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蘋果光環的Apple Pay入華之路並不平順,入華時間一推再推,傳聞中的合作夥伴從銀聯換到支付寶又回到銀聯,可謂一波三折。
亞洲金融顧問機構Kapronasia消息的顯示,蘋果和中國銀聯已達成協議,將于4月28日正式推出中國版的Apple Pay(蘋果移動支付)。
不過騰訊科技獲悉,由於蘋果手錶Apple Watch將于4月28日中國首發,Apple Watch本身搭載了Apple Pay,在蘋果手錶發售之時,儘管Apple Pay也一同進入了中國市場, 但是否能夠投入使用還需要看蘋果和中國支付合作夥伴銀聯的進度,目前還無法確認Apple Watch在中國投入使用的確切時程表。
那麼,如果蘋果和銀聯達成合作解決了使用問題。 在使用者一側仍有個疑問,中國市場準備好接納這樣一個產品了嗎?
一個自稱是超級果粉的零售店主對騰訊科技表示:「與蘋果手機使用者相比現在國內用安卓機的還是大多數,更關鍵的是,微信和支付寶的移動支付已經非常方便了,消費者也有了使用習慣,我不會採用Apple Pay來進行支付。 」
似乎Apple Pay目前還沒有複製蘋果手機對國產手機的威懾效應。 一位協力廠商移動支付創始人對騰訊科技表示:「國內的移動支付企業完全不用對Apple Watch產生任何恐懼,因為專業的事情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
NFC:蘋果VS谷歌+三星
蘋果對Apple Pay寄予厚望。
在2014年9月10日淩晨的蘋果發佈會上,蘋果CEO庫克表示,調查資料顯示,每年信用卡消費為120億美元,每天有高達2億美元的信用卡轉帳,但信用卡支付過程卻非常繁瑣。
在發佈會上,庫克對以前所有的移動方式都嗤之以鼻,在他看來蘋果基於NFC的Apple Pay只需在終端讀取器上輕輕一「靠」,整個支付過程十分簡單。
此次戰略發佈,在業內被認為是蘋果對三星和谷歌NFC技術的強力回擊。
全球範圍內,NFC在美國和歐洲最早進入商用階段,2010年谷歌就開始把NFC協定加入Android中,並期望通過谷歌錢包推廣NFC支付,但效果不理想。 資料顯示,2013年,美國手機支付人群中曾有接近四成消費者曾使用NFC進行支付,但最終這些嘗試者還是選擇回到更加熟悉的二維碼支付。
多家巨頭前後佈局NFC領域,在快錢CEO關國光看來支付是多元化的,不同場景有不同支付方式:「但在移動支付領域,近場化將成為潮流,NFC近場支付未來將居主導地位。 」
和谷歌錢包幾無支援者相比,Apple Pay被稱為「富二代」。 截止到2015年3月,美國有超過2500家銀行宣佈支援Apple Pay,而接受Apple Pay的商店則超過70萬家,據蘋果方面表示,每天都會有更多的銀行、商戶和其他App加入Apple Watch的行列。
隨後,Apple Pay開始採用近場通信技術,使用者可用蘋果手機進行免接觸支付,免去刷信用卡支付步驟。 使用者的信用卡、轉帳卡資訊事先存儲在手機中,使用者將手指放在手機的指紋識別感應器上,將手機靠近讀卡機,即完成支付。
強勢的蘋果讓谷歌和三星感到了壓力,這兩家巨頭企業在今年MWC2015上公佈了Android Pay與Samsung Pay的研發計畫。 有消息顯示,谷歌計畫組建一個由設備廠商、移動運營商、銀行和支付網路組成的鬆散聯盟,借此推廣新版谷歌錢包支付服務。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谷歌甚至會與某些企業分享更多營收。
負面纏身
儘管有著種種先天優勢,但Apple Pay的發展之路卻絕非一片坦途。 在蘋果採用近場通信技術不久後,即有消息稱有犯罪分子利用蘋果移動支付驗證系統的漏洞,借用盜取的信用卡資訊,用蘋果支付服務進行交易詐騙。
除此以外,有國外媒體指出,目前連續性使用Apple Pay的Phone 6 / 6 Plus手機使用者連一成都不到。
