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f Update: 2018-07-22
&nbs
Time of Update: 2018-07-22
調試Audio CODEC時,有時候需要讀codec寄存器的值以確認是否配置寄存器成功。 記得之前調試wm8978時,發現這個CODEC的寄存器不能讀,每次讀的結果都是0xff. 後來在linux上調試wm8978時,用snd_soc_read()又能讀到所配置的值,感覺很詫異。當時也沒有細究。 這兩天有空,在linux核心中看了一下相關代碼,發現關於通過I2C讀寫CODEC的代碼在 sound/soc/soc-cache.c中。
Time of Update: 2018-07-22
今天升級了系統,開始體驗ubuntu8.10,的卻非常不錯。但是發現一個嚴重問題。就是firefox播放flash時只有映像,沒有聲音。在網上找了好多。很多說是系統聲音支援或者混音問題。照著網上的方法弄了個便,問題依舊。所以自己想原因。
Time of Update: 2018-07-22
Trick on the Verson Magic Number of Linux Kernel MAR 15TH, 2013 | COMMENTS Recently, I was working on building a modified wireless driver for Nexus 7 to support monitor mode. There are quite a few things that are very subtle and easy to get
Time of Update: 2018-07-22
繞過*linux Driver Vermagic*檢查 在開發kernel driver時,總是會遇到討人厭的vermagic檢查,只要目前在run的kernel版本跟driver編譯時用的kernel版本不一致,就沒辦法insmod。 bash-3.2# insmod sdio.ko sdio: version magic ‘2.6.28-271-gec75a15 preempt mod_unload modversions ARMv7 ’ should be ‘2.6.28
Time of Update: 2018-07-22
static void device_list(void) { snd_ctl_t *handle; int card, err, dev, idx; snd_ctl_card_info_t *info; snd_pcm_info_t *pcminfo;
Time of Update: 2018-07-22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ioctl.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linux/soundcard.h> #include <termios.h> #define
Time of Update: 2018-07-22
原貼:http://blog.csdn.net/crackcell/archive/2007/05/29/1629062.aspx http://blog.csdn.net/octverve/archive/2007/09/24/1798231.aspx FLV視頻轉換的利器 - ffmpeg.exe 大 家應該都知道Youtobe、Google
Time of Update: 2018-07-22
作者: 北南南北 來自:LinuxSir.Org 摘要:本文講述的是檔案或目錄的屬性,比如節點inode、檔案類型、檔案許可權及歸屬;還對setuid、setgid及粘貼位進行了一般性的講解。對ln、chmod、umask、chown、chgrp、touch的用法也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說明和舉例; 目錄 1、Linux檔案的屬性概說; 2、關於inode; 2.10inode 相同的檔案是永久連結檔案; 2.11建立永久連結,永久連結和源檔案關係;
Time of Update: 2018-07-22
Linux euis1 2.6.9-55.ELsmp #1 SMP Fri Apr 20 17:03:35 EDT 2007 i686 i686 i386 GNU/Linux (查看當前作業系統核心資訊) # cat /etc/issue | grep Linux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 release 4 (Nahant Update 5) (查看當前作業系統發行版資訊) # cat /proc/cpuinfo | grep name |
Time of Update: 2018-07-22
1、init進程 init進程,是一個由核心啟動的使用者級進程,核心自行啟動後,就通過啟動 init來完成引導進程。所以,init始終是第一個進程(其進程編號始終為1)。init程式位於/sbin/init,如果核心找不到init,就會嘗試運行/bin/sh; 2、運行層級 運行級就 是作業系統當前正在啟動並執行功能層級。這個層級從1到6 ,具有不同的功能。 0 – 停機(千萬不能把initdefault 設定為0 ) 1 –
Time of Update: 2018-07-22
Linux輸入子系統分析 (1) -- 輸入子系統初始化 [linux-3.0 http://lxr.linux.no/#linux+v3.0] 輸入子系統: 2173subsys_initcall(input_init); 其原始碼如下: 2133static const struct file_operations input_fops = { 2134 .owner = THIS_MODULE, 2135 .open =
Time of Update: 2018-07-22
通過第一篇文章,我們已經知道,整個SPI驅動架構可以分為協議驅動、通用介面層和控制器驅動三大部分。其中,控制器驅動負責最底層的資料收發工作,為了完成資料的收發工作,控制器驅動需要完成以下這些功能: 1. 申請必要的硬體資源,例如中斷,DMA通道,DMA記憶體緩衝區等等; 2. 配置SPI控制器的工作模式和參數,使之可以和相應的裝置進行正確的資料交換工作; 3.
Time of Update: 2018-07-22
SPI是"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的縮寫,是一種四線制的同步串列通訊介面,用來串連微控制器、感應器、存放裝置,SPI裝置分為主裝置和從裝置兩種,用於通訊和控制的四根線分別是: CS 片選訊號 SCK 時鐘訊號 MISO 主裝置的資料輸入、從裝置的資料輸出腳 MOSI 主裝置的資料輸出、從裝置的資料輸入腳
Time of Update: 2018-07-22
我們知道,SPI資料轉送可以有兩種方式:同步方式和非同步方式。所謂同步方式是指資料轉送的發起者必須等待本次傳輸的結束,期間不能做其它事情,用代碼來解釋就是,調用傳輸的函數後,直到資料轉送完成,函數才會返回。而非同步方式則正好相反,資料轉送的發起者無需等待傳輸的結束,資料轉送期間還可以做其它事情,用代碼來解釋就是,調用傳輸的函數後,函數會立刻返回而不用等待資料轉送完成,我們只需設定一個回呼函數,傳輸完成後,該回呼函數會被調用以通知發起者資料傳送已經完成。同步方式簡單易用,很適合處理那些少量資料的單
Time of Update: 2018-07-22
由於涉及到網路,和檔案系統的讀寫資料介面比較起來,使用網路收發資料的介面最抽象的概念就是socket。網路收發資料的介面是BSD定義的一套介面,檔案系統是open與close的對應。 首先需要瞭解的是網路檔案系統的初始化: static int __init sock_init(void) { /* * Initialize sock SLAB cache. */
Time of Update: 2018-07-22
vim ~/.lftp/rc set ftp:charset "gbk" set file:charset "UTF-8" alias cn "set ftp:charset gbk; set file:charset UTF-8" alias utf8 "set ftp:charset UTF-8; set
Time of Update: 2018-07-22
Ubuntu使用Bioconductor安裝很多新程式包時需要依賴RCurl和XML,但是這兩個程式包往往無法正確安裝。 直接在R種安裝'RCurl'可能會遇到Cannot find curl-config的問題,從而導致與之相關的依賴關係不成立,安裝不成功.解決方案是運行終端,apt-get install libcurl4-gnutls-dev.然後再運行R,install.packages('Rcurl').
Time of Update: 2018-07-22
一、分析Core檔案 1.1 找到core檔案目錄,啟動mycrash:mycrash 1.2 查看崩潰的堆棧資訊:bt 1.3 反組譯碼崩潰點的代碼,10行:dis -l extract_http_info+73 10 二、分析源檔案hinfo.ko 2.1 查看源檔案資訊:objdump -S hinfo.ko > tmp 2.2 從tmp檔案中尋找1.3中的內容movb
Time of Update: 2018-07-22
last 資料來源: /var/log/wtmp(預設 記錄每個使用者的登入次數和期間等資訊)和/var/log/btmp(詳細,包括登入失敗請求)資料來源格式:二進位(可以通過dump-utmp 命令進行閱讀) last [-adRx][-f ][-n ][帳號名稱...][終端機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