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zzSumo:什麼樣的文章能獲得瘋轉?(基於1億篇文章大資料分析)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標籤:

BuzzSumo:什麼樣的文章能獲得瘋轉?(基於1億篇文章大資料分析)社交媒體追蹤服務分析工具BuzzSumo,2014年5月前後對社交媒體上超過1億篇文章進行了分析,試圖找出一個答案:

什麼樣的內容才能讓使用者樂於分享,獲得病毒式傳播?

這個大問題又內含或細分為一些小問題:

◆那些獲得瘋轉的文章,激起了使用者哪種情緒?

◆清單?圖表?哪類文章更有可能被使用者分享?

◆讀者更喜歡分享短文章還是長文章?社交媒體上的文章,最理想的長度是怎樣的?

◆“信任”是不是驅動使用者分享文章的一個主要因素?

◆文章有沒有附上一張圖片,會對分享轉寄帶來哪些影響?

◆有大V分享你的文章,跟沒有大V分享,帶來的結果有多大差別?

◆一篇文章發表幾天甚至幾周后,怎樣才能繼續讓使用者轉寄分享?

◆星期幾發布文章最容易獲得分享轉寄?

此類問題的答案,有的只是從大資料角度給大家提供一點參考。最重要的一個前提是:你得首先寫出一篇精彩的文章(內容),這一步無法省略和無法被取代。因此,你要堅信,好內容始終有價值。

下面的10個方法或結論,來自基於對1億篇自媒體文章的大資料分析研究。它可能是雪中送炭或錦上添花,幫你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獲得更多、更有效分享轉寄。

1)長文章比短文章更容易在社交媒體上被分享。

移動互連網時代,手機閱讀等是淺閱讀,寫短文章更易滿足越來越失去耐心的讀者?

大資料研究並不支援這種想法。根據對1億篇社交媒體上發表的文章的分析,10%(前1000萬篇)獲得最多分享的文章,絕大多數是長文章。平均數字來看,長文章獲得的分享轉寄量也高於短文章。

下表的大資料研究表明,3000-10000個單詞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獲得最多平均轉寄分享量(8859次)。

弔詭的是,社交媒體上絕大多數文章都是少於1000個單詞的。

這說明了什嗎?生產優質的長文章,是一片藍海市場!加油吧,去撰寫有一定深度、經過細緻研究、有洞察力的文章。這是你在社交媒體上脫穎而出的好機會。

需要指出的是,這項大資料研究結果跟《紐約時報》的資料不謀而合:《紐約時報》被email分享最多的文章,多數是長文章。

這背後的一個“原理”是:儘管使用者喜歡看那些短平快的東東,但他們喜歡分享轉寄的,還是有調性、顯智商的長文章。

2)文章插入至少一張照片可增加分享轉寄率。

視覺的重要性,在今天不言而喻。

社交媒體上的文章,插入和不插入照片,分享轉寄率差了不止一半(如下表)。

在文章裡至少插入一張照片,平均分享轉寄率為64.9%,明顯高於無圖文章的平均分享轉寄率28%。

具體到社交網站Facebook上,加不加標籤、照片(縮圖等功能)帶來的差異還要大,轉寄率分別是56%和17.7%,相差三倍多(如下表)。

在Twitter上也是類似結論。

3)文章能勾起使用者敬畏、大笑或樂趣,讓使用者產生自我陶醉。

分析了10000篇最多分享轉寄的文章後,發現這些文章能引起使用者的情緒變化的類型依次是:敬畏(25%)、大笑(17%)、娛樂消遣(15%)、高興(14%)、共鳴(6%)、憤怒(6%)、驚奇(2%)、悲傷(1%),其他情緒類型佔15%(如下表)。【註:歡笑和娛樂消遣兩項的邊界是模糊的,這裡採取的劃分標準是,是否能讓使用者大聲笑出來】

《紐約時報》曾調查2500位讀者,分析他們轉寄文章的動機,得出結論是:

●分享有價值或娛樂性內容給他人。

●定位和展示自我形象(通過分享轉寄,“告知”他人自己是什麼類型的人)

●維護關係(分享轉寄可跟他人保持聯絡)

●自我實現(分享轉寄會給人一種“更多關注和參與世界”的感覺)

●通過分享轉寄他人文章,借他人之口表達自己關注的議題。


最多被分享轉寄的是那種小測試,比如位居榜首的“你最應該做什麼工作”?你覺得那些分享轉寄這些小測試的朋友,真的關心這種小測試嗎?不一定,多數人只是通過參與這類時下熱點話題,表明自己“與時俱進”在關注這個議題、對外傳達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比如,前幾天微博上火爆的“美國同性戀合法化”、“7月簽”,都屬於此類。

總之,好玩、有趣、有立場,沒人希望分享轉寄打擾到自己的親朋好友。

4)使用者喜歡分享轉寄清單和圖表

清單,圖表,“怎麼做”,“什麼是”(開頭的文章),“為什麼”(開頭的文章),視頻。

以上六種類型的文章,哪類最容易獲得分享轉寄?答案是清單和圖表(如下表)。


像《10個寫出閱讀量10萬+公眾號文章的方法》這類清單式文章,能給使用者最簡單直接明了的乾貨,便於閱讀。圖表式文章也有便於閱讀和理解的優點。

總之,記住一點:長文章是很好,但你要通過清單、圖表等方式吸引讀者讀下去,別開頭到結尾全是黑壓壓文字把人嚇跑。

《時代》周刊,很牛的雜誌,年年搞“10大”系列文章年年火,差不多就是這個道理(雖然這份雜誌足夠老牌和有影響力,但現在能被普通人記住的,可能也就是這些“10大”了)。

