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Google將其測試許久的個人化搜尋(Personalized Search)正式推向前台。從理論角度看,個人化搜尋帶來的正面意義是毋庸置疑的:通過對使用者搜尋活動趨勢包括常用的搜尋項、常訪問的網站、每天的搜尋活動等的分析,Google可以在使用者搜尋時返回更具針對性、更符合使用者喜好、更貼近使用者搜尋目標的結果,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搜尋的效率,並提高使用者的搜尋體驗。
當然,個人化搜尋也引起了很多爭議,比如說,最簡單也最致命的問題在於,個人化搜尋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讓Google來幫使用者判斷哪些結果更符合使用者的搜尋需求,這引申開來便是那個經典的老問題:機器在模糊判斷方面會比人更智能?同時,個人化搜尋會不會限制使用者尋找更多有價值資訊的權利,難道因為某個使用者以前以前常常瀏覽娛樂網站便會在他搜尋技術內容時也將娛樂網站排在前面?至於多人共用一台電腦的情況則更複雜,要麼使用者在搜尋時及時登入/退出Google帳戶,要麼便會因不同使用者的搜尋曆史混雜在一起而無法達成個人化搜尋要實現的目標,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那便是個人化搜尋將對SEO產生怎樣的影響?眾所周知,所謂的SEO(搜尋引擎最佳化),不管搜尋引擎的演算法如何調整,不管採用怎樣的SEO手段怎樣的SEO技術,其最終效果總是通過在搜尋引擎針對特定關鍵詞的排名體現出來,這建基於不同的使用者在搜尋引擎中得到的結果基本一致的前提——除語言、地區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外——即當搜尋某個關鍵詞時,無論是網站建設者、SEO實施者以及訪問使用者得到的搜尋結果是相同的。
而在使用個人化搜尋的情況下,這一前提不複存在,一千個使用者便可能有一千種的搜尋結果,不同的搜尋習慣、搜尋方式帶來了網頁排名的不同,這在很大程式上動搖之前SEO實施策略的基礎,首當其衝的便是網站建設者如何把握目標使用者的搜尋行為與習慣,如何掌握目標使用者得到的搜尋結果排名,只有在這個基礎上,討論SEO才有意義。
而對某些充滿智慧與創造力的SEO企業來說,也許,事情將變得更加簡單!至少在忽悠使用者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