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f Update: 2014-06-14
後台某維度統計語句SELECT products_id, sku, px_id, sj_id, cat_path, COUNT(*) AS pv, COUNT(DISTINCT ip) AS ip_numbers, SUM(is_bounce) AS bounce_numbers, SUM(remain_time) AS remain_time FROM dm_pv_records_search WHERE 1 AND add_date &
Time of Update: 2014-06-14
SQL> create table aa(a number,b number);Table created.SQL> create table bb(b number,c number);Table created.SQL> insert into aa values(1,2);1 row created.SQL> insert into aa values(2,3);1 row created.SQL> insert into bb values(2,4);1
Time of Update: 2014-06-14
使用Data guard作為HA方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在於:後台資料庫發生了主備切換,client串連如何做到自動切到新的primary資料庫上? 如果做通用的方案,需要用戶端自己提供自動重連的能力,這點大多數java的occi的串連池都有實現。 但這些已有實現大多是對同一串連配置發起重連,所以需要考慮為application提供透明的串連方式,而不讓應用看到具體data guard的多個ip和service name,這就需要做些額外的配置工作。 &
Time of Update: 2014-06-14
系統內容:CentOS release 5.10應用環境:Oracle 10.2.0.5 + php5.2.17硬 件 :DELL R720,1T*3 7200r,raid5業務環境:每5分鐘sqlload入庫5分鐘內有效資料,資料大小30M左右問題原由:最近做了一次資料移轉,硬體由之前的300G*3 7200r變為1T*3
Time of Update: 2014-06-14
1、在MongoDB的同級安裝目錄下建立資料目錄,目錄結構如下:/data/rs0/data/rs1/data/rs22、使用命令列啟動mongod的三個執行個體,開啟三個命令列視窗,分別輸入命令如下:mongod --port 10000 --dbpath E:/field/replset/data/rs0 --replSet rscx --smallfiles --oplogSize 128mongod --port 10001 --dbpath E:/field/replset/data/
Time of Update: 2014-06-14
發現如果人品不好做實驗都是問題很多,晚上又把fstab給寫錯了,導致系統不能起來,因為當時處理該故障未,後續在網上找了幾張圖片,大體說明處理思路系統啟動報 filesystems 失敗,輸入root密碼進入repair filesystem模式嘗試修改 /etc/fstab 發現系統是read-only模式重新mount -n -o remount,rw /重新mount檔案系統重新修改/etc/fstab,除掉錯誤記錄,然後使用init 6/reboot命令重啟系統
Time of Update: 2014-06-14
UDEV ASMDisk 配置 因為Oracle 不出支援 RHEL6 系列的 ASMLib,所以我們可以改為 Udev 的方式配置ASMDisk,詳細如下: 優先使用udev 的方式配置ASM儲存的塊裝置資訊。 1.確認udev包已安裝 [root@rac01 ~]# rpm -qa | grep udev udev-147-2.40.el6.x86_64 2.獲得硬碟WWID系統資訊 (1) Oracle Linux 5
Time of Update: 2014-06-14
ALERT日誌中報錯資訊:Mon Jan 20 15:03:22 2014Incremental checkpoint up to RBA [0x442f.abd.0], current log tail at RBA [0x442f.338a.0]Mon Jan 20 15:08:13 2014Errors in file /Oracle/product/10.2.0/db/admin/PROD2_findbb/udump/prod2_ora_27268.trc:ORA-07445:
Time of Update: 2014-06-14
問題描述:Oracle通過主鍵id刪除2000條記錄很慢,需要花費十二分鐘。解決過程:1.首先查看SQL的執行計畫,執行計畫正常,cost只有4,用到了主鍵索引。2.查看等待事件,select * from v$session_wait where sid = 507顯示的event是db file sequential read,也沒有異常。3.查看統計資訊是否正常select * from user_tables where table_name =
Time of Update: 2014-06-14
歸檔日誌存放形式主要存放方式有以下方式:一、ASM方式Oracle 10G、oracle11g、oracle 12C版本如果作業系統是AIX、HPUX、Linux下,一般都會採取ASM建庫方式,特別是oracle 11g和oracle12C,因為oracle已經不支援裸裝置建庫(手工建庫還是可以裸裝置),如果沒有購買HACMP、HP MC軟體,那一般開啟歸檔,歸檔日誌只能放在ASM上面,當然也可以放在本地磁碟上,那樣子備份難度就增加,也麻煩。Oracle RAC環境下歸檔日誌的備份
