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函數在linux中非常重要,因為進程大多是通過它來建立的,比如linux系統在啟動時首先建立了進程0,之後的很多進程藉助do_fork得到建立.這兩天在看匿名管道時瞭解了下fork,其應用畢竟廣,這裡只說些我才學到的吧.首先來看例1.#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int i; printf("hello world %d/n",getpid()); i=3;
對於我的電腦,安裝的是CentOS6.3系統,操作過程為:1.進入X視窗後,在VirtualBox的軟體菜單裡面選擇“裝置”--“安裝增強功能”2.在案頭上出現一個光碟機符號,表明光碟機載入成功。3.開啟終端,進入/media檔案夾,會看到一個檔案,名字為VBoxAdditions,進入該目錄。4.超級使用者運行sh VBoxLinuxAdditions.run 。會出現下面所列的內容,然後reboot,就可以進行自動切換了。安裝的過程中,出現building the main
下面這是一段java代碼,public class Z{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Z(); } private Z() { Z a1=this; Z a2=this; synchronized(a1) { try { a2.wait();
有時候我們執行sudo的時候,出現xxx is not int the sudoers file告訴我們目前使用者不是sudoer,所以我們要把目前使用者添加進去,步驟如下:1 修改/etc/sudoers檔案,進入超級使用者,因為沒有寫入權限,所以要先把寫入權限加上chmod u+w /etc/sudoers。2 編輯/etc/sudoers檔案,找到這一 行:"root ALL=(ALL) ALL"在起下面添加"zhc ALL=(ALL) ALL"(這裡的zhc是你的使用者名稱),然後儲存。
編寫Linux並行介面字元裝置驅動譯自:《The Linux Kernel Primer: A Top-Down Approach for x86 and PowerPC Architectures》By Claudia Salzberg Rodriguez, Gordon Fischer, Steven Smolski 劉建文略譯(http://blog.csdn.net/keminlau)KEY:Linux 驅動程式 並口 INTRO本實驗項目是為一個只有很簡易功能的並行連接埠控制器(
Linux核心的概念體繫結構譯自《Conceptual Architecture of the Linux Kernel》作者:Ivan Bowman January 1998 For Ric Holt劉建文略譯(http://blog.csdn.net/keminlau) KEY:作業系統 軟體工程 體繫結構 2.3 Overview of the Kernel Structure展示了Linux核心的五個子系統之間的關係,箭頭由依賴子系統指向被依賴的子系統:Figure 2.2:
引子陸續研究LFS(Linux from Scratch)有一段時了,發現一些問題,比如無論是官網教程,還是一些第三方的分析文章,都有一個共同點,描述過於的形而下,也就是太過於注重細節。過於實際和過於理論有同一樣的缺點——不利提高學習效率[注]。另外,【形而下】風格的教程給人不通透的感覺,例如你是把東西做出來了,可是你很可能有幾步是不解的,只是盲目照做。到目前為止,我看官方教程沒有提供足夠的背景資訊,因而它不是面向一般Linux普通使用者,包括Linux下的應用開發人員,它面向系統開發的程式員。
嵌入式開發實作(Linux核心編譯及安裝)部分內容譯自《Embedded Linux kernel and driver development》by Michael Opdenacker劉建文(http://blog.csdn.net/keminlau)KEY:Linux 核心編譯 核心配置 嵌入式核心配置(Kernel configuration)Makefile版本修改 為了區別基於同一源碼構建(bulid)的不核心鏡像,可使用變數EXTRAVERSION(定義位於makefile的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