5)“10”是清單式文章的神奇數字。

說曹操,曹操就到。

剛提到《時代》的“十大”,大資料研究也表明,在清單式文章中,含有“10個”“10大”這類字眼的文章容易獲得更多分享,平均分享轉寄數量是10621次,比排在第二位的數字“23”的平均分享轉寄量高出4倍。


所以,如果你打算弄篇清單式文章,記得試試用“10”這個神奇數字。

6)使用者更傾向於分享那些看起來值得信任的作者的文章。

社交媒體上的文章,作者署名和不署名,身份公布不公布,也會影響文章的分享轉寄(如下表)。


表中可以看出,在Facebook上,作者署名和身份對文章分享量影響並不大,但在Twitter、Linkedin、Google+上有差別,使用者更傾向於分享那些看起來值得信任的作者的文章。

不管是在哪種社交媒體上,署名(標註作者身份),都不會讓分享轉寄量更低。所以,社交媒體上發文章,最好標註作者名字和身份。

7)大V分享轉寄你的文章會帶來乘數效應。

說實話,“人人平等”只是理想,這個世界並不平等,影響力也是。如果有微博大V轉寄你的文章,那麼他們給你帶來的傳播效應,絕非普通人分享轉寄所能媲美。

兒子出生的那個午夜,我高興地在新浪微博發了條語無倫次、帶有語病的微博,被楊錦麟老師轉寄後,收到數百條轉寄和評論,半夜裡把我給嚇倒了。

還有一次,這個公眾號的一篇文章被公眾號“三表龍門陣”(sanbiao1984)的主人三表兄弟轉寄朋友圈,後台粉絲漲了好幾百。

我們在社交媒體發表文章時,可能很難遇到擁有數百萬粉絲的大V分享轉寄,但對那些有影響力者(設定為TA分享轉寄後至少能帶來新的兩次分享轉寄的那種人),還是可以動些腦筋的。

下表是有1個-5個有影響力者,分享轉寄文章後帶來的平均分享量,可見“有影響力者”推動分享轉寄還是有重要價值的。


怎麼能讓這些“有影響力者”分享轉寄你的文章,一個辦法是提前動手,提前跟這些有影響力者產生一定聯絡。

舉個例子,我想寫一篇《如何才能寫出讓人乖乖掏腰包的廣告文案》,那我可能先去看看微博上發表過、轉寄過此類主題文章的那些“有影響力”者,從高到低做一個排序,然後我會去聯絡這些人,告訴他們我在寫一篇關於廣告文案的文章,“有個小問題想諮詢(請教)下您/您***所說的觀點,會用在我的文章裡”……

人們都喜歡分享他們參與的事情,不管是直接參与還是間接參與——看看你的朋友圈,有時候你被一些朋友發的東西煩透了,那是他們公司雞毛蒜皮跟你卻完全無關的事情,但這些事是這些朋友參與的,他們無論出於真心還是出於職責,多數情況下都會分享轉寄。

因此,寫文章時,不妨儘可能讓更多“有影響力者”和親朋好友參與進來,讓他們成為文章內容的參與者和“生產者”。

退一步來說,如果你能把文章寫的足夠有料有趣,別說“有影響力者”,普通人分享轉寄又有什麼好擔心和猶豫的?比如,對一些朋友轉寄的有調性、長見識的廣告營銷類軟文,相信大家都不會反感和排斥。

8)舊文章可適時重新推廣。

大資料研究表明,文章在社交媒體發表三天后,分享轉寄率在接下來四天平均會下降96%。一周之後,第二三四周的分享轉寄量會比第一周的至少下降86%。

在不影響使用者體驗的前提下,結合新的熱時間點事件/時節,適時通過各種方式重新推廣舊文章是非常管用和必要的。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公眾號會推出目錄、關聯閱讀等的重要原因。

9)星期二是分享轉寄的最好日子。

儘管在不同社交媒體上,星期幾的分享轉寄量並不同,但總體上看,星期二是一個最好的日子(如下表)。如果你有一篇重磅好文章要發布,不妨試試選擇星期二發布。

儘管在不同社交媒體上,星期幾的分享轉寄量並不同,但總體上看,星期二是一個最好的日子(如下表)。如果你有一篇重磅好文章要發布,不妨試試選擇星期二發布。

10)10條讓你文章在社交媒體瘋轉的法則。

這是一個小結,感謝你保持耐心,一直看到這裡。

①讓文章能激起使用者的敬畏、歡笑或娛樂消遣情緒。

②滿足使用者的自我陶醉(比如小測試)

③盡量寫有競爭力和有價值的長文章,中文至少2000字-3000字,這是一片未被充分開墾的藍海。

④在文章裡加入清單和圖表等表現形式。

⑤文章記得署名,添加作者身份等背景資訊,讓文章看起來值得信賴。

⑥注意排版,不一定驚豔,但一定要悅讀(沒有寫錯字,是悅讀,不是閱讀)。

⑦儘可能採用社交媒體提供的一些功能,比如之前一度風靡的微博九宮格,視覺化很重要。

⑧在你寫文章之前,研究和考慮一下“有影響力者”,讓他們成為文章參與者。

⑨當你的文章發表了一段時間後,記得再次推廣。

⑩“10”是神秘的幸運數字,星期二是神秘的好日子。如果沒有別的辦法了,那就不妨迷信一把,試試這些幸運數字和幸運日子。

BuzzSumo:什麼樣的文章能獲得瘋轉?(基於1億篇文章大資料分析)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