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f Update: 2015-01-16
標籤:原帖地址(含中文翻譯):http://blog.csdn.net/george188/article/details/4821601/root This is where the root user lives. The root user is the god of your system. Root can do anything, up to and including removing your entire filesystem. So be careful using
Time of Update: 2015-01-16
標籤:原文網址:http://www.cnblogs.com/fhefh/archive/2011/04/15/2017613.htmllinux中shell變數$#,[email protected],$0,$1,$2的含義解釋: 變數說明: $$ Shell本身的PID(ProcessID) $! Shell最後啟動並執行後台Process的PID $? 最後啟動並執行命令的結束代碼(傳回值) $- 使用Set命令設定的Flag一覽 $*
Time of Update: 2015-01-16
標籤:使用Linux終端不僅僅是只輸入命令。學習這些基本的技巧,你就會逐漸掌握Bash shell,這個在大多數Linux發行版上預設使用的終端工具。這篇文章面向新手,我相信大多數進階使用者已經知道了所有的這些技巧,但是,你仍然可以看看,也許能學到你一直以來都忽略了的東西。Tab鍵自動補全使用Tab鍵自動補全是基本的技巧。它能節省你很多時間,而且當你不確定一個檔案名稱或者命令怎麼拼字時,它也及其有用。舉個例子,比如在目前的目錄你有一個檔案,檔案名稱是“really long
Time of Update: 2015-01-16
標籤:原文網址:http://mymobile.iteye.com/blog/1407601Linux export 命令功能說明: 設定或顯示環境變數。(比如我們要用一個命令,但這個命令的執行檔案不在目前的目錄,這樣我們每次用的時候必須指定執行檔案的目錄,麻煩,在代碼中先執行export,這個相當於告訴程式,執行某某東西時,需要的檔案或什麼東東在這些目錄裡)語 法: export
Time of Update: 2015-01-17
這是一個建立於 的文章,其中的資訊可能已經有所發展或是發生改變。早在2009年11月google剛推出go語言的時候,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就下載體驗過。那時的感覺是文法比較奇怪,相關的資源較少,並且習慣了動態語言Python。雖然它一出來就宣稱是一種為並發能力而生的語言,但是感覺Python已經能夠滿足自己的日常的開發要求,所以並不感覺它有什麼優勢。但是也在持續的關注它一點一點的發展:發現越來越多的項目採用go作為開發語言來開發程式,也越來越多的程式員,包括Python的程式員,在使用go語言。
Time of Update: 2015-01-17
這是一個建立於 的文章,其中的資訊可能已經有所發展或是發生改變。(一)golang 官方轉換包 go get golang.org/x/text/encoding https://godoc.org/golang.org/x/text註:Go裡面內建僅支援UTF8字串編碼,因此如果你用fmt.Printf之類的函數無法正常列印出字串內容,而只能是一堆亂碼!匯入package:import ( "bytes" "fmt"
Time of Update: 2015-01-16
這是一個建立於
Time of Update: 2015-01-16
這是一個建立於
Time of Update: 2015-01-16
這是一個建立於 的文章,其中的資訊可能已經有所發展或是發生改變。以前為了做compiler,研讀+實現了幾乎所有種類的語言。現在看文法手冊幾乎很快就可以理解整個語言的內容。後來我對比了一下go和rust,發現go的類型系統簡直就是拼湊的。這會導致跟C語言一樣,需要高超的技巧才能寫大程式。而rust則沒有這種問題,每個部分的組成都很和諧。----------------------------------------------------------------------Rust是挺優秀的,
Time of Update: 2015-01-16
這是一個建立於
Time of Update: 2015-01-16
這是一個建立於 的文章,其中的資訊可能已經有所發展或是發生改變。認識golang也不少時間了,也做過幾個項目。最近發現之前用golang寫的一個服務,記憶體漲得比較快,一直沒找出來原因來。今天把疑惑發到群裡,經過golang學習班的童鞋的指點,發現我一個常用的錯誤。 在不少golang入門的文章上,用並發的例子一般是這樣寫的;package mainimport ( "fmt" "time")func main() { messages :=
Time of Update: 2015-01-16
這是一個建立於 的文章,其中的資訊可能已經有所發展或是發生改變。iota是golang語言的常量計數器,只能在常量的運算式中使用。 iota在const關鍵字出現時將被重設為0(const內部的第一行之前),const中每新增一行常量聲明將使iota計數一次(iota可理解為const語句塊中的行索引)。 使用iota能簡化定義,在定義枚舉時很有用。 舉例如下: 1、iota只能在常量的運算式中使用。 fmt.Println(iota) 編譯錯誤: undefined:
Time of Update: 2015-01-17
標籤:[轉]編譯錯誤: /bin/sh: 1: pushd: not found的問題 http://blog.csdn.net/ojinxi/article/details/12186839 ubuntu環境中報如下錯誤:查看原因:進入/bin目錄,查看sh的連結檔案,顯示如下:表示sh命令連結到的是dash,而pushd命令需要在bash的環境中執行。 解決方案:執行sudo dpkg-reconfigure dash
Time of Update: 2015-01-17
標籤:避免Redis/Memcached緩衝失效引發Dogpile效應Redis/Memcached高並發訪問下的緩衝失效時可能產生Dogpile效應(Cache Stampede效應).推薦閱讀:高並發下的 Nginx 最佳化方案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3-01/78791.htm避免Memcached緩衝的Dogpile效應Memcached的read-through
Time of Update: 2015-01-16
標籤:剛才在寫一段程式時出現以下錯誤:“同一個協定中不能存在兩個名稱相同的操作”,查了一下資料才發現時因為WCF 服務契約中的操作名稱不能重複,如果有重載的話需要為重載的操作起一個別名,如以下代碼: /// <summary> /// 通用契約 /// </summary>
Time of Update: 2015-01-16
標籤:內容轉自天地會AS 代碼(TestShader.as):先來看代碼。。。然後細說package 2 { 3 import flash.display.Sprite; 4 import flash.display.BitmapData; 5 import flash.display.Loader; 6 import flash.display.Shader; 7 import
Time of Update: 2015-01-16
標籤:代碼下載:http://files.cnblogs.com/AlwinXu/CallbackService-master.zip 本文轉自:http://adamprescott.net/2012/08/15/a-simple-wcf-service-callback-example/A Simple WCF Service Callback Example11 RepliesI’ve done a lot with WCF
Time of Update: 2015-01-16
標籤:CATransactions CATransaction 事務類,可以對多個layer的屬性同時進行修改.它分隱含交易,和明確交易.區分隱式動畫和隱含交易:隱式動畫通過隱含交易實現動畫 。區分顯式動畫和明確交易:顯式動畫有多種實現方式,明確交易是一種實現顯式動畫的方式。 1.隱含交易除明確交易外,任何對於CALayer屬性的修改,都是隱含交易.這樣的事務會在run-loop中被提交.- (void)viewDidLoad { &
Time of Update: 2015-01-16
標籤:ABAP OO 物件導向文法 執行個體看 "=" 與 "?=" 的區別 1. "=" 同類型賦值*&-----------------------------------------------
Time of Update: 2015-01-16
標籤:本文轉自:http://www.cnblogs.com/iamlilinfeng/p/3026332.html 一、前言 聽說SharePoint也有一段時間了,可一直處在門外。最近被調到SharePoint實施項目小組,就隨著工作一起學習了一下實施與開發。但苦於網上SharePoint入門的東西實在太少,導致自學入門很難,不知道SharePoint這東西到底能做什麼。因此有了此篇文章。該文章只是基於本人對SharePoint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