市調機構 Adoption And Behavior 調查顯示,截至本月止,僅6%的iPhone 6使用者習慣性使用 Apple Pay 付款服務,僅較去年11月的5%進步一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曾經試用過但之後未再持續使用的比率則從4%增加至9%,這意味著,自 iPhone 6 上市後這半年來,至少還有85%的使用者完全未使用過 Apple Pay。
而蘋果曾經的銀行盟友們也逐漸露出不滿情緒。 在蘋果正式發佈Apple Pay時,宣佈結盟的大銀行包括了摩根大通、美洲銀行、美國運通,以及富國銀行、花旗集團和第一資本等。 摩根大通首席財務官瑪麗安?雷克當時曾表示,「它就是未來。 所以與蘋果結盟非常棒!」
但是在6個月之後,美國的一些銀行私下裡開始抱怨,Apple Pay可能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 有美國支付領域相關人士公開表示:「Apple Pay的欺詐正像野草一樣滋生,銀行目前也無法分辨敵友。 但是目前沒有人敢大聲的說出皇帝是赤裸著身子的。 」
而那些正在私下抱怨的銀行卻依然不會拒絕蘋果的要求,一些銀行高管曾在私下表示如果向蘋果提出太多要求,或許會被排擠出盟友的行列。 於是在Apple Pay上線幾周之後,包括巴克萊銀行、Navy Federal Credit Union、PNC銀行、USAA和美國銀行又成為了蘋果的合作夥伴。
關於欺詐問題,蘋果方面則在聲明中公開表示,問題來自銀行,「在設置階段,Apple Pay需要銀行對每一張信用卡進行核實,銀行然後再決定和批准信用卡是否能夠被加入到Apple Pay。 銀行一直在評估和改進它們的批准程式,這個因不同的銀行而有所不同。 」
蘋果手錶能挽救支付嗎?
近日蘋果正式發佈Apple Watch,中國市場也前所未有地成為首發市場之一,微信也同時成為官方搭載App。 比起這個價格高、續航能力偏差的智慧硬體自身,其隨機搭載的Apple Pay對國內移動支付市場帶來的改變卻更加引人關注。
根據蘋果在發佈會上的演示,支付時使用者只要將 Apple Watch 移動到靠近支付終端的位置,相應的應用會自動打開説明使用者完成支付。 這就解決了使用者支付時需要掏出 iPhone,解鎖才能完成支付的麻煩步驟。
如不出意外,Apple Pay也將隨Apple Watch進入國內市場。 根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跟Apple Pay最適合的合作夥伴是中國銀聯。
該人士對騰訊科技解釋,這是因為在目前的物聯網技術條件下,線下購買尚不能實現使用者設備的單端支付,因而確保使用者所用支付平臺與商戶POS機聯通就格外關鍵。
目前銀聯作為國內最大的POS機廠商,截至去年已擁有超過3000萬台普通POS機和360萬台支援閃付的POS終端。 這一端口壟斷優勢恰好和Apple Pay形成功能上的捆綁,是微信錢包、支付寶錢包等其協力廠商平臺不具備的。 一旦Apple Pay在政策上被允許進入中國市場,蘋果沒有更多的選擇,必須要和銀聯POS機發生大規模的接觸。
銀聯方面已經做好了技術準備。 銀聯方面的相關負責人對騰訊科技表示目前「閃付」(Quick Pass)代表銀聯的非接觸式支付產品及應用。 使用者選購商品或服務,確認相應金額,用具備「閃付」功能的金融IC卡或銀聯移動支付產品,在支援「閃付」的非接觸式支付終端上,輕鬆一揮便可快速完成支付。 一般來說,單筆金額不超過1000元,無需輸入密碼和簽名。
銀聯方面對騰訊科技表示,目前金融IC卡已累計發行超過10億張,基本都具備「閃付」功能。 目前全國「閃付」受理終端400萬台,占全國可用銀聯卡的受理終端總量比例達到1/4。
Apple Pay潛在的N個對手
內有Apple Watch高調上市,外有銀聯技術保駕護航,看起來Apple Pay將在中國一路順風,但真是這樣嗎?
