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秘密大對比:一個App看到兩個世界思維方式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秘密
兩個
秘密」創始人林承仁這兩天發表觀點說:秘密一個特別之處是每個圈子都不一樣。 學生圈主題是暗戀和表白;投資圈主題是專案和投資人內幕;互聯網和媒體圈則喜歡黑別人。 」讓我們來看一下更大兩個圈子的差異。 思維方式」是我們新設立欄目,每週一推出。 今天我們要推薦的第二十六篇文章來自搜狐IT自媒體人張睿和晴然,她們一個在紅樓,一個在西游,各自對比了秘密」和Secret」所反映出的使用者人文面貌。 今天我還要特別感謝一位讀者。 上周思維方式」發出後,很多讀者留言告訴我《請放下你的無效社交》原來自李笑來書籍《把時間當朋友》。 其中,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軟體工程學生Leo第一個留言並精確指出了文章位於書的第五章第八節。 Leo好像還是一款手機應用的創始人,我特意看了一下這款應用,沒能忍住笑了起來。 它叫大姨嗎」,去年9月已經完成千萬美元B輪融資,由紅杉資本領投、貝塔斯曼跟投,Cool 柴可! 中美匿名社交網路差異巨大最近,國內科技圈橫空出現一款紅得發紫的應用,名曰秘密」。 這款App可以讓你跟手機通訊錄裡的好友以及好友的好友,匿名分享自己的秘密,並獲得他們的回饋或者點贊。 秘密來自位於深圳、原先做個人化資訊的無覓網團隊,這款產品3月25日正式上線。 在功能和設計上,秘密幾乎原樣照搬它的美版師傅」Secret;後者于兩個多月前發跡于矽谷,迅速引爆美國科技圈。 3月中旬更是拿到了860萬美金的天使投資,目前Secret整體估值超過4000萬美金。 作為國內記者的我在這邊刷著秘密,作為駐美記者的Lisa在那邊刷著Secret,然而我們對這兩款幾乎一模一樣的產品形成了完全不同的評價,我說秘密上都是負能量」,Lisa說Secret好暖心」。 也就是說,雖然都是熟人圈匿名社交,但是秘密和Secret卻形成了兩種差異巨大的社區氛圍。 隨意分享一些秘密和Secret的內容,大家先感受下。 在我的周圍,秘密造成的負能量」已經引起越來越多的質疑,有人認為這個地方遲早會成為爛泥塘」;有人認為上面只有流言,沒有秘密」,因為它鼓勵這件事:你不需要為你說過的話負責任」;有人說秘密」助長了人與人之間的人身攻擊, 到頭來匿名只能衍生卑鄙。 對社交網路頗有見地的IT評論人洪波接受採訪時表示了明確的反對態度:它支援發揮惡意,充斥謊言與欺騙,沒有給社會帶來任何正面價值,註定不會長久。 」他認為國外的Secret亦不能逃脫這樣的命運。 確實,Secret上也有流言,而且所遭受質疑並不比現在秘密少。 就有人在上面指名道姓地罵Path CEO是個混蛋,說Path離死期不遠了;還有人杜撰出Yelp收購Foursquare的不實傳聞,搞得Yelp CEO都被迫出來澄清事實 ;以及一位自稱為Evernote員工的使用者爆料Evernote即將被收購」,Evernote CEO不得不出來在Twitter上闢謠...... Marc Andreessen風投機構Andreessen Horowitz的創始合夥人毫不客氣地說,(Secret這樣的系統)被設計出來去鼓勵負面行為,使人們墮落,讓朋友傷心,剛開始為了好玩, 最終結果卻是破碎的心和毀掉的生活,每個人都會後悔參與其中。 」儘管面臨類似質疑,但是目前所見:秘密中爆料、低俗的內容較多,而Secret中溫馨、有愛的內容更多。 我們試圖尋找這種差別背後的原因,Lisa採訪了Secret創始人David Byttow,但是我這邊很可惜沒有採訪到秘密創始人林承仁,只好從官方資料以及此前的媒體採訪中探尋一二。 匿名目的是為了分享真實想法,還是為爆料發洩? David在接受Lisa採訪時說:Secret算是一個貼心的線上領地,你在這兒可以毫無壓力跟朋友分享最真實的想法和感受,並得到大家誠懇的回饋。 你能看到很多人自發去安慰一些深受抑鬱症、酗酒、流產後遺症等困擾的人。 沒有人知道自己説明的人是誰,但就是會出於善意去説明別人。 」而無覓網日記」介紹秘密」時如此描述:秘密是朋友圈的匿名爆料。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內心有不滿和憤怒但並不方便發在朋友圈,因為你擔心會影響同事或朋友關係。 如果有一個地方依然是一群朋友們在聊天,但彼此戴著面具無法確認具體身份,這時使用者就可以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而不用擔心影響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你看,兩個產品團隊的思路一開始就有差別。 社區的審核和過濾規則是否完善? David表示,Secret目前依然在完善規則和政策的過程中。 已有政策是,只要有兩個人對一條秘密進行舉報,這條秘密就會被自動遮罩,除了發行者,沒人看得到它;也就是說,儘管發行者不會留意到任何異常,但其傳播已經被遏止,這條秘密暫時沒可能再收到更多的點贊了。 與此同時,這條秘密會進入審核佇列,工作人員會親自查看內容,決定是將其清除還是給予放行。 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官方審核,David認為社區擁有自主學習、自主淨化能力。 每個Secret使用者都享有這個平臺的擁有權,大家應該拿出點主人翁的精神,努力維護這個環境裡的秩序。 我們現已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對無良內容提出異議,評論給作者說:‘你沒事兒吧?! ’、‘你這麼說很不酷’等等,或者直接向系統舉報。 」秘密作為後來者,開發初期為搶速度,對審核規則有所忽略,儘管設置了舉報機制,但在內容過濾與使用者活躍之間的平衡把握並不容易。 秘密開發團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在前期的產品驗證」階段,未在內容審核上重點投入,其團隊下一步重心將轉移到內容運營和控制」上。 現在秘密明確表示對色情、人身攻擊等內容進行封禁處理。 使用者心態與文化背景的差異才是最最頭疼的問題。 David在接受Lisa採訪時多次提到愛」、真實」。 他講他開發Secret過程中,用模型給女友發了一條匿名消息:I love you and I miss you。 」David沒有承認但是女友已經猜到了,這件事給了David靈感。 他說,在Secret的匿名世界裡,你把那句我愛你」扔出去,目的僅僅是讓某個人感受到一種情感或共鳴,讓幾個詞或一句話幫你完成這個使命。 因此,雖然你只是個普通人,只要一條‘秘密’足夠打動人,引得很多你的好友和好友的好友都為它點贊,它就會傳播得越來越遠,跟它的發行者是誰一點關係都沒有,這是一個很酷的優點。 」在美國待過很長時間的林承仁認為,熟人間的匿名社交在中國會有更大市場,因為國人更喜歡含蓄的表達觀點,有啥話都不太願意當面明說。 這句話說的沒錯,但是實際情況要更複雜一些:含蓄的中國人不願意當面表達愛,更不願意當面表達不滿,這與直白的美國人這一分鐘吵架、下一分鐘互相道歉非常不同,這種不滿更容易在匿名環境下聚集。 用我同事Lisa的話說,中國人可能平時受壓抑比較多,吐槽的渴求大一些。 在不同的文化或者社會現狀下,哪怕是同一款‘秘密’應用也很可能呈現完全不同的化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