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f Update: 2018-07-26
由於斷電或供電故障突然停機,需要查看Linux開機時間/重啟時間,常用命令: 1、who 命令查看 who -b 查看最後一次系統啟動的時間。 who -r 查看當前系統已耗用時間。 2、last reboot查看Linux系統曆史啟動的時間 $last reboot | head -1 查看最後一次Linux系統啟動的時間。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linux查看進程啟動時間(運行多長時間) 轉載▼ 標籤: ps -eo lstart etime ps -eo lstart 啟動時間 ps -eo etime 運行多長時間.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對於學習磁碟分割,通常學習的都是fdisk命令 當然,對於小於2TB的磁碟,我們基本上是使用fdisk命令進行分區 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fdisk操作磁碟的基本命令和情境類比 常用命令介紹 fdisk -l 查看所有磁碟資訊 fdisk /dev/sdb 使用fdisk命令工具操作/dev/sdb磁碟 m 顯示所有的命令資訊、用法 p 顯示分區資訊 q &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Linux 下使用者、組講解及添加 在Linux系統中,使用者和組的相關許可權是Linux系統管理的基本內容。只有在特定使用者、組和相對應的許可權下,Linux系統才能更好更安全的運行。 針對這部分內容,我在培訓學習時根據自己整理的筆記總結如下: 建立組和使用者: 1.建立組 組的定義:是許可權的集合 建立組的命令:groupadd 例如: groupadd abc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如果你想在目前的目錄下 尋找”hello,world!”字串,可以這樣: grep -rn “hello,world!” * : 表示目前的目錄所有檔案,也可以是某個檔案名稱 -r 是遞迴尋找 -n 是顯示行號 -R 尋找所有檔案包含子目錄 -i 忽略大小寫 下面是一些有意思的命令列參數: grep -i pattern files :不區分大小寫地搜尋。預設情況區分大小寫, grep -l pattern files :只列出匹配的檔案名稱,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struct resource { resource_size_t start; resource_size_t end; const char *name; unsigned long flags; struct resource *parent, *sibling, *child; };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可以實現的。。。。 signal,此函數相對簡單一些,給定一個訊號,給出訊號處理函數則可,當然,函數簡單,其功能也相對簡單許多,簡單給出個函數例子如下: [cpp] view plain copy 1 #include <signal.h>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c/s模型在建立串連時的流程如下 //伺服器端int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struct sockaddr_in servaddr;bzero(&servaddr, sizeof(servaddr));servaddr.sin_family = AF_INET;servaddr.sin_port = htons(8080);servaddr.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bind(sockfd,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恢複虛擬機器ubuntu後,首先,點擊 虛擬機器——安裝VMware Tools(Install VMware Tools),這時我們會在Ubuntu系統案頭上發現VMware Tools的光碟片表徵圖。 雙擊這個檔案表徵圖後,會發現有兩個檔案,manifest.txt和 VMwareTools-8.4.5-324285.tar.gz,很OK,說明我們的VMware Tools下載成功了。 我們將VMwareTools-8.4.5-324285.tar.gz拷貝到 /tmp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總有很多朋友對於Linux的記憶體管理有疑問,之前一篇linux下的記憶體管理方式似乎也沒能清除大家的疑慮。而在新版核心中,似乎對這個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特轉出來給大家參考一下。最後,還附上我對這方法的意見,歡迎各位一同討論。 當在Linux下頻繁存取檔案後,實體記憶體會很快被用光,當程式結束後,記憶體不會被正常釋放,而是一直作為caching。這個問題,貌似有不少人在問,不過都沒有看到有什麼很好解決的辦法。那麼我來談談這個問題。 一、通常情況 先來說說free命令:#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原文地址:點擊開啟連結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組合語言作為一種高效的,而且緊密結合硬體平台的程式設計語言,在作業系統,嵌入式開發等領域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為彙編依賴於硬體結構(CPU指令碼),因此不同體繫結構上的組合語言也大相徑庭。本文簡單介紹了Linux下的AT&T文法(即GNU as 彙編文法),以及在Linux下彙編的基本方法。 AT&T文法起源於AT&T貝爾實驗室,是在當時用於實現Unix系統的處理器作業碼文法之上而形成的,AT&T文法和Intel文法主要區別如下: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下載地址: XShell:https://www.netsarang.com/products/xsh_overview.html XFtp : https://www.netsarang.com/products/xfp_overview.html 遠端連線Linux工具:Xshell Step 1: 下載XShell並安裝 Step 2: 開啟XShell,點擊建立 Step 3: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Linux 的效能進行監測,以下是 VPSee 常用的工具: 工具 簡單介紹 top 查看進程活動狀態以及一些系統狀況 vmstat 查看系統狀態、硬體和系統資訊等 iostat 查看CPU 負載,硬碟狀況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本文源碼基於dvsdk_omapl138-evm_04_03_00_06_setuplinux程式包裡的linux3.3.0版本的核心。實現EDMA支援UART功能主要修改dma和8250的源碼。 首先為OMAPL138的arm和DSP分配dma通道資源,此處理器有三個UART,UART1佔用EDMA0cc0的channel8(RX)、channel9(TX)通道以及slot8(RX)和slot9(TX); UART2佔用EDMA0cc0的channel1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CPU調優 Cpu處理資料的方式: 1:批處理,順序處理請求.(切換次數少,輸送量大) 2:分時處理.(如同"獨佔",輸送量小)(時間片,把請求分為一個一個的時間片,一片一片的分給 CPU 處理) 我們現在使用 x86 就是這種架構 3:即時處理. 批處理——以前的大型主機(Mainframe)上所採用的系統,需要把一批程式事先寫好(打孔紙帶),然後計算得出結果 分時——現在流行的 PC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標題很拗口。這兩天在折騰這個事,把折騰的結果記錄一下。 先說在應用程式層怎麼搞這個事,很簡單: [cpp] view plain copy print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修改Linux的預設編碼 2009-10-28 10:17 Windows的預設編碼為GBK,Linux的預設編碼為UTF-8。在Windows下編輯的中文,在Linux下顯示為亂碼。為瞭解決此問題,修改Linux的預設編碼為GBK。方法如下: 方法1: vi /etc/sysconfig/i18n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Linux命令:modprobe 功能說明:自動處理可載入模組。 語 法:modprobe [-acdlrtvV][--help][模組檔案][符號名稱 = 符號值] 補充說明:modprobe可載入指定的個別模組,或是載入一組相依的模組。modprobe會根據depmod所產生的相依關係,決定要載入哪些模組。若在載入過程中發生錯誤,在modprobe會卸載整組的模組。 內容 modprobe 命令是根據depmod -a的輸出/lib/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1,錯誤截圖 在linux裝好了QT,興高采烈地寫了個程式,一按F5調試,出現這三行,然後就沒反映了: Debugging starts Debugging has failed Debugging has finished 2,原因 調試器gdb或者其依賴庫的版本問題,我裝的QT5.5.1版本,QTCreator3.5.1,系統內建的gdb7.2。 先升級gdb到7.6. 卸載舊版本gdb: rpm -qa | grep gdb rpm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