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在水木軟工板塊討論績效考核的時候提到的一個關於諮詢品質的話題。這裡面涉及到小子自創的績效管理模型的內容,連結如下:http://blog.csdn.net/qingrun/archive/2008/07/11/2639390.aspx發信人: timshaw (去SofeEng(軟體工程)小侃吧), 信區: SoftEng
標 題: Re: 老坑一個:如何評價工作量?
發信站: 水木社區 (Fri May 28 18:07:21 2010), 站內
問一下,對於諮詢業務,最後有沒有指標可以做評價?
我們公司的諮詢業務好像常被人問這個問題-___-b
【 在 qingrun (青潤)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推崇,自己研究出來的東西如果自己都認為沒有用處,我是不是等於在認為自己很沒用呢?
: ~~~~~~~~沒有用過,沒有深入的分析研究過,這個話為時過早!就好像02年高展對UML開罵的內容,還有n多人對我說,UML太虛一樣的感覺,呵呵。
: 關鍵問題是,現在有幾家公司有自己真正合理的績效評估模型?
: ...................
--
溝通是一切
※ 修改:·timshaw 於 May 28 18:08:17 2010 修改本文·[FROM: 218.18.95.*]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218.18.95.*]
20
發信人: qingrun (青潤), 信區: SoftEng
標 題: Re: 老坑一個:如何評價工作量?
發信站: 水木社區 (Fri May 28 22:55:32 2010), 站內
【 在 timshaw (去SofeEng(軟體工程)小侃吧) 的大作中提到: 】
: 問一下,對於諮詢業務,最後有沒有指標可以做評價?
: 我們公司的諮詢業務好像常被人問這個問題-___-b
是的,很多企業都沒法做到諮詢的評價,而且很多諮詢的確是沒辦法做到的評價的。
對於我的諮詢,我提供的是培訓式諮詢,一方面對開發方法和過程進行培訓,另一方面建立資料——我的績效模型建立後,就是為這個提供資料的,績效模型建立之初的資料和建立成型後的資料就可以形成工作效率和成果的對比。這個對比是可以直接說明問題的。
如果結果比前面還悲慘,那自然是我的諮詢失敗,也是我模型失敗的證明,反之,則不必多言了。
而
過程中,我建議的每一個操作習慣的建立,都可以看到是有好處的,比如說,我績效模型中的文檔歷程記錄和配置庫中記錄的對比,這一點並不會增加工作量,而且
是一個必須的操作過程,而這個小的變化,就會帶來版本的穩定和造假的困難(造假困難的例子就不用舉了,相信大家都能想明白)。
而通過這一系列的操作習慣的漸層,形成了一系列的統計資料和基礎資料資訊的積累,這些為後來的資料分析和建模提供了基礎,這樣的基礎就是可量化的指標體系了。
--
我很傻,但是我很能幹
軟工類技術blog:blog.csdn.net/qingrun
上面討論文章的原始連結是:http://www.newsmth.net/bbstcon.php?board=SoftEng&gid=7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