合函式執行順序:tName--where--group by --having--order by(select)where中不能出現當前子句中的別名,也不能用聚集(分組)函數聚集合函式嵌套的時候,不能得到單個的列常用聚集合函式 是對一組或一批資料進行綜合操作後返回一個結果 count 行總數--處理空值,空值也算進去了 count(distinct column) count(all column)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SQL文法書寫很長,而且SQLPLUS裡沒有自動補齊,忘記格式時可通過文檔擷取協助官方文檔中的SQL文法描述圖:1.關鍵字和參數方塊是關鍵字 橢圓是參數2.選擇性參數和關鍵字 紅色是可選,有多個直接選取,也就是 schema 和點是可選的,FORCE和VALIDATE是可選的或關係3.迴圈文法 可以使用多個運算式 運算式之間用逗號間隔4.跨行文法文法書寫順序用箭頭描述 一行不夠描述會另起一行 5.當語句帶有clause(從句)時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首先,上一個圖片說明真相。說明:1、是讀取一個641W多行的資料表,然後在寫入本地表。2、不包括大欄位類型的表。備忘:1、本人最近在做資料匯入/匯出之內的操作,對於資料量較大的表更新某一列資料時,最好採用inLine View方式更新,上百萬行的資料,10分鐘左右更新完畢;若採用快速遊標方式進行漸進式掃描更新,要等很久。2、需要做資料轉換時,適當的藉助暫存資料表,其威力不可小覷。3、當執行一個查詢、更新或其它資料庫操作,很久都沒有響應時(30分鐘左右),應該考慮其它更有效方式取而代之。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最近參與公司一個項目,計劃對線上平台的大規模查詢做到快速響應,預估資料總量大概在2-3億條,資料庫並發量大概每秒1500,一年後並發大概3000每秒,經過在Redis和mongodb之間艱難的選擇之後,決定使用mongodb,主要看中其平行擴充能力和GridFS上的Map/Reduce。預估項目完成上線後,高峰時段每秒並發查詢在1500-3000之間。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情境:程式修改完成後,上傳到應用伺服器tomcat,重啟tomcat後,發現啟動異常!前端nginx負載平衡出現504錯誤,網站無法開啟!排查:經過排查tomcat日誌,發現串連資料庫異常;登陸資料庫後以"conn /as sysdba"方式登陸正常,資料庫輕載,無壓力;於是檢查資料庫的監聽器,輸入"lsntctl services"命令,卡住,半天不出結果…故障處理:輸入"lsntctl stop" 或者"lsntctl reload"命令,卡住,半天不出結果,於是輸入servic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網上經常有人問Oracle varchar2最大支援長度為多少?其實這個叫法不太準確,varchar2分別在oracle的sql和pl/sql中都有使用,oracle 在sql參考手冊和pl/sql參考手冊中指出:oracle sql varchar2的最大支援長度為4000個位元組(bytes);而 oracle pl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