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原文網址:http://www.cnblogs.com/xmphoenix/archive/2012/03/27/2420044.htmlLinux驅動學習的最大困惑在於書籍的缺乏,市面上最常見的書為《linux_device_driver 3rd Edition》,這是一本很經典的書,無奈Linux的東東還是過於龐大,這本側重於實戰的書籍也只能停留在基本的介面介紹上,更深入的東東只能靠我們自己摸索了。但萬事總有一個開頭,沒有對Linux驅動整體架構的把握是很難做一個優秀的驅動開發人員的。
標籤:varnish 的windows 版本: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cygvarnish/files/windows-zip-bundle/ 啟動:varnish:C:\varnish\bin>varnishd -a :80 -T :3500 -f c:/varnish/etc/default.vcl -s
標籤:很久之前遇到過因為金山詞霸和其他軟體衝突導致的程式無響應的情況。沒想到今天情況重現,VS2013在可視化編輯NumbericUpDown控制項的時候,又出現了”未響應“,發現又是有道詞典惹的禍。可見螢幕取詞功能還是應該好好研究的,希望微軟和有道之間能協調解決一下!!! 轉自:http://blog.csdn.net/smstong/article/details/21018529【轉】VS2013
這是一個建立於 的文章,其中的資訊可能已經有所發展或是發生改變。簡介特點支援並發,記憶體回收的編譯型系統程式設計語言匯入沒有使用過的包時會報錯安裝Mac osbrew install go第一個例子建立一個檔案,名為"hello.go",添加如下內容package mainimport "fmt"func main() {fmt.Println("Hello, 世界")}運行此段代碼E:\blog\go>go run
這是一個建立於 的文章,其中的資訊可能已經有所發展或是發生改變。為什麼我要選擇Erlang呢? 一、erlang特別適合中小團隊創業: erlang有異常成熟、經過電信層級大規模驗證的OTP應用庫,只需要很簡單的代碼就能建立起異常穩定、容錯性強、擴充性強、高並發的伺服器架構,這也是erlang最寶貴的核心價值所在。 二、erlang是天生的並發語言: erlang的並發特性是語言層級的,從開發伊始就採用了CSP併發模式,
這是一個建立於 的文章,其中的資訊可能已經有所發展或是發生改變。基本文法包基本結構包的基本結構如下//程式啟動並執行入口是包 `main`。package main//匯入包"fmt"和"math/rand"import ("fmt""math/rand")//或import std "fmt"//指定別名import "math"// 常量的定義const PI = 3.14//
這是一個建立於 的文章,其中的資訊可能已經有所發展或是發生改變。### 項目結構```├── bin│ ├── login│ └── main├── pkg│ └── darwin_amd64│ └── login│ └── auth1.a├── src│ ├── cfg│ │ └── testcfg.go│ ├── db│ │ ├── innerdb│ │ │ └── innerdb.go│ │ └──
這是一個建立於 的文章,其中的資訊可能已經有所發展或是發生改變。繼承
這是一個建立於
這是一個建立於
這是一個建立於
這是一個建立於 的文章,其中的資訊可能已經有所發展或是發生改變。起初,做了個小程式,用來檢測磁碟中所有的檔案package mainimport( "fmt" "io/ioutil" "os")var dirpath ="D:\\"func main(){ CheckDir(dirpath)}func CheckDir(dirpath string){ dirs, err := ioutil.ReadDir(dirpath) if err
這是一個建立於 的文章,其中的資訊可能已經有所發展或是發生改變。 出於效率等原因,最近將web架構由martini切換為了beego,其他地方都很平順,只是兩個架構的handler簽名不一致,需要修改,所以耗時較長,這是預計到的。但是有一個地方沒有預計到,也耗費了較多時間,那就是靜態檔案的服務。 用過martini的tx都知道,在mairtini中如果我們設定一個目錄為靜態檔案目錄,只需添加martini的Static外掛程式,如設定web子目錄為應用的靜態檔案路徑:
這是一個建立於 的文章,其中的資訊可能已經有所發展或是發生改變。 Golang Web編程的Get和Post請求發送與解析時間 2014-08-19 15:26:48 CSDN部落格 原文 http://blog.csdn.net/typ2004/article/details/38669949 本文的是一篇入門文章,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介紹Golang的Web編程主要用到的技術。文章結構包括:Client-Get 請求Client-Post 請求Server 處理 Get 和
這是一個建立於 的文章,其中的資訊可能已經有所發展或是發生改變。 golang web開發擷取get、post、cookie參數在成熟的語言java、python、php要擷取這些參數應該來講都非常簡單,過較新的語言golang用擷取這些個參數還是費了不少勁,特此記錄一下。golang版本:1.3.1 在貼代碼之前如果能先理解一下golang
這是一個建立於 的文章,其中的資訊可能已經有所發展或是發生改變。這裡簡單記錄學習Golang之旅,方便自己回顧。packagemainimport"fmt"// 我們需要使用fmt包中的Println()函數funcmain() {fmt.Println("Hello,
這是一個建立於 的文章,其中的資訊可能已經有所發展或是發生改變。函數函數的定義Go裡面有兩個保留的函數:init函數(能夠應用於所有的package)和main函數(只能應用於package main)。這兩個函數在定義時不能有任何的參數和傳回值。Go程式會自動調用init()和main(),所以你不需要在任何地方調用這兩個函數。每個package中的init函數都是可選的,但package main就必須包含一個main函數。Go
這是一個建立於 的文章,其中的資訊可能已經有所發展或是發生改變。最近在看go語言,只是體驗一下傳說中的強大。這個的代碼例子是 go語言操作檔案:file.gopackage mainimport ("bytes""fmt""os")func main() {file, err := os.Open("file.go")if err != nil {defer file.Close()fmt.Println(err.Error())
這是一個建立於 的文章,其中的資訊可能已經有所發展或是發生改變。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在技術棧上的最大改變就是從 Node.js 切換到 Go 。我們的聯合創始人,Steve Kaliski, 在 Poptip 把 Node.js 切換成了 Go,可惜他沒有學習到當時的教訓。在用 Node.js 建立了 Bowery 的第一個迭代版本後,我們在2014年2月切換到了 Go,我們的開發和部署速度也因此得到提升。 從那以後,我們整個團隊都變成了專職的地鼠(譯者註:Go
這是一個建立於 的文章,其中的資訊可能已經有所發展或是發生改變。avaScript在基於Github和Stack Overflow的排名統計中,均排名第一。在RedMonk的這個月程式設計語言指數中:JavaScript,Java和PHP排名前三。這個指數基於Github 的語言程式碼數和Stack Overflow上的語言標籤數量。“在狹隘的比較中,Java總是在排名中超過JavaScript,但二者的差異總是如此之遠,以至於並不顯著”,RedMonk首席分析師Step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