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移動行銷,你必須知道的12個事實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移動行銷

仲介交易 SEO診斷 淘寶客 雲主機 技術大廳

  

去年我們協助出版了移動行銷行業書《決戰第三屏》。 美國人寫的,很全面,挺生動,也比較容易接受。 所以,一本半專業的書,大賣近2萬本。 做出版的人,知道這是一個驚人數位。 畢竟不是《盜墓筆記》。 一個副產品,「決戰第三屏」名詞,在行銷圈裡,被動詞化了,可見流行。

看到這本書在機場書店,被放在堆頭中間,與暢銷小說、企管聖經和成功學名著大言不慚地擠一起,並且真的成為2012十大暢銷工具書。 事後,我們在思考原因。 很簡單,應時因勢——手機等移動終端徹底佔領了這個世界——人們的注意力也許超過50%都被轉移到移動終端上——所有跟企業相關的人都必須瞭解怎麼在移動終端上做行銷——但移動互聯網發展速度快到市面上來不及出現任何一本有關的專業書 ——所以,世無英雄,豎子成名。

但是,《決戰第三屏》是美國人寫的書。 非常好。 但是不接地氣。 說了移動行銷一大堆好,一大堆認識,還是不知道怎麼幹,特別是在中國怎麼幹。

於是,我們從2013年大約2-3月開始動手寫《移動行銷實務十講》。 因為本人動了個心臟介入小手術,正好我們的合作編輯慧敏也回家生寶寶了,耽擱了半年。 其實挺好,這半年的形勢、認知和操作,又發生深刻變化,並趨於穩定。 晚了,倒還好了。 生完孩子複出的慧敏,依舊專業淩厲,《實戰第三屏》的名字是她起的,當真是有「畫龍點睛」這回事,既強調了實務實操的特質,又與上一本《決戰第三屏》完美銜接,慧敏終究還是隨時為自己的出版社著想,希望帶動去年的書再賣1萬本。

這本《實戰第三屏》,說實話,是比較枯燥的。 乾貨,就別指望特別可口。 近40個實戰案例,8個深入附加專題,近150張示意圖片,1個《2013中國品牌廣告主移動行銷指南》附錄,1個《2013移動行銷百問百答》附錄,近30萬字,300頁。

我們大致覺得,移動互聯網已經徹底裹脅了每一個人,包括寵物身上都被安裝了用於定位尋找的可穿戴行動裝置,動物都被影響到了。 因此,現世每一個人,都是這本《實戰第三屏》的潛在讀者;說得靠譜點,所有和企業相關的經營、管理和業務人員,每一個都是這本書的讀者;再務實點,至少品牌、行銷和廣告圈,移動互聯網圈和媒體圈,這三個圈子的人,不可不讀。 其實,我有個想法,作為政府精英的那群人,最應該讀一讀,就像塗子欣的那本《大資料》一樣。 他們不明白,好多事情,都不順遂。

整本書,就是告訴大家,怎樣在移動終端上,在移動環境裡,針對移動消費者,展開行銷。 特別限定,適用中國。 再提醒一下,集中講品牌廣告,而不是以APPS下載安裝啟動為主的業內廣告。 全書,回答了四個問題:移動行銷為什麼?移動行銷做什麼?移動行銷找誰做?移動行銷怎麼做?沒其他的了。

現在,提領整本書,也算是有些補充,總結了12點。 因為內容截止日是2013年10月底。 就在中間這一個月裡,移動行銷的情況,我們對移動行銷的認識,又發生了些許調整和變化。

我們來講講,關於移動行銷,我們最好要知道的12個事實:

一,首先的首先,就是移動行銷附屬在移動互聯網大變局中,變化的速度和頻率,超乎人們想像和耐受力,你還沒明白,它就變了。 我從手術出來那段時間,最大的擔心就是:我落後了。 這是面對移動行銷,毫不誇張的所需要第一個心理準備。 舉個例子,MSN恍如昨日,人人網已經幾乎消逝,開心網似乎從來沒存在過,所謂微博被人拋棄,都是轉瞬的事。 手機廣告平臺昨天還是熱點,今天說出來都不好意思。 對於這種變化,移動互聯網人似乎還能適應,近百年來習慣30秒TVC、半版通欄一成不變的品牌人、廣告人,著實不太習慣。 焦慮,是中心詞;

