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f Update: 2018-07-29
Redis安裝步驟: 1.redis server安裝 wget http://redis.googlecode.com/files/redis-2.4.6.tar.gz #下載檔案 tar xzf redis-2.4.6.tar.gz cd redis-2.4.6 make cp src/redis-server src/redis-cli /usr/bin/ #方便在終端在任何地方直接運行 cp redis.conf /etc/
Time of Update: 2018-07-29
安裝環境:Ubuntu 16.04.2 安裝gcc:apt install gcc/yum -y install gcc 下載redis解壓檔案:wget http://download.redis.io/redis-stable.tar.gz 解壓:tar xzvf redis-stable.tar.gz 切換到解壓目錄:cd redis-stable 編譯:make 編譯過程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1)zmalloc.h:50:31: fatal
Time of Update: 2018-07-29
用Netty解析Redis網路通訊協定 根據Redis官方文檔的介紹,學習了一下Redis網路通訊協定。然後偶然在GitHub上發現了個用Netty實現的Redis伺服器,很有趣,於是就動手實現了一下。 1.RESP協議 Redis的用戶端與服務端採用一種叫做 RESP(REdis Serialization
Time of Update: 2018-07-29
一、認識Redis 1、NoSQL概述 認識Redis之前應該先瞭解下NoSQL (1)NoSQL=Not only SQL(是讀“N”“o”SQL,而不是”NO”SQL),是一種非關係型資料庫。 (2)為什麼需要用到NoSQL。 High Performance:高並發讀寫 High Storage: 高效率的資料存放區與訪問 High Scalability && High Availability :高擴充性與高可用性 (3)
Time of Update: 2018-07-29
1、匯出redis #!/bin/bashREDIS_HOST=localhostREDIS_PORT=6379REDIS_DB=1KEYNAME=redis:hash:*KEYFILE=key.txtecho "KEYS $KEYNAME" | redis-cli -h $REDIS_HOST -p $REDIS_PORT -n $REDIS_DB >
Time of Update: 2018-07-29
前言: 在本篇部落格中,我將給大家介紹如何在Centos7上安裝php-redis擴充以及一些簡單的實用,關於如何在Centos上安裝redis的,可以參考我的上一篇部落格 Redis在Centos7上的安裝部署 想要在php中操作redis,那就必須安裝php-redis擴充,就比如mysql一樣,php想要操作mysql資料庫的話,就必須安裝mysql擴充,只是在php安裝中就預設安裝了mysql擴充了。 步驟一:下載解壓
Time of Update: 2018-07-29
轉自:http://www.cnblogs.com/lovecindywang/archive/2011/03/03/1969633.html 從上篇的圖中可以猜測到還會有Redis 2.2.1 的測試,相同的測試環境,1K的資料量,使用ServiceStack.Redis用戶端進行如下測試: 1) Set操作 2) Get操作 3) Del操作 每一套測試分別使用三個配置進行測試: 1) 綠色線條的是開啟Dump方式的持久化,5分鐘持久化一次 2
Time of Update: 2018-07-29
這裡將介紹下redis叢集監控UI工具之RedisLive的安裝部署。 說白了,RedisLive就是一款免費開源的基於Python、tornado的的reids的監控工具,以WEB的形式展現出redis中的記憶體、key,執行個體資料等資訊。RedisLive官網 安裝Python 因為RedisLive是基於Python的,所以機器必須先安裝Python,可輸入Python來監測機器是否安裝Python,如下則說明已經安裝OK,否則需要安裝(此過程可Google,這裡不贅述)
Time of Update: 2018-07-29
sortedset資料結構 sortedset和set類型極為類似,它們都是字串的集合,都不允許重複的成員出現在一個set集合中。它們之間的主要差別是sortedset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會有一個分數(score)與之關聯,redis正是通過分數來為集合指那個的成員進行從大到小的排序。然而需要額外指出的是儘管sortedset中的成員必須是唯一的,但是分數卻是可以重複的。
Time of Update: 2018-07-29
簡介: Redis是一種進階key-value資料庫。它跟memcached類似,不過資料可以持久化,而且支援的資料類型很豐富。有字串,鏈表,集 合和有序集合。支援在伺服器端計算集合的並,交和補集(difference)等,還支援多種排序功能。所以Redis也可以被看成是一個資料結構伺服器。 Redis的所有資料都是儲存在記憶體中(效率高),然後不週期性通過非同步方式儲存到磁碟上(這稱為“半持久化模式”);也可以把每一次資料變化都寫入到一個append only file(aof)裡面(
