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知道新浪是用什麼資料統計現在使用者的輸入行為。但不能否認使用者的輸入行為是跟使用者下一步的搜尋行為緊密相關。術語一點:就是百度這些搜尋巨頭們扯淡了好幾年的語義搜尋。所不同的是,語義搜尋它是一詞多義,比如:新浪也可說他是Sina;騰訊也可說他是QQ;Google也可說他是Google;我也可以說吾;你也可以說爾;說起天子腳下,大家通常會想到的是北京,等等這樣一些需要轉一道彎的語言表達。
如果要按其分析起來,這樣的詞太多太多了(甚至一些地方的方言)。但能想到從使用者的輸入習慣來入手的,至少目前小歐只是看到新浪一家;輸入行為離使用者的搜尋行為最近,搜尋行為八成是使用者想要的搜尋結果。而搜尋結果的有價值(這裡的價值泛指不同的使用者在最快的時間內找到自己最想要和最想知道的東西)與否直接關係到使用者的搜尋體驗。如果你是一個B2C或B2B,而使用者的搜尋體驗好壞與否很可能就跟你網站的轉換率掛勾了。
那你說,使用者的輸入行為重要麼?(曾一度看見新浪一直在招IME開發工程師,但一直總認為新浪也會推出一個什麼IME啥的)而能從使用者接觸搜尋的第一步輸入著手,你說,它算是SEO策略的一環嗎?
小歐平時用的是五筆IME,那天很巧,要在同事的PC上查一東西,所以習慣性的在百度搜尋方塊上鍵入“usr”(還有一個空格,玩五筆的人都曉得這是“新”字的五筆碼)。不料,這位老兄用的不是五筆。但就在這時,“新”字是沒出來,但是新浪出來了,新浪首頁出來了,新浪郵箱出來了,新浪新聞出來了,新浪財經、新浪微博等等都出來了。都緊隨在字母“usr ”其後。
為此,小歐還傻不拉嘰的查了一下“usr”的百度指數。呵呵~~ 現在想想都很可笑。關於“新”的熱詞太多了,什麼新聞、新華、新專輯、新歌曲還有最近一直很火的新三國,可為什麼偏偏只有新浪出來了?難道新浪能咬定一但使用者鍵入“usr”就一定是找他新浪的?在沒有精確的資料面前,我們誰也說不準。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找新浪的使用者一般都像小歐這樣,用的是五筆。我們不妨推測一下使用者的搜尋行為:一般玩五筆的朋友輸入速度可能很快,因為它不像拼音IME要選詞,所以,鍵入五筆碼之後想都不想後面就是一斷行符號。而一旦斷行符號後,才發現上去的不是漢字,像小歐這樣一種情況,同事的PC上沒有五筆,肯定出來的是字母。而這個時候怎麼辦?肯定要在已經顯示的當前頁面搜尋方塊(注意!沒有返回到百度首頁,而是在當前頁面的搜尋方塊,一旦返回,可能就不存在什麼相關搜尋了)內鍵入正確的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