去年,蘋果iOS 8.3 Beta發佈時,就出現Apple Pay可支援中國銀聯的資訊,不過該條消息很快被蘋果刪除。 此前曾有消息稱原本蘋果方面和中國銀聯在今年3月能夠達成協議,但已經暫停。
去年10月庫克曾透露將和馬雲(微博)探討Apple Pay和支付寶之間的合作事宜,但隨後卻並沒有更多消息。
但銀聯和支付寶方面雙雙對騰訊科技表示,關於和蘋果的合作事宜,目前並沒有資訊透露,詳細情況需要等待公告。
但最新的消息顯示,Apple Pay進入中國的時間已經不遠了,來自蘋果社區網站MacX 方面的消息,亞洲金融市場研究和顧問機構 Kapronasia 的官方報告消息顯示,蘋果公司已經完成與中國銀聯就Apple Pay專案合作的談判 ,兩家公司對外宣佈將在4月28日開通Apple Pay 的服務。
但這家曾經無往不利的美國科技巨頭,在中國市場上,支付方面依然要面對眾多挑戰:
一、國內手機廠商
有消息稱國內手機小米正在移動支付領域佈局,其相關負責人對騰訊科技表示:「目前MIUI團隊正在測試類Apple Pay的業務,但具體上線時間尚不能確認。 「
今年1月,市場研究機構Kantar WorldpanelComTech公佈了全球移動作業系統的最新報告,報告顯示,iOS中國市場份額為18.1%,Android仍遙遙領先,市場份額高達80.4%。 顯然,在行動裝置上,蘋果覆蓋的人群有限,有消息顯示華為、魅族、聯想等國內手機廠商正在計畫推出類似的移動支付業務。
二、微信和支付寶為代表的移動支付平臺
根據iResearch艾瑞諮詢的統計資料顯示,2014年中國協力廠商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59924.7億元,同比上漲391.3%。 面對如此大的市場,國內互聯網巨頭早已經開始搶灘移動支付領域。
支付寶作為PC時代的支付巨頭,對於移動支付早就有所佈局,但騰訊也通過「微信紅包」發動逆襲。 雙方在打車軟體方面也爭先投入鉅資。
根據協力廠商資料顯示,目前微信和支付寶已經在移動支付市場佔據市場份額超過九成。
三、銀行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蘋果在美國和銀行方談判非常強勢,而且Apple Pay的手續費不是向商家收取,而是向銀行扣除傭金。
據銀聯方面介紹,目前POS機方面收取傭金比例本就不高,如蘋果還按照在美國的比例進行收取傭金,就意味著大概銀行的三成收入會被蘋果分走。
除了這幾大競爭對手外,另一個不可忽視的是使用者習慣問題。 微信和支付寶通過打車大戰已經培養了使用者的移動支付習慣,這些使用者是否願意接受NFC技術,讓人懷疑。
關國光對騰訊科技表示:「要發展近場支付,使用者使用習慣的培養還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對國內使用者來說還需要一個過程,受理環境、應用場景等的成熟都需要時間,所以近場支付短期不容樂觀但大有可為。 「
另外,政策因素也是蘋果不得不考慮的主要因素。 據金融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政府對外資搭建金融平臺的監管非常嚴格,蘋果能否和政府方面的監管部門達成一致還很難說。
有移動支付公司負責人對騰訊科技表示,此前eBay、Instagram等在中國遭遇各種水土不服,Apple Pay進入中國很可能會遭遇同樣的問題:「Apple Pay最大的問題在落地,雖然銀聯可能會成為Apple Pay的合作夥伴,但是銀聯本身自己就在做移動支付,這塊蛋糕是否願意分給蘋果依然存疑。
而在拉卡拉董事長孫陶然看來支付是個專業活:「支付行業越老越值錢,經營的越久,優化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久越強,並不是說有很多錢、很多使用者的企業就能隨便進入這個領域。 」