二,其次的首先,是得承認一個現實,手機是第一終端。 你別管資料來源,到2013年底,12億手機使用者,6億手機線民,5億智慧手機使用者,手機已經成為第一上網終端; PC主要是工作用途,而移動終端生活+娛樂+工作,是全終端;大眾人群30%以上注意力,主流人群 50%以上注意力,都已經轉移到移動終端上,雖然被切成一段一段的。 以視頻為例,優土和愛P,50%以上流量來自移動終端;

三,首先的其次,是得接受一個無奈的局面,儘管注意力已經實現大規模轉移,但是針對移動終端的廣告仍然是少得可憐又可憐。 照理50%注意力,就是50%行銷預算。 但確實沒有天理,綜合來講,移動廣告占品牌廣告主的預算,仍然是1%都不到(業內廣告是另一回事)。 有人甚至認為,移動終端根本不適合做廣告(我們認為,這是胡扯)。 這既是挑戰,也正是機會;

四,其次的其次,是移動廣告預算與注意力之間高度的不匹配的核心原因是什麼?有100種說法,都對,核心還是,迄今全世界範圍,都沒有找到移動廣告突破性的形式和模式。 不多解釋,比如搜索,如果GOOGLE沒有創新競價排名等模式,還在那裡練banner展示廣告,像今天的門戶一樣,會怎麼樣?

五,接著的其次,在大傢伙兒都沒有找到移動廣告突破性的形式和模式之前,怎麼辦?下雨天打孩子,閑著也是閑著,練吧。 就三條路。

一是針對有品牌的、願意做廣告的、使用者超億日活過千萬的超級APPS的首頁全屏、焦點圖、視頻前貼等稀缺資源,直接做展示廣告,效用比大於電視、報紙、廣播、雜誌和桌面互聯,不用猶豫,只要考慮腰包,這樣的主體也就十個八個;

二是針對垂直的、領先的、有規模的應用,做長期的、植入性質的專案合作,比如墨蹟天氣啦、POCO相機啦,航旅類的應用啦,這是CASE BY CASE;

第三,就是利用移動終端上一切應用,包括短彩、網頁和用戶端,一切廣告形式,包括BANNER、文字鏈和內容植入,開展大規模、長期化、開放型的量化效果運營,CPA也罷,半CPS也罷,只要能談下來,不講究應用是誰,不講究形式, 但需要持續運營,不能一投了之,需要改造自己內部後端的消化系統,比較適用于汽車和金融領域,其他行業也可以嘗試;

六,然後的其次,怎麼看待在移動終端上所謂量化效果運營的利弊得失?簡單說來,一是大趨勢所趨,行銷必須逼近量化,逼近銷售結果;二是移動終端的技術飛躍導致O2O和量化效果的可能性;三是新進入者的競爭和博弈, 導致行業演進到量化運營階段,沒有對錯,只有強弱。

因此,量化的趨勢不可逆轉,現在需要是優化量化的效率,但除了媒體端,服務端,挑戰最大的瓶頸事實上在客戶自身後端的打通。 另外,量化運營與品牌曝光本身並沒有衝突,各歸各做,都有自己的價值和規律,核心一是認識,二是博弈,需要所謂大規模曝光的品牌並不多,做得起的也是少數,具備大規模品牌曝光價值的移動稀缺媒介資源也不多。

七,最後的其次,講到量化效果的移動行銷,就回避不了所謂媒體效果監測評估的話題。 所謂媒體效果監測,坦率說,概念已經過時。 這是傳統媒體時代,以曝光為中心,以媒體端展現資料為核心的一套體系,適用于報刊廣電的傳統媒體,也適用于桌面互聯中的前十名強者,或者適用于美國,卻不太適用于特別是中國的移動環境。 為什麼?首先,在技術手段上,目前整個移動互聯網沒有任何一家能夠提供所謂全網的或者降低要求來說有意義量級的監測,這點很多人在忽悠,想一想就明白了,你想要一份監測報告,花錢買就好,什麼樣的都做得到;其次, 針對具備曝光展示價值的,就那麼十個八個媒介主體,慢慢又集中到BAT三家,跟監測無關,是博弈,你愛投不投;再次,移動端都在練CPA甚至CPS了,監測個頭啊,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嘛;

