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大觀》宣佈更名,一個行銷時代終於迎來終結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網路行銷

前幾天,我在貴陽廣告節期間的演講《巨變時代廣告業的機遇與挑戰》引來了很多人的關注和討論,其中,有很多廣告界的人士紛紛表示,廣告業的變化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驚人,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整個傳播行業的格局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一個新的數位行銷平臺,很可能在短短一到兩年的時間就迅速崛起,而如果去看社交媒體上的傳播熱點,則幾乎可以按照小時來更新。 很多時候,品牌還沒有完全琢磨透上一個互聯網行銷的新名詞,新的技術和新的工具又誕生了。

小米宣佈新浪網的總編輯陳彤正式加入小米擔任副總裁,陳彤幾乎是中國入口網站新聞模式的親手塑造者,但是,這些年在視頻媒體、社交媒體、移動互聯網、自媒體幾股力量的夾擊下,老一套的傳統門戶新聞模式顯然已經失去了過去的光環,因此, 陳彤只能選擇站在時代的浪尖,去一個炙手可熱(小米),被投資者追捧(投資10億做內容),又充滿想像(互聯網電視)的內容平臺繼續發光發熱。

11月6日下午兩點,《廣告大觀》發行人兼總編輯、中國經典傳播虎嘯獎創辦人陳徐彬在虎嘯領袖專家團的微信群裡突然說,四點鐘將發佈一個重大的消息。 當時大家還在開玩笑說,會是廣告行業的什麼八卦消息吧?等到下午四點,這條消息發佈,擁有19年曆史的《廣告大觀》雜誌鄭重宣佈,從2015年這本雜誌將正式更名為《數位行銷》,陳徐彬稱之為,這是一次重要的「戰略轉型」。

我相信,既然是戰略轉型,名字的更改也就並非一時的追趕時髦,也並不是簡單的換湯不換藥,或許這當中也有過糾結,也有過擔憂,畢竟,《廣告大觀》雜誌是一本在中國廣告業發展過程中有份量的雜誌,而且,作為一本行業雜誌, 這本雜誌一直做的是廣告垂直的圈子的事情,且經營得也算不錯。 但是,作為行業人士,我們會發現,在此前的《廣告大觀》雜誌中,探討數位廣告、數位行銷的內容已經佔據了越來越多的內容。

那麼,改名僅僅是隨手的一個動作嗎?一個品牌的變更,背後往往代表著理念的更迭。 《廣告大觀》到《數位行銷》,顯然不簡單是字和字的差別,而是代表了中國廣告業在數位時代的演變趨勢,數位時代,「廣告」已經不能概括行銷傳播的內涵,在今天這個人人都是傳播節點,廣告即內容的時代,品牌要影響消費者,必須從內容、 技術到媒體平臺建立整合的跨界的傳播生態。 如果說《廣告大觀》曾經記錄了傳統媒體主導的「廣而告之」,消費者「大而觀之」的時代,那麼,《數位行銷》開啟的則是一個由消費者和數位媒體主導的對話、互動、體驗、社交和參與的行銷時代。

這個新的數位行銷衍生開的趨勢,不管你承認還是不承認,已然裂變,不管你擁抱還是不擁抱,其價值已經隨著數位平臺和產業鏈的成熟在爆發。 三四年前,很多企業還在談要不要做數位行銷,這兩年,很多企業談的是如何更好的應用互聯網思維;前幾年,很多新興的技術公司在談大資料的時候,大家還在霧裡看花;但是,今天,跨屏技術、移動互聯網、程式化購買等等已經蓬勃發展; 而從參加廣告行銷行業裡面的各類獎項評選的行銷案例和作品中,也能發現,我們已經沒有必要區分什麼是數位行銷案例,因為今天任何的一個行銷活動,數位行銷已經成為標配。 廣告主、廣告公司和媒體在討論的,不再是如何做數位行銷,而是如何用最好的創意、最有擴散性的話題、最精准的數位技術來優化數位行銷,甚至,傳統行銷和數位行銷之間如何更好的融合,線上線下如何更好的協同,都成為了熱點。

這就是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的行銷環境,互聯網的去仲介、去中心化的特點,互聯網的技術和平臺帶來的傳播節點的分散性,互聯網消費者興趣化、個人化、分群化的重新聚合,讓傳播不再遵循一條普遍性的成功邏輯, 我們處在一個更加開放也更加複雜的傳播環境中。

而數位行銷,已經不再是配角,不再是偶爾嘗鮮的小創新,而越來越成為重新串聯和組合所有傳播媒介和傳播節點的核心,傳播要不就是直接由數位行銷平臺引爆,要不就是在其他平臺引爆,但是,最終回到數位平臺與消費者進行更加緊密的對話。

當然,我們談數位行銷,並不是數位技術的等量代換,而是以消費者的數位生活軌跡為中心的整合行銷;數位行銷,也並非是傳統行銷的對立,而是傳統行銷的介面、傳統行銷發揮創新和創意的舞臺,數位更代表跨界的融合。 當消費者的注意力在不同的數位螢幕中轉移,當人們每時每刻都可以用移動互聯網快速連結人、連結服務、連結世界的今天,數位行銷,已經可以充當行銷的引擎。

創業家雜誌創辦人牛文文從美國矽谷考察回來說,矽谷的公司面對互聯網浪潮的時候,從來沒有經歷過任何的掙扎和糾結,因為他們認為,新的時代就是機會和改變。 我們希望這本2015年從《廣告大觀》演變為《數位行銷》,已經積澱了19年的廣告行銷行業的專業雜誌,能夠抓住機會,成為中國互聯網行銷變革的見證者和推動者。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