Time of Update: 2018-07-29
Redis是一個key-value儲存系統,現在在各種系統中的使用越來越多,大部分情況下是因為其高效能的特性,被當做緩衝使用。Redis由於其豐富的資料結構也可以被應用到其他情境。Redis是一個K-V的非關係型資料庫(NoSQL),常見的NoSQL資料庫有:K-V資料庫如Redis、Memcached,列式資料庫如巨量資料元件HBase,文檔資料庫如mogoDB。Redis應用廣泛,尤其是被作為緩衝使用。 Redis的具有很多優勢: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一:make編譯時間,出現錯誤 解決方案:仔細看看error錯誤位置的資訊,很可能是某些東西沒有安裝好,把這些東西安裝了就沒問題了 二: Warning: no config file specified, using the default config. In order to specify a config file use 'redis-server /path/to/redis.conf' Opening port: bind: Address already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windows下的redis安裝 redis官方不提供windows版本,但是微軟開源組織開發和維護了redis的window版本,所以不能在redis官網下載到windows版,可以到https://github.com/MSOpenTech/redis/releases下載windows版。 下載得到Redis-x64-3.2.100.zip 根據windows的版本,確定下載64位,還是32位。 解壓到C:\Program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背景: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redmon是那種一眼看上去就覺得不錯的小工具,而且感覺很輕量級,目前它已經支援即時查看Redis的流量,請求,配置資訊,命令列操作等功能,後續還將添加Web端配置修改,慢日誌查詢等功能。如果有興趣,你可以去下載一個試玩一下。 下載:https://github.com/steelThread/redmon 簡單安裝(目前還木有gem包) $ bundle install$ ruby sample/app.rb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Redis提供了豐富的命令,允許我們串連用戶端對其進行直接操作.這裡簡單介紹一下作為常用的一些命令,包括對字串、列表、集合、有序集合、雜湊表的操作,以及一些其他常用命令。 【 基本操作】 1. 添加記錄:通常用於設定字串(string)類型,或者整數類型;如果key已經存在,則覆蓋其對應的值。 Shell代碼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今天學習完了命令列用戶端的後續內容,整體感覺就是圍繞著2個東西轉,config和mode。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請繼續往下看,用戶端中的配置結構體和之前我們所學習的配置結構體,不是指的同一個概念,cli中的結構體除了基本的ip,Port連接埠號碼,還有就是各種mode的配置了。 /* Redis配置結構體 */static struct config { char *hostip; int hostport;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每當提到延時統計的時候,一定想到的一個名詞就是”效能測試“,沒錯,在Redis的redis_benchmark檔案中,的確用到了延遲檔案中的相關資訊。在Redis中的官方解釋此檔案: /* The latency monitor allows to easily observe the sources of latency * in a Redis instance using the LATENCY command.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上次剛剛分析過了用戶端的結構體分析,思路比較簡答,清晰,最後學習的是服務端的實現,服務端在Redis可是重中之重,裡面基本上囊括了之前模組中涉及到的所有知識點,從redis的標頭檔就可以看出了,redis.h代碼量就已經破1000+行了,而且都還只是一些變數,宏定義的聲明,和一些方法原型的聲明。所以,今天的總結跟昨天一樣,先不做具體的實現學習,先從全域的角度思考,服務端的整體設計思路,這從標頭檔的聲明正好可以學習。 /* -----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在Redis系統中也存在後台服務的概念,background Service,後台線程在Redis中的表現主要為background I/O Service,有了後台線程的支援,系統在執行的效率上也勢必會有不一樣的提高。在Redis代碼中,描述了此功能的檔案為bio.c,同樣藉此機會學習一下,在C語言中的多線程編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先來看看,在Redis中的background job的工作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