八,首先的再次,關於社交媒體內容行銷與移動行銷。 目前比較熱的自媒體行銷,主要是微信公號行銷,微信公號、微信群、微信朋友圈、企業自有微信服務號訂閱號,是微信可以行銷的四個主要領域。 可惜,微信官方並不支援直接行銷。 但注意力都到這裡了,品牌主不可能死心放棄這裡,就穿牆打洞吧。 微信、微博、豆瓣和知乎,是主流中高端品牌四大主要社交內容行銷陣地和手段,目前,社交內容行銷的主流發生于移動終端,微信就是 100%原生於移動端。 因此,社交內容行銷,是移動行銷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相對於基於超級品牌APPS的移動展示廣告,基於長尾APPS的移動量化運營廣告,移動社交行銷目前更為引人關注;

九,其次的再次,關於移動行銷的可信度。 一直有人拿這說事兒。 移動終端上,廣告不可信。 呵呵,人民某報的報導就可信了,還畝產十萬斤呢。 廣告可信不可信,和終端關係不大。 報紙等具備品牌公信力,不是天然屬性,是後天投入培育的。 微信朋友圈,熟人強關係推薦,是移動行銷的一種,也是目前可信度最高的。 不多解釋了;

十,接著的再次,關於移動行銷或者說當代行銷的模式思路。 最早由品牌主、媒介和AGENCY三方構建的模式,是基於消費者洞察——行銷策略和策劃——創意策劃與製作——媒介策略與策劃執行,到媒體投放,基本流程就走完了;這2-3年,數位和移動AGENCY、媒體推動, 電子商務和行業內廣告垂范,基於量化結果的全面運營優化開始流行,基本上把CPM打到了CPA;但今年開始,出於對於量化結果到A後的轉化效率問題,以及競爭和博弈導致,少數先行者開始摸索在移動端上的全面解決方案,推動從受眾—— 使用者的端到端優化系統,核心詞,就是閉環,全鏈條。 目前可以看到方向的,是基於電商的閉環,基於線下的活動和場所閉環,以及基於移動應用的系統閉環。 當然,本質上,策略——內容——管道的核心結構並沒有改變,改變的是打通最後一公里,以及系統系優化。 需要關注的是AGENCY公司並不會死,但大型4A的服務費+媒介規模化返傭的模式行將崩潰,媒介巨頭的壟斷集中趨勢越來越厲害,可談判主體最終只剩下幾個,基於專業服務技能的精品AGENCY和基於行業的專業AGENCY 可能是個方向;

十一,然後的再次,關於移動行銷實務整體的總結。 整個《實戰第三屏》,其實用下面一段話就可以總結,移動行銷說難不難,短彩網頁加用戶端。 文字圖片移動視頻,電話短信網頁連結,影像、LBS、AR加O2O,手上功夫全部玩轉。 媒體策略大媒第一,垂直應用類型次之。 平臺補充創新嘗試,品推首選全屏前貼。 效果量化不拘形式。 移動實效還靠MM(MOBILE MIX)。 12句話,96個字。 大致明白了,就行了;

十二,最後的再次,我悄悄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其實沒有移動行銷。 我們大致做了6-7年,一直認為我們進入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到如今,總算明白,其實本質上,沒有所謂移動行銷這個類目。 怎麼說呢?我們從前把媒體分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數位媒體),可以如今已經看到,所有的媒體都會成為數位媒體,那又有什麼數位媒體呢?我們把行銷分為傳統數位行銷和移動行銷,事實上,我們應該已經知道結局了, 所有的傳播和行銷都會到移動終端上了,那時那刻,客廳的電視,戶外的電梯屏,手裡的手機,空氣中的全息影像,都只是一個顯示介質,擺脫了網線電線的尾巴而已。 雲,管,端,是結構性本質;人,螢幕和交互介面與手段,是現實性本質。 而行銷的關鍵字,講到底,就是移動的終端,視頻的形式,以及社交的邏輯。 就這麼簡單。 未來什麼樣,誰也不知道,但大致方向,就是口碑評價的系統化,線上線上的一體化以及效果量化的全面化。 我說的好像很虛,但進來的人,想想,都能明白我想說什麼。

(本書作者熊三木,真名黃維,巨流無線董事長,知名移動行銷專家,《實戰第三屏——移動行銷務實十講》作者,上海交大-新加坡南洋 EMBA。 新浪微博:@巨流熊三木)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