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平臺化,順著產業規律走的「白日夢」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這話不是我一個人說的,所有在移動互聯網裡「有夢想」卻「還沒夢到」的人可能都這麼想。 如題所見,本文是為了辯駁昨天在科技媒體上看到的《微信們,少做平臺白日夢了》一文。 科技媒體提供的福利之一就是你能在這裡看到各種「夢話」,有的很靠譜,有的是臆想,還有的很二,但起碼是很多人追著事、花時間鑽研的結果——這種討論氛圍很重要,尤其是當現實情況有些糟糕,需要你重新尋思方法的時候。 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產業現在就處在這個時間點上,兩年狂潮平靜下來後,大部分人過得並不算如意。 就跟社會形態類似,理想的移動互聯網格局應該是「橄欖式」的。 很顯然,目前國內的業態離這個還差得很遠——長遠來看這對誰都沒有好處,包括最頂上那些所謂日進鬥金的大佬們。 所以產業規律這只「看不見的手」就會伸出來,戳一下每個決策人的腦袋,于個體行為的非故意的結果(大佬們想賺更多,創業者想更高效地上位),一種能產生善果的秩序就出現了。 不管你認不認可,這就是規律。 在移動互聯網,各方勢力權衡之後最新的共同走向,就是基於App的開放平臺。 需要強調的是,這首先是整個產業高速發展中遭遇瓶頸以後(馬太效應增強,普通App到達率、使用率大減等),在探索解決方案時自然選擇的一種結果,而非某一勢力單方面的強行灌入。 大勢如此,細化到產品、技術層面的解決,長遠看就都不會是問題了。 《微信們,少做平臺白日夢了》一文中所述App平臺化的問題,都是老生常談了,這些在移動互聯網早期,甚至回退到PC時代從來都是問題,看上去說的人有理,做的人很二。 但對於具體的事兒能不能辦成,還是應該擺出更可靠的論據,而不是一味地在岸上唱衰。 針對該文作者的質疑,在此做出回應(加粗部分為其觀點)。 1.在移動互聯網上做平臺難,核心原因是碎片化,對使用者來說,同樣是線上,使用PC和使用手機的狀態完全不同,同樣的軟體,在使用深度和依賴程度上,手機都比PC要淺得多。 移動互聯網的一大特點,就是PC不再成為訪問互聯網的最核心設備。 上文作者提到「手機的深度和依賴程度比PC淺」的觀點,早已經是幾年前的事了。 艾瑞諮詢最近剛好有組資料,PC的人均每日使用次數是2.77次,人均每日有效使用時間為11.13分鐘,相比之下,手機和平板所對應的兩組資料分別是21.37次、41.6分鐘和10.33次和48.13分鐘。 使用深度和依賴程度的差距,一目了然。 落實到具體軟體,作者說微信之于手機的重要性,遠遠不如QQ之于PC的重要性,因為微信的功能可以被通訊錄、短信代替——這個邏輯的匪夷之處在于,大家現在不都是反過來說的嗎? 「瀏覽器對使用者的吸引力因為螢幕小所以下降」的論點也是老掉牙的,螢幕小是移動互聯網的特點而不是缺點,每一種媒介載體都有自己的特點,適合的應用場景和傳播內容都由這些特點決定。 因此,只要瀏覽器把針對性的設計和優化做到實處,便攜的優勢加上更加突出內容本身的交互,對使用者的干擾少了,體驗提升了,使用黏度談何減弱? 在以上艾瑞的那份報告中,2013年5月,微信和UC瀏覽器的日均覆蓋人數分別排在數十萬種App中的第1和第3位,流量集中度還是非常高,平臺化的先決條件完全已經具備了。 2.工具類應用盲目地平臺化是非常危險的,你首先還是要符合使用者的某種核心訴求,可以是交流,可以是娛樂,在滿足核心使用者的訴求之後,把相應功能做到極致,不要變得越來越臃腫。 這個觀點裡,最核心的點在於使用者需求、體驗和習慣之間的博弈。 產品,尤其是手機App變臃腫的確不是什麼好事情,背離了使用者的使用習慣,影響了體驗和滿意度,但不意味著平臺化就一定是變臃腫的過程。 蘋果開創的「App生態」的確在先期建立了這樣一種使用者意識,即每個App就是一個功能,在桌面上一字排開,簡單明瞭不臃腫。 但問題是對於使用者來說,這種「不臃腫感」僅來自于單個產品本身——一旦「簡單明瞭」的App堆滿了桌面,並且考慮到下載每一個App的流程路徑(搜索、點擊、輸密碼、等待)和時不時彈出來的升級提示,你就知道什麼叫壓迫感了。 在實現一個使用者需求時,當某環節體驗出現問題,如果能有更好的解決方案,那麼使用者習慣就可以被改變,即使這是一個很牢固的習慣。 App的平臺化就是這樣一個自然選擇的結果。 解決的核心矛盾是使用者到達和升級的高成本——對於大部分的服務來說(比如視頻和銀行,遊戲之類重體驗的應用不算),使用者並不需要耗費相對比較大的精力去維護一個App,完全可以用更羽量級的形式來實現,例如微信公眾帳號, 以及UC最近推出的UC開放平臺中瀏覽器外掛程式的組合拳。 對於使用者來說,幾個高頻App 一堆羽量級服務(外掛程式或Web)的使用和維護壓力,遠遠小於滿屏的App,習慣可以通過教育慢慢培養,但勢頭肯定是會往好的方向走。 當然,即使採用開放定制的形式,App在平臺化過程中,也需要時刻注重交互設計和功能添加的合理性。 平臺向左,臃腫向右,決定走向的根本因素就是平臺化過程是否尊從了產品主基因,提供目標使用者群需要的周邊服務,解決與核心需求配套的周邊需求。 否則,就是無意義的功能堆砌。 比如,墨蹟天氣加入「穿衣建議」功能就非常合理;但如果加入遊戲頻道,那就是「臃腫」。 這也是為什麼主功能更加私密的微信,在平臺化過程中如此謹慎的原因。 而從開發者的角度來看,他們最關心的是能否得到更多的使用者。 在App Store模式幾乎徹底淪為「刷榜者為先」的背景下,平臺化的App,或者說超級App能否成為另一個有價值的分發管道,是他們入夥的關鍵因素所在——至少從目前一些創業者的回饋來看,在高頻、 大使用者量超級App做推廣這種形式,還是值得一試的:景點門票打折這款應用,看名字就知道並不算是使用特別頻繁的應用類型,接入微信和UC平臺後,全網超過8%的訂單來自微信,而UC外掛程式的啟動量也超過了其自身開發的App。 上面說了這麼多,其實想強調的一個核心觀點還是一個:無論從使用者還是開發者角度來看,App的平臺化都是產業規律下的一種自然選擇結果,雖然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多,但從長遠走勢來看,是符合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特點的。 最後引用馮驥才的一句話:評說一件事,最好的位置是站在門檻上,一隻腳裡邊,一隻腳踏在外邊。 是不是白日夢,得換著角度看。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