Time of Update: 2014-06-14
Linux下啟動Oracle資料庫執行個體,分為兩步:第一步,啟動監聽;第二步,啟動資料庫執行個體。 一、如何啟動資料庫執行個體 1.進入到sqlplus啟動執行個體 su - oracle
Time of Update: 2014-06-14
對於資訊系統而言,安全性是至關重要的考量方面。從近年來全球爆發的資訊資料泄露引起的廣泛關注來看,沒有資料的安全,就沒有客戶持續的信任,也就沒有企業的生存空間。 安全威脅是一個綜合性的範圍。究其要點,是由很多因素構成的,比如廣受關注的外界駭客網路攻擊。但是,經過統計,我們企業面對的絕大多數情況都是針對資料內部的威脅。很多機密、隱私資料並不是通過“無所不在”的駭客們盜取的,而是就在營運部門、開發部門和業務部門的“內鬼”引起的。 內部
Time of Update: 2014-06-14
Oracle的nologging屬性是非常容易被濫用的。在我們之前的文章中,探討過append+nologging對於Redo Log的影響。從文章的結論看:如果我們使用append配合nologging,的確是可以減少Redo Log的產生的。 但是,這樣做真的有好處嗎?希望減少Redo Log產生的思路無非是:Redo Log產生量少了,這樣在LGWR寫入的量就少了,從而帶來的物理IO和日誌切換動作就少了。但是,隨著帶來的問題是:日誌少了真的沒有問題嗎? Oracle
Time of Update: 2014-06-14
1、還原(restore),是指訪問先前產生的備份組,從中得到一個或多個對象,然後在磁碟上的某個位置還原這些對象。 恢複(recovery),是一個使資料庫與給定時間點相一致以保證能夠開啟這個資料庫的實際進程,該進程通常是通過應用重做(包括聯機重做日誌和歸檔重做日誌)來完成的。 2、要開啟一個Oracle資料庫,要求這個資料庫與給定的時間狀態一致。 3、Oracle通過檢查每個資料檔案頭中的當前SCN和控制檔案中的當前SCN是否一致來確定資料庫是否處於一致狀態。&n
Time of Update: 2014-06-14
一般DBA 和SA 在管理磁碟時一定會有OS 磁碟和Oracle database ASM Group 中的磁碟維護一種對應關係。 如果SA 不確定或找不到DBA,可以用下面方法找出對應關係。--------------------------------------分割線 --------------------------------------推薦閱讀:如何修改ASM的sys密碼 如何將ASM中的資料檔案複製到作業系統中 Oracle 11g RAC ASM磁碟全部丟失後的恢複
Time of Update: 2014-06-14
Oracle重做日誌(redo log)是用來記錄操作條目,用於資料庫資料恢複。為了提高效率,oracle通常建議設定三組redo log。本文將對重做日誌組的狀態以及多種狀態之間切換做解析,力求掌握該知識點。Oracle調整聯機重做日誌大小(change redo log size) Oracle 聯機重做記錄檔(ONLINE LOG FILE) Oracle聯機重做日誌丟失的恢複 Oracle 聯機重做記錄檔(online redo log file) 詳述
Time of Update: 2014-06-14
Oracle在控制檔案丟失的情況下,有時我們只能重建控制檔案,具體文法例如: CREATE CONTROLFILE REUSE DATABASE "SQUAN" NORESETLOGS ARCHIVELOG MAXLOGFILES 16 MAXLOGMEMBERS 3 MAXDATAFILES 100 MAXINSTANCES 8
Time of Update: 2014-06-14
檔案如下所示,請根據需要進行修改:# /usr/share/mysql/my-huge.cnf # MariaDB 設定檔 樣本模板(huge,巨型).## 本檔案適用於專用資料庫伺服器, 記憶體為 1G-2G# 機器上主要只運行 MariaDB的大型系統 ,## MariaDB 程式會根據啟動並執行作業系統平台尋找一系列的設定檔,# 你可以將此模板設定檔拷貝到對應的位置(並重新命名),# 要查看有哪些設定檔會被讀取到,執行:# 'my_print_defaults --help' 並查看#
Time of Update: 2014-06-14
一個客戶比較關心邏輯錯誤的恢複,我們給他推薦的方案是在容災庫上使用flashback技術,下面是一個簡單的Linux的指令碼。#!/bin/bashexport LOGIN_USER=testexport LOGIN_PWD=test#########################################function###############################################flashscn(){echo -e "enter
Time of Update: 2014-06-14
安裝Oracle之後執行dbca的時候報錯;sh:/bin/ksh:Nosuch file or directory 懷疑是沒有安裝ksh包,yum installksh搞定!File “/etc/oratab” is not accessible 原來是沒有執行root.sh指令碼,在oracle的家目錄下(cd$ORACLE_HOME)product/11.2.0/db_1/ 目錄下執行./root.sh執行之後還是有報錯,ORA-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